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234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Three-dimensional scanning with LiDA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geological surveys. The LiDAR with high accuracy is promoting geoscience quantification. And it will be much more convenient, efficient and useful when combining it with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This study focuses on UAV-based Laser Scanning (UAVLS)geological field mapping, taking two examples to present advantages of the UAVLS in contrast with other mapping methods. For its usage in active fault mapping, we scanned the Nanpo village site on the Zhangxian segment of the West Qinling north-edge fault. It effectively removed the effects of buildings and vegetation, and uncovered the fault trace. We measured vertical offset of 1.3m on the terrace T1 at the Zhang river. Moreover, we also scanned landslide features at the geological hazard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 in the loess area. The scanning data can help understand how micro-topography affects activation of loess landslides. The UAVLS is time saving in the field, only spending about half an hour to scan each site. The amount of average points per meter is about 600, which can offer topography data with resolution of centimet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UAVLS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common, efficient and economic mapping tool.  相似文献   
72.
分析地图符号的结构和特征,重点研究地图符号的描述方法及相应的描述信息.在地图符号生成时,采用了将地图符号的描述信息和结构信息与解释这些信息并生成符号的程序相分离的处理技术,大大方便了地图符号的制作、编辑与使用.  相似文献   
73.
针对目前矢量地理空间数据数字水印技术的需求,从矢量地理空间数据特点分析出发,运用矢量地理空间数据线状、面状要素具有的冗余数据的特性,首先在矢量地理数据中增加冗余数据点,然后通过控制冗余点在线状要素上的移动来嵌入水印信息,实现了高保真的矢量地理空间数据数字水印算法,最后对嵌入水印后数据的可用性以及算法的鲁棒性进行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74.
四川广元恐龙化石埋藏地上沙溪庙组的双壳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广元河西乡恐龙化石埋藏地的上沙溪庙组地层中,采获的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属于Cuneopsis-Psilunio-Eolamprotula淡水双壳类动物群。上沙溪庙组中的双壳化石表明,含有恐龙化石的这套地层的时代为中侏罗世,从而为广元河西乡恐龙动物群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5.
引入基于Gassmann方程的流体替换方法,在分析地震波P波速度、波速比与岩石孔隙度和饱和度关系的基础上,应用于珊溪水库地震波速比和P波速度变化特征研究,得到:(1)珊溪水库震中区岩石始终处于接近水饱和的饱水状态,波速比和P波速度"下降-回升"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震中区岩石"孔隙度增大(饱和度减小)-饱和度增大"的变化,每一丛地震的波速比由极小值逐渐增大为极大值是由于岩石从不饱和状态变化到饱和状态;(2)根据每一丛地震波速比的变化,计算得到珊溪水库流体扩散率αs=1.06×104 cm2 s-1,该数值与美国南卡罗莱纳水库、巴西Acu水库、广东新丰江水库的流体扩散率基本一致;(3)震源区岩石孔隙度上限值为8.7%~2.0%,该数值与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通过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测定的珊溪水库坝址区新鲜流纹斑岩的孔隙度平均值一致。  相似文献   
76.
各拉丹冬峰果曲冰川雪中细菌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中细菌的种属差别显著,夏季雪中细菌具较高的多样性,以a Protobacteia和Actinobacteria类细菌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量的35%和31%,细菌与多种环境相关.冬春季雪中细菌多样性较低,以CFB类群占绝对优势.各拉丹冬雪中细菌的数量及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反映了细菌对不同季节大气环流的响应.  相似文献   
77.
分析比对了GPS单点测速技术与其他已有测波手段的不同,讨论了基于多普勒频移的GPS测速方法,并分析了各类误差对测速精度的影响。分别利用原始多普勒值和导出多普勒值进行了静态测速试验和动态测速试验,将导出多普勒测速结果与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系统)位置差分测速进行了比测。结果表明,使用静态数据采用高频导出多普勒值测速的精度可以达到亚厘米级每秒,而采用原始多普勒观测值进行测速因接收机型号的不同,结果差异较大;动态测速试验中,采用导出多普勒测速的方法与RTK位置差分测速的符合精度可达cm/s。  相似文献   
78.
提出基于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法的边坡可靠度分析方法,并编写计算程序NISFEM。采用有限元滑面应力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将Hermite随机多项式展开与SIGMA/W和SLOPE/W模块有机结合实现边坡可靠度非侵入式随机分析。根据随机多项式展开系数,给出边坡安全系数前4阶统计矩(均值、标准差、偏度和峰度)和Sobol指标解析表达式,并采用Sobol指标进行边坡可靠度参数敏感性分析。最后,以均质土坡可靠度问题为例,证明该方法在边坡可靠度分析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边坡可靠度分析的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法能够有效地考虑边坡变形对边坡可靠度的影响,计算效率远远高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MCS),是解决复杂边坡可靠度问题一种有效地分析手段;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变异性对边坡安全系数前四阶统计矩具有明显的影响,重度变异性对安全系数前4阶统计矩几乎没有影响;抗剪强度参数间负相关性对边坡安全系数均值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安全系数标准差、偏度和峰度均有明显的影响。此外,随着抗剪强度参数间负相关性的增加,边坡安全系数由近似正态分布逐渐变为明显的非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79.
阮晓波  孙树林  刘文亮 《岩土力学》2013,34(Z1):293-300
地震易发地区的锚固岩石边坡,需要研究其地震稳定性。对于锚固典型岩石边坡,在考虑水平与竖向地震力、张裂缝积水深度、坡顶超载、锚索倾角、锚索位置、锚索拉力及静水与动水压力等的条件下,运用拟静力和拟动力方法分别推导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其抗滑和抗倾覆地震安全系数。分析表明,竖向向上地震力有利于锚固岩石边坡的抗滑稳定,而竖向下的地震力有利于锚固岩石边坡的抗倾覆稳定;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当岩体放大系数等于1.0时,拟动力与拟静力方法所得锚固岩石边坡地震安全系数相差无几,但是,当岩体放大系数逐渐增大时,拟动力方法所得地震安全系数越来越明显地小于拟静力方法所得地震安全系数。因此,在抗震设计当中适当的考虑岩体放大系数,将会有利于锚固岩石边坡的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80.
在总结前人研究资料和实地观测豫西北太行山奥陶系5处露头区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统计学与构造应力场分析的方法,对豫西北太行山奥陶系露头区裂缝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以高角度裂缝为主,可分为北北西、北西西、北北东和北东东向4组,裂缝切深变化较大,野外可见的切深多为0.15~1.4 m,裂缝线密度为1~10条/m,裂缝张开度一般介于0.1~3 cm之间;裂缝充填程度包括未充填、半充填和全充填3种,以未充填裂缝为主,半充填和全充填裂缝次之;裂缝充填物以方解石为主,灰泥质充填和铁质充填次之。通过对研究区裂缝主控因素和成因机制分析,认为其主要形成于古近纪、中新世、上新世至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以来4个时期;构造作用、岩性和岩层厚度是影响其发育的最主要因素,其中构造作用对裂缝的倾向、倾角、张开度、切深、充填状况等影响较大,岩性及层厚与裂缝线密度关系密切,岩层内白云质含量愈高裂缝越发育,且裂缝线密度平均值与岩层厚度平均值具有良好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