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0篇
  免费   1544篇
  国内免费   2306篇
测绘学   752篇
大气科学   1403篇
地球物理   1691篇
地质学   4059篇
海洋学   1026篇
天文学   310篇
综合类   606篇
自然地理   80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376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435篇
  2018年   434篇
  2017年   406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528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533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486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8篇
  1973年   6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41.
通过对1978年、1998年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目视解译获得3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表明: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期间,农用地、难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草地面积先有所减少后增多,除林地以外其它土地类型变化幅度后期都较前期大;流域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主要是农用地转为低、中、高覆盖度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中覆盖度草地转为低、高覆盖度草地和林地,低覆盖度草地转为中、高覆盖度草地、林地。结果表明,近年来清水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42.
农业遥感研究应用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得益于中国自主遥感卫星、无人机遥感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中国农业遥感研究与应用在过去20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中国农业遥感信息获取呈现出天地网一体化的趋势;农业定量遥感在关键参数遥感反演技术方法与应用方面取得进展;作物面积、长势、产量、灾害遥感监测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取得突破,农业遥感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本文从农业遥感信息获取、农业定量遥感、农业灾害遥感、作物遥感识别与制图、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与产量预测、农业土地资源遥感等方面对中国农业遥感科研与应用进行了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243.
田镇  杨志强  石震  党永超  马骥 《测绘科学》2016,41(11):31-34,55
针对在工程应用中,经常需要根据某些圆形物体上的离散点求取其圆心坐标,而采用何种算法简单易行,其精度又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相关研究较少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利用曲线拟合求取圆心坐标的简洁算法,并编程实现。然后采用模拟仿真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评估了该算法在不同条件下的拟合精度,得出测点误差越大,拟合精度越低;测点个数越多,分布越均匀,拟合精度越高;圆半径对拟合精度影响甚小等结论。在某工程项目中使用该算法得到的结果精度较高,验证了其有效可行,且与采用其他方法得到的坐标值较为接近,说明了该算法的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244.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发育大型坳陷型湖盆。湖水的升降影响着湖盆水体面积的大小、深浅以及沉积体系发育分布,进而影响全盆地晚三叠延长统地层生储盖组合的发育特征。通过野外剖面、钻井岩芯中古生物化石的鉴定,结合古生物组合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的古生物生态环境进行了恢复。确定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是一个最大水深不超过60 m的浅水湖盆,属于温暖潮湿的淡水-半咸水环境。从湖岸到湖心,可以划分为预测古水深1~2 m的河流-沼泽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3~15 m的滨岸-河口三角洲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15~35 m的浅湖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在35~60 m范围的半-深湖生物相带。这些生物相带的划分,为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奠定了基础,为盆地延长组沉积边界、盆地内沉积体系发育展布以及沉积相带的划分提供了坚实的地质依据,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45.
为了解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砂岩成岩-流体演化与铀成矿响应,进而客观评价其成矿潜力。通过光薄片鉴定、X衍射、扫描电镜分析得出:目的层主要为岩屑细砂岩,依次经历了浅埋藏、深埋藏和表生-热液成岩阶段,遭受较强的机械压实、胶结及溶蚀作用。其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碳酸盐矿物有细亮晶和泥晶两类,硅质胶结微弱,局部见细晶黄铁矿及其褐铁矿氧化产物。成岩环境可能经历了由酸性到弱碱性再到酸性,由同生期氧化-浅埋期还原-短暂抬升期氧化还原过渡-缓慢沉降期还原增强-快速抬升期氧化的演化过程。砂岩中存在较多油气包裹体;酸解总烃为5.72~449.14 μL/kg,以CH4为主;方解石脉δ13CV-PDB为-25‰~-6.7‰,δ18OV-SMOW为11.1‰~18.9‰;结合野外调查认为目的层存在一期中等偏弱的后生油气侵位,从而影响了砂体的Eh及pH值。以上成岩过程及烃类流体活动使得目的层早期形成了小型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并得以局部保存,晚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地表潜水氧化带型铀矿体。  相似文献   
246.
天山南麓库车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库车褶皱冲断带位于天山南麓,由近东西走向的多条构造带组成。三叠系暗色泥岩、侏罗系煤层、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层和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层构成库车褶皱冲断带的区域性主滑脱面。褶皱冲断带底面由北向南逐渐抬高。褶皱冲断带主体发育盖层滑脱-冲断构造(薄皮构造),基底卷入型冲断构造(厚皮构造)见于北缘的根带。新生界膏盐层之上构造变形以滑脱褶皱为特色,之下以冲断构造为特色。库车褶皱冲断带是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下,(南)天山晚新生代造山过程的产物。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的动力来源主要是造山楔向塔里木盆地推进所形成的挤压构造应力。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的起始时间为约23Ma,构造变形具有阶段式加速的特点,已经识别出约23Ma、约10Ma、5~2Ma和1~0Ma共4个变形加速期。褶皱冲断带的演化过程为前展式,褶皱冲断带前锋向南推进的同时,后缘持续变形。  相似文献   
247.
This study carried ou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sedimentology, magnetic susceptibility(χlf) and color data of the continental sediments of the Liupanshan Group in Central China so as to obtain climatic change information during the 129.14–122.98 Ma interval.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lf and of the redness(a*), the se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egments:(1) 129.14–126.3 Ma, with the lowest ?lf values and strongly variable relatively high values of redness and(2) 126.3–122.98 Ma, with high ?lf values and relatively low redness. Analysis of the lithology and facies as well as the magnetic minerals and their contents points to a detrital origin of the magnetic minerals and this allow us to interpr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riations and climate changes.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 climate was significantly dry and hot during the whole studied interval although the interval between 126.3 Ma and 122.98 was a little bit cooler with increased humidity.  相似文献   
248.
The early Cambrian pentamerous microfossil Olivooides/Punctatus in South Chin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diagnostic stellate tubular apex, has been well-known for its almost complete development sequence that can be confidently traced from embryos and hatched juveniles, to conical adults. However, its zoological affinity remains highly controversial. Here we describe the internal microanatomic structures of the soft-body inside the peridermal theca of Olivooides multisulcatus Qian, 1977, including interradial pairs of tentacles, adradial and perradial frenula, perradial oral marginal lappets and twins of perradial gastric saccule-like humps as well as a circular velarium with striated coronal muscles. Particularly, one specimen shows bifurcated velarial canals along the bell aperture. Both the components of the soft-body and the external theca (or cyst) are arranged in perfect pentaradial symmetry.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compatible with those of living cubomedusans and co-occurring Cambrian athecate embryonic cubozoans. Concerning the presence of peridermal theca, Olivooides most likely represents an extinct thecate stem-group cubomedusae but devoid of both perradial eyes and specialized pedalia. The well-grown soft body inside the peridermal tube displays a set of mixed features of both polyp and medusa.  相似文献   
249.
吕士东  孙友宏  李强  郭威  周科  王思远 《世界地质》2016,35(4):1185-1194
为有效地扩大油页岩原位开采区域和节约油页岩原位开采的成本,需将废置的降水井改造成为原位生产井。根据降水井与原位生产井井身结构的相似性,对农安油页岩原位开采先导试验工程基地的降水井改造工艺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同时研发了偏心轮式套管割管装置及三爪式套管打捞装置用于拔管施工。工程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步骤简单、合理、高效以及价格低廉等特点。偏心轮式套管割管装置及三爪式套管打捞装置应用在降水井改造中,均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50.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阿勒特高勒金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中部狼山—白云鄂博铜、铅、金、锌、铁、铂、镍多金属成矿带西段,该矿是在完成1∶5万区域矿产远景调查中通过化探异常查证发现的,金矿赋存于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建造,受NEE断裂构造控制,该金矿主要矿体赋存于地表长约1 km,宽约3~50m的褐铁矿化蚀变带中,蚀变带内石英脉发育。勘查区内圈定金矿体4条,深部钻探验证表明,矿体延深稳定。本文分析了阿勒特高勒金等多金属矿的矿床特征、控矿因素,总结了找矿标志,指出该区成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