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9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554篇
测绘学   112篇
大气科学   256篇
地球物理   1063篇
地质学   1170篇
海洋学   354篇
天文学   115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2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54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81.
1.IntroductionUntilnowTibetisstillthearchetypalregionwithcontinentalcollisiongoingoninit,henceitisanidealnaturallaboratoryforstudyingthegeologicevolutionofintracontinentalorogenicbeltandthecrust-mantledeepprocesses,aswellastheinteractionbetweenthemandthesupracrustalmovements.Forthisreason,forseveraldecadesgeologistsandgeophysicistsfromvariouscountrieshavemadeunremittingeffortsinthisregiontoprobeintotheoriginandprocessoftheplateauformation,withavarietyofcognitionsproposed.TheCMPresultsoftheSi…  相似文献   
82.
83.
造山带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弧及其预测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国胜 Caner.  J 《地质科学》1996,31(4):313-326
对比利牛斯等造山带典型弧形构造的分析表明,弧形构造是造山带尤其是板内碰撞造山带的普遍特征,可分为挤压逆冲-推覆主动型构造和推覆-滑覆被动型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是与比利牛斯Basque弧在空间形态、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等方面一致的挤压逆冲-推覆主动型弧形构造,推测该弧中部存在一巨大的底部低角度逆掩断层并由根部带向北延伸达100多公里,康西瓦断裂(基底缝合带)可能是主根部逆冲断层带。  相似文献   
84.
报道和总结了近期陕西汉中碑坝和西乡地区重要地质体系统同位素年代研究成果,在重新厘定的年代学基础上,就扬子克拉通北缘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进行剖析,依据该区岩浆作用的上地幔源区性质及演化规律,提出了中、新元古代扬子克拉通北缘存在与现代板块运动类似的洋壳俯冲和壳幔再循环作用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85.
北秦岭古聚会带壳幔再循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同构造期代表古洋壳残片的蛇绿岩及产于古岛弧的玄武岩为基础,通过Nd,Pb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示踪及岩浆源区分析,揭示出北秦岭元古宙上地幔以强亏损(εNd(t)+6.3~+7.3)和高的Yb/Hf,Nb/La和Th/La比值为特征,北秦岭地壳和上地幔明显具有Pb同位素比值高的特征.北秦岭丹凤群岛弧火山岩、二郎坪群弧后玄武岩以及松树沟蛇绿岩中变拉斑玄武岩εNd(t)、放射成因Pb同位素、Y/Tb和Ti-MgO研究表明,本区玄武岩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岩浆源.一类与亏损的北秦岭岩石圈上地幔源区有关;另一类与携带海洋沉积物的洋壳板块俯冲参与有关.由此,论证了北秦岭古聚会带壳幔之间物质再循环  相似文献   
86.
东秦岭造山带两类元古宙地壳基底及其地壳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继锋  张本仁 《地球科学》1996,21(5):470-480
通过研究南秦岭地区陡岭群、武当群和北秦岭地区秦岭群的变质基性岩等的铅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揭示出东秦岭造山带分布有两种性质及不同归属的元古宙地壳,指出中、古元古代时可能一个统一的地壳基底;南秦岭的中、古元古代地壳是在扬子陆地基底上通过岛弧的侧向加积形成和,北秦岭元古宙地壳则可能垂向增生于一个富入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的、具古洋壳幔性质的微地块之上,研究还表明陡岭群不是北秦岭地区的秦岭群,而应属于南秦  相似文献   
87.
Based on fission track dating of apatite, and measurement of vitrinite reflectance of rock samples from the Longmenshan (Longmen Mountain)area and the West Sichuan foreland basin and computer modell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l)the Songpan-Garze fold belt has uplifted at least by 3-4 km with an uplift rate of no less than 0.3-0.4 mm/a since 10 Ma B.P.; (2) the Longmenshan thrust nappe belt has uplifted at least by 5-6 km with an uplift rate of more than 0.5- 0.6 mm /a since 10 Ma B.P.; (3) the Longmenshan detachment belt has uplifted by 1 - 2 km at a rate of 0.016-0.032 mm/a since 60 Ma B.P.; (4) the West Sichuan foreland basin has uplifted by 1.7-3 km at a rate of 0.028-0.05 mm/a since 60 Ma B.P.; (5) the uplift rate of the area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Beichuan-Yingxiu-Xiaoguanzi fault for the last 10 Ma is 40 times as much as that on its east side; (6) the uplifting of the the Songpan - Garze fold belt and the subsidence of the West Sichuan foreland basin 60 Ma ago exhibit a mirro-image correlation, i.e  相似文献   
88.
研制了利用共轭梯度松驰法的三维直流电阻率正演模拟与反演算法。在正演网络的模拟计算中,将一种用于预处理的不完全Cholesky分解法与稀疏矩阵程序结合起来,便可得到一种快速有效的算法。侧面和底部的边界条件用阻抗条件来标度,而阻抗条件考虑了由于电源流的一些配置而在边界上产生的电流。  相似文献   
89.
900℃和1.4Gpa的试验表明,细粒长石休合体中含水流体的分布从静水条件下的孤立孔隙变化到变形期间几乎完全被润湿的颗粒边界;在紧随变形作用后的退火期间孤立孔隙的分布有快复原。  相似文献   
90.
近5ka温度的金川泥炭δ~(18)O记录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根据吉林金川泥炭纤维素20a分辨率的氧同位素组成时间序列及其与有关文献资料对比,论述了中国东部过去5000a历史时期温度的变化过程,提供了大暖期、新冰期、中世纪温暖期和小冰期在该区存在的δ~(18)O证据;揭示了在约4590~3600 aBP期间存在1次大幅度自然升温过程,并讨论了此气候自然变暖对干旱、陆地植被和文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