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9篇
  免费   947篇
  国内免费   1158篇
测绘学   550篇
大气科学   446篇
地球物理   664篇
地质学   2501篇
海洋学   721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221篇
自然地理   62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研究海洋底质测量专用标准体系构成及作业规范技术要点.分析专用海洋底质测量的任务构成和技术特点,依据底质测量的专用需求和国内外底质测量技术规范与数据格式标准的发展趋势,对海洋底质测量专用标准体系构成、数据格式标准及作业技术规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2.
993.
徽州菜肴的地理表征及感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国兴  金声琅  孙克奎 《地理研究》2011,30(12):2222-2228
菜肴是饮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自然地理条件为菜肴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现实性,并在一定的人文地理环境下改进与发扬,形成菜系的特色。起源宋代,清朝至民国达到鼎盛、诞生于安徽南部的徽菜地方特色显著,擅长烹制山珍野味,菜品咸鲜、突出本味,讲究食补与养生,烹制过程中讲究重油、重色、重火功,充分反映着徽州山区地理环境对...  相似文献   
994.
近6 ka以来科尔沁沙地东部气候变化记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冰  靳鹤龄  孙忠 《中国沙漠》2011,31(6):1398-1405
 根据科尔沁沙地东部TL剖面磁化率、有机质、化学元素等气候代用指标的变化特征和14C测年结果,分析和讨论了科尔沁沙地6 k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实验数据显示,高频磁化率、低频磁化率、有机质、Al2O3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峰值段对应古土壤层,谷值段对应风成砂层。依据气候代用指标的变化将6 ka BP以来科尔沁沙地气候变化分为3个阶段:Ⅰ.6.0~4.2 ka BP,气候暖湿,夏季风逐渐增强,并占主导,冬季风较弱,与全新世大暖期对应,但存在百年尺度的气候波动,其中:6.0~5.6 ka BP,5.6~5.4 ka BP,4.9~4.2 ka BP气候暖湿;5.6~5.5 ka BP,5.4~4.9 ka BP气候相对冷干。Ⅱ.4.2~1.3 ka BP,气候相对暖湿,与上一阶段相比夏季风有所减弱,但仍强于冬季风,其间也存在次一级波动,3.7~3.6 ka BP,3.4~1.3 ka BP,气候相对暖湿,4.2~3.7 ka BP,3.6~3.4 ka BP气候相对干冷。Ⅲ.1.3~0.65 ka BP以来,气候波动频繁,后期有向暖湿发展的趋势。总体而言,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5.
塔里木盆地塔北和塔中地区流体作用环境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塔里木盆地塔北和塔中地区奥陶系灰岩孔洞和裂缝中的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测温、碳氧锶同位素以及稀土元素方面的分析测试。塔北地区多数方解石样品具有较低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轻的氧同位素组成和较高的87Sr/86Sr值,其均一温度平均值范围为66.6~105.8℃,δ18OPDB值为–18.9‰~–10.8‰,87Sr/86Sr比值为0.709190~0.709989,为大气降水成因;此外,还有5个方解石样品认为是地层水成因,2个样品认为是热液流体成因。塔中地区方解石样品多数具有高于围岩埋藏温度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轻的氧同位素组成和较高的87Sr/86Sr值,其均一温度平均值范围为139.2~180.0℃,δ18OPDB值为–7.9‰~–14.3‰,87Sr/86Sr比值为0.709049~0.719503;与灰岩围岩差别明显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显著的Eu正异常,其δEu变化范围为1.39~76.03;这些方解石认为是以热液流体成因为主。由上可见,塔北奥陶系灰岩中的流体作用类型主要为大气降水;塔中地区奥陶系灰岩中主要的流体作用类型是热液流体。流体作用的差异主要是由两个地区构造演化、岩浆火山活动等地质环境的差异造成的。塔北奥陶系灰岩因多次强烈构造抬升作用导致遭受多次大气降水地表岩溶改造,塔中则因二叠纪强烈而广泛的岩浆火山作用而经历以热液为主的流体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湖南汝城高坳背钨钼矿地质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小燕 《地质与勘探》2013,49(3):453-457
湖南汝域高坳背钨钼矿是近年发现的、具大型远景规模的蚀变岩体型钨钼矿,区内地层主要为震旦系硅质岩及寒武系浅变质岩,褶皱、断裂构造不发育,矿区东部大面积出露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围岩蚀变主要有角岩化、钠长石化、云英岩化、萤石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其中钠长石化、云英岩化与矿化关系密切。钨钼矿产于花岗岩北西西向的蚀变带中,矿体规模大,延伸稳定,矿化连续,品位富。该矿床的发现不仅为在南岭成矿带湘赣交界一带的蚀变岩体型钨钼矿的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研究区内钨钼矿的成因及与花岗岩的关系等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7.
依据钻井、MT测深、地震剖面资料对沧东断裂山岭子东段地质构造进行了研究,认为该段沧东断裂断面形态呈“阶形”,自沧县隆起至北塘凹陷由高、中、低三个台阶组成断阶构造。中生代白垩纪末期,在南东-北西向压扭应力作用下形成褶皱及逆断层,新生代古近纪反转为正断层,断阶带内发育北东及北北西向共轭剪切断层,它们是沟通不同热储层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天津市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地下水位动态规律的分析,利用LUMPFIT软件预测了在不同开采量下未来水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由于回灌量的增加,水位下降速率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999.
介绍了分量化探法勘查铀资源的理论和在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与南方热液型铀矿勘查中应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00.
提要:铜绿山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正长闪长玢岩,其次是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闪长玢岩。利用LA-ICPMS和LA-MC-ICPMS对岩石中的锆石进行微区原位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该岩体至少有三次以上的侵入活动,分别为150 Ma、145 Ma和140 Ma,从西到东、由深到浅侧向迁移侵位,分别形成鸡冠嘴矿区深部的石英闪长岩和Ⅶ号铜金矿体,鸡冠嘴矿区较浅部的闪长岩和Ⅰ、Ⅱ、Ⅲ号等铜金矿体,铜绿山矿区及其周边的石英正长闪长玢岩和铜绿山、鲤泥湖、桃花嘴等铁铜矿床。岩浆锆石和继承锆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等信息显示,岩体的源区物质为混含有少量亏损地幔成分的古元古代(约1730 Ma)下地壳物质,并有中元古代晚期(1100~1200 Ma)和新元古代(800 Ma)地壳物质的加入。不同类型岩石的物源组成有明显差别,并形成不同的矿床。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形成铜金矿床,可能与其岩浆源区物质含有地幔成分有关。在继承锆石中获得新太古代、中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晚期和新元古代五组年龄数据,与宜昌崆岭群TTG片麻岩,京山、宁乡、镇远煌斑岩筒,宜昌莲沱砂岩、石门渫水河组(莲沱组)凝灰岩中的锆石年龄可以对比,表明鄂东南地区与扬子陆块其他地区的地壳演化历史基本一致,深部同样存在古元古代和太古宙基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