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王卫光  邹佳成  邓超 《湖泊科学》2023,35(3):1047-1056
为了探讨水文模型在不同水文数据同化方案下的径流模拟差异,本文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以遥感蒸散发产品、实测径流为观测数据,构建了基于新安江模型的数据同化框架。基于此框架设计了4种不同同化方案(DA-ET、DAET(K)、DA-ET-Q、DA-ET-Q(K))以及1种对照方案OL,以赣江流域开展实例研究,评估了水文数据同化中遥感蒸散发产品的时间分辨率、模型蒸散发相关参数时变与否以及多源数据同化对径流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A-ET方案下,同化两种不同时间分辨率的蒸散发产品均能提高模型整体的径流模拟精度,且时间分辨率更高的产品的同化效果更好;在DA-ET方案的基础上,考虑加入实测径流进行同化能够提升模型径流模拟精度,且DA-ET(K)与DA-ET-Q(K)方案所得径流相对误差的减幅均超过了20%,说明在蒸散发同化过程中同时考虑蒸散发参数动态变化的结果更优;相较于OL方案,4种同化方案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模型对径流高水部分的模拟能力,但DA-ET-Q(K)方案表现最差,而其余方案差异并不显著。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数据同化方案在径流模拟中的差异,从而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以温州市江滨商务区桃花岛片区T05—18地块项目基坑堵漏为例,详细论述了该基坑出现渗漏的原因,并采用疏堵结合堵漏技术对该基坑进行堵漏。用导流管对漏水口进行疏水,可缓解漏水口及周围部分区域土层中的水压力,提高堵漏的成功率;再通过双液注浆的方式,截断基坑中部分水流路径,从而减小漏水口的水流量,同时对基坑起到加固作用。结果表明,疏堵结合堵漏技术在应用中具有快捷、精准、有效等特点,该基坑内57处漏水口均得到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43.
44.
现代化城市中,夜间活动一般需要黑暗环境中灯光照明的支持,从而使夜间灯光可以间接反映城市中的各类生产生活的活跃情况,而利用遥感手段从高空获得的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可以大面积地折射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情况。对于研究城市中主要以非第一产业的GDP指标的二、三产业分布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考虑到第二、三产业活动的特殊性,通过FROM-GLC10的土地利用数据可以过滤与第二、三产业无关的土地覆盖信息,从而为研究城市第二、三产业GDP分布提供更加合理的分析支持。本文通过对岳麓区不透水面的夜间灯光指数研究,完成对岳麓区第二、三产业GDP的公里格网化,实现更高精度的GDP格网化。  相似文献   
45.
运用凋落物分解袋及样品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石漠化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不同阶段主要建群种凋落叶分解及有机碳、氮释放动态及其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植被恢复阶段凋落叶分解系数介于0.73~1.33之间,不同阶段之间表现为,草地<灌丛<乔木林<灌乔林,人工樟树林介于乔木林与灌乔林之间。(2)各植被恢复阶段凋落叶有机碳、氮净释放率介于58.5%~72.9%与21.2%~63.9%之间,有机碳在分解期间表现为净释放,有机碳、氮释放率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3)凋落叶分解与养分释放对土壤有机碳、氮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其中,凋落叶分解系数与0.25~1 mm、<0.25 mm粒径团聚体轻组有机碳、氮之间关系密切。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叶分解速率及有机碳、氮释放率随恢复年限延长而呈增加趋势,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有机碳、氮有重要影响,轻组有机碳、氮优先向小粒径团聚体输入,小粒径团聚体在土壤有机碳、氮积累中有重要作用。凋落叶分解一方面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同时也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积累,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加强水土保持、提高土壤层的养分保蓄与抗水土流失能力。   相似文献   
46.
报导了黑龙江省东北部街津口-抚远地区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以限定该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属性。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晶,振荡环带发育,Th/U值主要为0.31~1.23,指示其岩浆成因。对岩浆锆石的定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闪长斑岩均形成于晚白垩世(90.2~94.8 Ma),而非前人认为的晚印支期。结合研究区及其邻区同时代火成岩的组合特征和古太平洋板块的构造演化历史,认为黑龙江省东北部街津口-抚远地区晚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俯冲的构造背景,该期岩浆事件标志着古太平洋板块正向俯冲作用的开始。  相似文献   
47.
区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具有尺度大、风险源与风险受体多、空间异质性强等特点,开展区域生态环境风险研究是识别生态环境风险水平、制定防范应对策略的重要理论支撑。文章以贵州省为例,参考相对风险模型为风险评价原则,基于自然灾害成因,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及经济状况,建立贵州省喀斯特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评价单元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进行分析,并划分了区域风险程度等级。结果表明:贵州省喀斯特生态环境风险分布与生态环境本底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明显,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高原山地、高原峡谷地区以及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贵阳中心城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分布面积少、生态本底好、自然灾害较少的黔东南及黔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48.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初步估计了我国的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假设±1℃的温度变化和±100毫米的降水变化为单位气候变化。我国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在±1℃的温度变化时具有600亿斤的可能变化,在±100毫米的降水量变化时具有1600亿斤的可能变化。此外,还根据对历史时期、地质时代气候变化的最大幅度的分析,推论对生态系统可能的影响。最后得出“气候生态序列”。  相似文献   
49.
中国古代治水的科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家诚 《水科学进展》1996,7(2):158-162
根据农业发源于山区的考古结论,指出中国古代存在一个近两千年的治水过程,也是农业由山区转移到平原的过程,同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治水也是有别于其它文明古国的特殊气候与地理条件下的重大事件.进而论证治水在中国古代物质与精神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并指出现代人水关系的基本原理可在古代治水中找到借鉴.  相似文献   
50.
大兴安岭北部霍拉河盆地季节融化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兴安岭北部霍拉河盆地季节融化层的特征受气温的控制,并随地面条件、含水量和土质的不同而变化。最大季节融化深度,在土类相同时,裸露的比有植被和雪盖的深0.4—0.5m;土类不同时,卵砾石的最大,碎石亚粘土、亚粘土和草炭亚粘土的分别为卵砾石的0.65、0.5和0.4倍。年平均地温为-0.1℃的季节融化层比年平均地温为0——0.5℃的约提前2—3个月消失。回冻融化层中的地下冰与青藏高原相比,不甚发育,冻土构造主要呈整体状、微层状和裂隙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