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BIOLOGICAL MARKER OF MIDDLE JURASSIC OIL SHALE SEQUENCE FROM SHUANGHUI AREA,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242.
多金属结核粒径分形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东、西两区的多金属结核进行粒径分析,发现其粒径分布有分形特征。无缆取样结核粒径分形有着上、下限,虽然在小粒径上没有分形关系,但却存在着另一种确定的线性关系。说明东、西区结核在粒径、重量等分布上有着客观的一致性。通过分形分析得到了结核空间分布、粒径和重量分布的线性方程,对多金属结核矿藏储量和集矿机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3.
Sinc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Cambrian Evolutionary Fauna, Paleozoic Evolutionary Fauna and Modern Evolutionary Fauna[1—3], more and more paleontolo-gist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the great Ordovician bio-diversification event which was critical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Paleozoic Evolutionary Fauna, and during which the marine organisms experienced one of the most profound evolutionary radiations of the Phan-erozoic[4]. Three biodiversity maxima have been rec-ognized on a global scale[5] wi…  相似文献   
244.
MC-ICP-MS高精度测定Pb同位素比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高精度同位素分析手段之一,通过用等离子体质谱测量Pb国际标准物质NBS981和NBS982,显示出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分析Pb同位素的优势。利用205Tl/203Tl进行作为内标,可以实现Pb同位素的质量分馏校正,极大地提高了Pb同位素分析的重现性。相比较热电离质谱,该方法精度更高,样品的用量更少,测试时间更短,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测定Pb同位素技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5.
位于南秦岭略阳—勉县—镇巴高川一线的勉略蛇绿混杂岩带一般认为形成于印支期,但笔者研究表明,除存在印支期的岩块外,也存在大量晋宁期的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块和岛弧火山岩块:1略阳三岔具岛弧火山岩性质的变质安山质火山岩的Sm-Nd等时年龄为873±71(2σ)Ma,INd=0.511796±67(2σ),MSWD0.73;2勉县安子山类似N-MORB洋壳碎片的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块的Sm-Nd等时年龄为877±78(2σ)Ma,INd=0.51190±10(2σ),MSWD0.93;3出露于略阳庄科轻稀土强烈亏损蛇绿岩块,虽然其Nd同位素组成分散,不形成等时线,但是其高场强大离子不相容微量元素与勉县安子山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具有十分类似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可能是大致同时,由类似源区形成的。这些事实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是复杂的,可能是多期构造事件叠加复合构造活动带。  相似文献   
246.
以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雨量站和水文站共计27个站点2015年逐日降水资料,分别从日尺度和月尺度定量评估了最新版本(V6)GSMa P__Gauge降水产品精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通过对探测率、空报率和ETS评分进行空间插值和统计分析,评价了该产品对不同日降水强度阈值下降水事件的探测性能。结果表明:GSMaP__Gauge产品日降水在低海拔湿半年的反演精度良好;月降水模拟值在干半年(10月—次年3月)与站点实测月降水的一致性优于湿半年(4—9月);湿半年月降水反演精度随高程变化差异明显,在低海拔表现为普遍高估月降水,且逐月精度评估结果与高海拔相比偏差大但误差略小,8月精度较优;日降水强度阈值为0 mm·d-1时,产品的探测率在湿半年达到0.9以上,综合空报率和ETS评分来看,在日降水强度阈值为1 mm·d-1时探测性能最优;整体而言,产品在流域西北部高海拔区域对日降水事件探测性能较差,尤其针对较强降水(10 mm·d-1)。  相似文献   
247.
李金辉  田显  岳治国 《大气科学》2020,44(4):748-760
利用探空火箭、新一代天气雷达和气象探测资料对2015年7月17日延安宝塔区冰雹云进行了综合探测,结果表明:(1)当日08:00(北京时,下同)500 hPa河套低涡分裂东移,有较强冷平流且移动速度较快,地面14:00升温明显造成了这次降雹。(2)偏后位置的冰雹云内部温、湿条件以及对流指数(Tg)、整层比湿积分(IQ)、总指数(TT)均小于外部的自然大气;层结稳定度指数(K)、抬升指数(LI)、沙氏指数(SI)冰雹云内部比外部自然大气偏小;热力参数风暴强度指数(SSI)冰雹云内部低于外部自然大气;冰雹云内部能量参数(CAPE)明显低于自然大气;冰雹云内部0°C层高度低于冰雹云外部自然大气。(3)火箭探测的位置偏冰雹云后部,冰雹云由低层到高层风向呈逆时针变化,探空仪摆动明显,?20°C温度层偏高,气流较强,整层偏下沉气流。(4)冰雹云0°C附近,在温度区间?1.8~5.0°C、厚度1.0 km范围内有最大湿度区,湿度达80%以上,最大湿度87.1%,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5)紧贴0°C下正温区,有最大水平风速为19 m s?1急流,厚度为0.022 km。在温度区间?4.8~5.0°C、厚度1.6 km范围内维持13 m s?1以上水平风速,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场条件。(6)在温度区间?8.7~?9.2°C、厚度0.2 km,有小于或等于2 m s?1弱风区;弱风区下方,在温度区间?4.6~?8.8°C、厚度0.889 km有上升气流,平均上升速度1.79 m s?1,最大上升速度4 m s?1,这种配置为冰雹的生长提供了环境场。  相似文献   
248.
针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成果检查中重复性高、步骤烦琐的问题,分析了Python语言对ArcGIS的适用性和优越性,利用ArcPy站点包编写了Python脚本,实现了自动检查并生成报表.在实际生产中证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49.
基于laspy开源、灵活、简单、效率高的特性,可按照实际需要利用Python语言编写读取点云位置、强度、分层信息、颜色等已有属性值,运用空间分析、自动提取实现对点云数据的范围、分类等信息的批量快速检查工具.其本身作为Phython程序设计语言的延伸,适合于编程初学者,能较快地实现代码编写.通过测试数据验证,利用laspy可以实现对点云数据快速准确的检查,方便在实际项目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查工作,降低了人工工作量,能很好地控制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250.
基于非期望产出视角测度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探讨2003—2017年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资源禀赋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① 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呈稳步上升态势,但全域和资源型城市表现出一定梯度效应,有两极分化现象;② 各城市生态效率总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格局,并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不同类型城市演化存在显著的时空惯性。③ 资源禀赋存在显著门槛效应,资源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生态效率呈“U”型关系,制造业集聚在跨过门槛值后会产生抑制作用,产业协同集聚则始终具有正向作用;非资源型城市资源禀赋会削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制造业集聚及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跨过门槛值后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