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61.
郯庐断裂中段鲁中基底的韧性变形带可分为两类:(1)北东向韧性变形带,以发育中深层次的构造片麻岩为特征,形成于早中元古代花岗质岩体(2488Ma)侵位之前;(2)北北东向韧性变形带,以中浅层次糜棱岩为特征,形成于晋宁期(941Ma)。文中对以上两类韧性变形带的形成机制和时代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2.
扬子地块南缘晚古生代洋壳存在的Nd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我国扬子地块南缘新元古代—早中生代沉积岩目前已发表的Nd同位素资料发现,这些沉积岩具有随时间变化而其Nd同位素组成发生漂移的现象。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它们具有2000Ma左右的Nd模式年龄,但在1000~700Ma的新元古代和<400Ma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间段中,Nd同位素模式年龄急剧降低,反映在此时间段内,新生地幔物质已经进入沉积物的物源区。1000~700Ma期间的Nd同位素变化归因于晋宁期的碰撞造山作用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沉积岩的Nd同位素变异起因于海盆发育阶段洋壳的出现。即扬子地块南缘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曾经存在过洋壳,且该洋盆可能是古特提斯大洋分支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3.
郑元勋  李清华  王常虹  黄远  钟佳朋 《遥感学报》2022,26(10):2073-2082
针对室内、地下以及障碍物较多的复杂环境中,可用导航源匮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低频时变磁场实现目标高精度位置与姿态解算的解决方案。传统时变磁场定位方法要求磁信标坐标系与目标坐标系一致且无法解算目标相对姿态角信息,同时精度普遍较差。本文提出的方案在解决传统方案的局限性基础上,又提出一种基于指纹匹配的改进方案,具有穿透性好、鲁棒性强且精度高的特点。首先根据空间中测量磁场计算磁信标接收信号强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拟合直线,根据指纹匹配原理估计目标位置;再根据测量磁场方向矢量模型,反演解算目标姿态角信息,实现目标位置与姿态信息解算过程,研究并分析了磁信标导航系统误差来源及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实验条件下,位置估计误差期望为0.069 m,姿态角估计误差期望为2.3°,且误差不随时间积累,相对于传统的磁信标导航方案具有明显优势,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塔里木盆地盐生和干旱生境柽柳(Tamarix)凋落物分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塔里木盆地柽柳(Tamarix)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应用凋落袋法,揭示其在盐生(H1)和干旱(H2)生境中分解差异性及主要制约因子。结果表明:(1)经720 d分解,H1、H2生境中柽柳凋落物残留率分别为83.50%、53.73%,两种生境下凋落物残留率差异极显著(P < 0.01)。(2)在H1、H2生境中,柽柳凋落物分解系数分别为0.082、0.320,分解50%所需时间分别为9.40、2.17 a,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40.62、9.36 a。(3) C元素在H1中富集-释放交替进行,在H2中为单一的富集-释放;N元素在H1中表现出累积-释放交替模式,在H2中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P元素在0~360 d分解时间段均呈逐渐释放过程,而在第360~720 d,H1呈逐渐累积过程,H2呈累积-释放模式。木质素呈现逐渐释放模式,纤维素释放模式富集-释放交替进行。经720 d分解,C、N、P、木质素、纤维素残留率在两种生境中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4)微生境变化对凋落物分解制约因素并不相同,盐生生境下土壤Na+含量是制约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子,而干旱生境下残留量、土壤Mg2+、凋落物全磷含量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以龙井水库大坝为例,运用有限单元法对粘土心墙坝的渗流进行分析计算,同时运用瑞典圆弧滑动法和简化Bishop法对粘土心墙坝的坝体稳定进行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水库大坝进行了渗流安全评价和稳定性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66.
深海上浮平台是水下装备技术朝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未来趋势,对根本扭转我海上战略安全形势、在深远海有效拒止强敌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深海上浮平台长期服役、水下快速上浮、大深度耐压密封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回转体外形的大型航行器外形设计及水动力特性预报,着重解决平台在无动力上浮时的低阻性要求,经过理论估算和CFD软件仿真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