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对瑞典北部隆瑟勒(Langsele)火山成因硫化物矿床金矿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块状矿石中金和银的富集与交切矿体的侵入变粒玄岩脉有关。变粒玄岩脉的侵位使贵金属与方铅矿以及pb—Sb硫盐一起活化迁移到断裂带和低压带。隆瑟勒矿床高含量汞(平均 250ppm),影响到金的矿物学,因此,金以Au-Ag汞齐、自然金以及罕见的方锑金矿(AuSb_2)产出。电子探针分析的结果,以及对三元汞齐和合成的Au-Ag-Hg系列在成分上的关系进行探讨,汞齐成分多数为Au_(0.45)Ag_(0.45)Hg_(0.10).此外,还发现与辉锑矿呈蠕虫状连生的自然金。这种连晶被解释为方锑金矿在低温下的分解产物。  相似文献   
63.
苏门答腊北部的沃伊拉(WOyla)河重砂中,含有低银自然金、铂—铁、锇—铱、铜—锌、铜—锡合金及辰砂,这种典型的组合在苏门答腊北部及中部其他河流中也可找到。这里的自然金是非常纯的,银的含量仪为0.7—9.7%,并含微量铜。相似的矿物组 合在加里曼丹东南部的同一构造单元的延长部分也有发现。低银自然金和铂在苏门答腊中部的花岗闪长岩侵入石灰岩及互层火山岩地层的矽卡岩接触变质带中,以前也发现过。有人认为这种矿化作用可能是苏门答腊低银自然金和自然铂砂矿的来源。加迪斯(Gadis)河也含有来自较晚脉状矿化作用的高银自然金。铜—锌和铜—锡合金是非常罕见的,如果它们确实是天然形成的,那么这些物相的来源仍存在问题。重矿物是从苏门答腊的五个砂金矿区收集的,并经电子探针检查,以确定贵金属矿物组合特征,并提供了作为这些矿床来源区特征的地球化学指示剂。样品是由地质科学研究所(现为英国地质调查所)和印度尼西亚万隆矿物资源理事会在最近完成的北苏门答腊地质和地球化学填图五年计划期间收集的。所研究的样品位置及矿物组合列在表1中。这次工作的结果首次在这里作一报导,是初步的总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用5%的次氯酸纳从地表沉积物中萃取有机结合金是可行的。对于有机质含量高的湖泊和河流沉积,从有机相中金的回收率接近于定量分析。对于有机质含量低的河流沉积和土壤,由于释放的金被样品的无机组分吸附使金的回收复杂化。对于这些物质有机结合金的回收率低于70%是可能的。对含金53.4ppb的河流沉积物取10克样品时,此方法的精确度约为6%。当用5克河流沉积物样品时约为14%。所有试验获得的结果表明,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金多以有机结合金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65.
66.
67.
The carbon kinetic isotop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synthesis of acetate from CO2 and H2 during autotrophic growth of Acetobacterium woodii at 30 degrees C have been measured by isotopic analyses of CO2, methyl-carbon, and total acetate. Closed systems allowing construction of complete mass balances at varying stages of growth were utilize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partitioning of carbon between CO2 and HCO3- were taken account. For the overall reaction, total carbonate --> total acetate, isotope effects measured in replicate experiments ranged from -59.0 +/- 0.9% to -57.2 +/- 2.3%. Taking into account all measurements, the weighted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are -58.6 +/- 0.7%. There is no evidence for intramolecular ordering in the acetate.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sedimentary acetate, otherwise expected to be near that of sedimentary organic carbon, is likely to be depleted in environments in which autotrophic acetogenesis is occurring.  相似文献   
68.
69.
温室气体CO2和CFC已受到全世界的重视。而本文重点论述的是那睦并未受到同等关注的温室气体。文章试图系统地提出一个框架结构,以保证在此框架内的全球,地区和国家级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