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369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薛惠锋  岳亮 《地下水》1995,17(2):68-71
陕北能源基地是我国“山西”(山西、陕西、内蒙西部)能源基地的核心,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必须以水资源作为先导。黄土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陕北能源基地区地下水资源十分宝贵。为此,本文在分析陕北能源基地地下水资源背景的基础上,确定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目标函数,建立约束方程,最后求得最优化方案。就地下水资源的永续利用的优化规划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52.
薜永柱 《物探与化探》1990,14(4):318-320
四川若尔盖县巴西铁铜矿点是我队于1974-1975年期间开展磁法、化探工作时发现的。在开展矿点1:5千详查中发现铜、锑、砷综合化探异常10处,磁异常8处。在外围1:5万普查中发现铜、锑、砷化探异常1处,磁异常6处。由于当时是以找富铜富铁为目的,且又因铁铜矿体规模小不具工业价值,故而终止了工作。  相似文献   
53.
54.
小波分析可以作为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一个工具。通过连续小波变换和离散小波变换得到了检验。在这两种变换中,利用一些不同的计算过程有可能实现波形的分解和复原。每个计算过程的理论背景都利用一些特殊的“小波”作了简单的描述和应用,所用的小波基于高斯函数,同时它提供了满足“时间与频率”(空间位置与波数)局部分析不确定性下界。这种表示方式非常适合于那些非平衡过程的波形分析,通过扩张Fm-chirp波形和两个不同  相似文献   
55.
现代钻井工艺的采油率不高,平均不超过40%-50%,在油气田的边缘带不超过10%-15%。美苏两国对地下核爆炸用于完善钻井工艺的可能性,地下核爆炸应用的经济合理性和生态的可接受性作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核爆炸改善了“层岩-钻井”体系的指标,并使受爆炸激发钻井的开采量急剧增高。苏联一研究对象的开采量增加了20多倍,美国三个研究对象的形要量增长了10-15倍。试验表明,地下核爆炸对于那些集中产于渗透性  相似文献   
56.
安徽月山地区成岩—成矿作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安徽月山地区的成岩-成矿作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一定的典型性。本文论述了月山地区成岩-成矿的时空关系,探讨了岩浆岩及岩浆演化的成矿作用显示,并从成矿地球化学角度深入研究了闪长质岩浆(岩)对两类铜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贡献,从而确定了月山地区成岩-成矿作用的内在联系,评价了岩浆岩体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57.
安徽月山地区闪长岩类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徽月山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成岩-成在放区段。本文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和阐明了月山地区闪长岩类的形成环境、物质来源、源区特征、岩浆形成与演化机理等。  相似文献   
58.
中国黄土与红色粘土记录的地磁极性界限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由蓝田、陕县、洛川、西峰、平凉、兰州及靖远等剖面获得的古地磁研究结果.主要结论为:1.中国黄土剖面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Brunhes/Matuyama极性转换过程位于第8层黄土(L8).在段家坡黄土剖面该转换过程对应的地层厚度为0.375m,持续时间约6000a.转换过程由3次极性变化构成,每次经历的时间约为400a.2.Jaramillo正极性亚带(J)位于标志层L9至L15之间,大约S10-S13位置.3.Olduvai正极性亚带(O)对应的地层为S27-S334.Reunion正极性亚带(R)由两部分组成,在蓝田段家坡黄土剖面分别位于L36和S385.Matuyama负极性带与Gauss正极性带界限(M/Ga)位于黄土和红色粘土交界处,中国黄土的底界年龄为2.48Ma左右.黄土与红色粘土为整合接触关系.6.黄土下伏的红色粘土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Gilbert负极性带和古地磁年表编号5(Epoch5).  相似文献   
59.
Soliz JG  Acebo HL 《Ground water》2001,39(3):339-347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pply a parsimonious hydrologic model to the Itxina karstic aquifer that can predict changes in discharge resulting from variable inputs (recharge). The Itxina Aquifer was divided into four cell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recharge areas. Each cell was treated as a tank to characterize the conditions within the cell. In the model, when the reservoir boundaries coincide with the position of the siphons, the signal simulated is sensitive to input pulses of the recharge. This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siphons are the controlling mechanism in the flow system of the aquifer. Th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predicted and measured discharges demonstrates the ability of the model to simulate the flow in the Itxina Aquifer.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increases downstream within the aquifer.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ies obtained by calibration varied between 4.2 x 10(-3) m/s upstream of the aquifer, 6.0 x 10(-2) m/s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9.5 x 10(-1) m/s in the lower region of the aquifer. These values seem reasonable because the underground features in the principal caves show that the density of caves increases downstream in the Itxina Aquifer. The simple representation of the system produced results comparable to traditional ground water models with fewer data requirements and calibration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60.
湖南通道"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洪  黄静  李树棋  刘艳 《热带地理》2007,27(5):466-471
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通道侗族自治县是中国侗文化的典型代表。通道县侗族民居、侗族建筑、侗族民风民俗种类丰富,特色鲜明,保存完整,为通道县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文中客观分析了湖南通道"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开发的竞争优势和不利条件,从空间结构、开发定位、开发方向、开发重点、区域合作、侗文化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湖南通道"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