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环境因子对2种南极绿藻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气相色谱方法对南极冰藻的脂肪酸进行了分析,发现环境因素对2种绿藻总脂含量有一定的影响:(1)温度对Pymmixtomonas sp,总脂含量影响不大,一般为8.3%~8.9%,Chlorophyceae L-4在2℃时的总脂含量最高为10.33%;(2)光强显著地影响这2种绿藻脂肪在细胞内的积累。随着光强由限制生长的39 lx增加到3900 lx,2种绿藻的脂肪酸含量降低:(3)盐度的提高有利于2种绿藻脂肪的积累;(4)营养盐的限制也利于2种绿藻脂肪的积累。在氮源缺乏条件下,Pyramidomonas sp,和Chlorophyceae L-4细胞内脂肪大量积累,含量分别是以NH4Cl为氮源的2.2和3.2倍。环境因素对2种绿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不同,其脂肪含量的改变反映了南极冰藻生长的改变。环境因子能够影响这2种绿藻的脂肪含量,同样也影响到它们的生长。在适合南极冰藻生长的条件下,脂肪酸积累降低;反之,在南极冰藻生长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脂肪合成增加。这表明2种绿藻的脂肪含量随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因子同样影响到2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但组成和其生长不存在相关性。环境因子(温度、光强、盐度和营养盐)对2种绿藻脂肪酸的测定结果表明,在2种绿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因此。这2种绿藻可望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开发利用提供藻种资源。  相似文献   
42.
从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泥堡金矿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泥堡金矿床据脉石矿物和萤石的包裹体研究,包裹少而小,类型较为简单。综合包裹体各项参数和气液成分分析认为,成矿流体属NaCl-H_2O体系的富K~ 的、弱酸性溶液,具有较高密度、较低盐度和中-低温度的特点。结合硫和氢氧同位素测定结果,成矿流体是燕山运动阶段的地表水沿断裂深循环,特别是在富K、富Au的凝灰岩中往复循环作用形成的。当各种条件具备时即可卸载成矿,成矿的最佳位置就是沿P_(2-3)β_1与P_2m~(dc)之间沉积间断面发生的层间滑动构造带。  相似文献   
43.
大洋调查中海山地磁测量的静日变化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大洋调查中海山地磁测量时难以设立静日变化观测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拟合最小二乘算法的日变校正方法,即假设静日变化磁场可以用一个关于时间的高阶多项式来拟合,利用主测线和联络测线交点误差的最小二乘估计求得多项式的系数,从而得到静日变化曲线。从调查测得的磁场中减掉静日变化磁场即可得消除静日变化影响后的海山地磁异常。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都表明,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较好地消除静日变化的影响,而且用计算机实现也简单。为了提高静日变化校正结果,讨论了为提高静日变化校正效果,在大洋调查中测量海山地磁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4.
用钻孔应变观测研究北京地区活断层的现今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断层活动性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了解地震危险性,与地震危险性最直接相关的是现今的断层活动情况.如果对当地断层分布和性质有比较清楚的了解,那么就可以根据位错理论用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反演断层活动.用遗传算法进行这种反演可以在进行全局搜索的同时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北京地区的活断层研究程度比较高,同时有比较密集的钻孔应变观测台站.利用2003-2005年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活断层活动的初步尝试性反演表明,在此期间顺义-良乡断层北段和南口-孙河断层东南段的活动可能起主导作用,活动程度与小震活动有关系.  相似文献   
45.
氡测量在成都平原隐伏断裂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成都平原大邑—竹瓦铺—五珠沱断裂带、双流—成都—德阳断裂带两条NWW向隐伏断裂进行放射性伽玛能谱和氡气测量,对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用放射性测量的方法进一步确认和解释了这两条隐伏断裂的存在。  相似文献   
46.
中国黄渤海沉积物声速与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 sound velocity and sediment bulk properties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the sound velocity on the prediction of the sediment properties by the sound velocity,a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y is measured at frequencies of 25–250 k Hz on marine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Bohai Sea and the Yellow Sea in laboratory,together with the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of sedimen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ound velocity ranges from 1.232 to 1.721 km/s for the collected sediment samples with a significant dispersion within the series measuring frequency.Poorly sorted sediments are highly dispersive nearly with a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The porosity shows a better negative logarithmic correlation with the sound velocity compared with other geotechnical parameters.Generally,the sound veloc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sand content,wet and dry bulk densities,and decreasing of the clay content,and water content.An important point should be demonstrated that the higher correlation can be obtained when the measuring frequency is low within the frequency ranges from 25 to 250 k Hz since the inhomogeneity of sediment properties has a more remarkably influence on the laboratory sound velocity measurement at the high frequency.  相似文献   
47.
适冷酶分子适冷机制的研究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冷酶是由低温微生物产生的,在低温环境下具有较高的酶活性.综述了适冷酶分子适冷机制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适冷酶分子适冷机制的研究方法、重组适冷酶、适冷酶的低温催化活性、稳定性和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8.
冰活性物质与南极冰藻低温适应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活性物质是由南极冰藻产生的具有抑制冰晶生长的一类胞外糖蛋白.对5种南极冰藻分泌的冰活性物质的测定表明,冰活性物质活性存在种间特异性,大小依次为绿藻L4>盒形藻>菱形藻>圆筛藻>绿藻B7.以高活性的绿藻L4为研究对象,抑制冰晶活性测定表明,含有冰活性物质的溶液所形成的冰晶颗粒较小,颗粒之间缝隙较大,能够减轻结冰给生物体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49.
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是名贵洄游性鱼类,由于高密度养殖等因素导致病害频发。2021年7月强台风"烟花"过境后浙江省宁海县养殖香鱼暴发体表溃烂病,死亡严重。病鱼皮肤、肌肉溃烂并伴有周围皮肤充血。组织切片观察显示病鱼患处肌纤维断裂,周围红细胞、炎性细胞浸润;鳃丝和鳃小片中红细胞增多;肝细胞核呈空泡,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边集;脾脏内红细胞数量减少,部分白细胞聚集;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从患病香鱼肠中分离到一株菌(编号NH21),其菌落低突、边缘光滑表面湿润,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呈短杆状、端圆。经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NH21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用该菌株对健康香鱼进行回归感染后,人工感染香鱼呈现与本次体表溃烂病香鱼相似的症状,经计算NH21菌株对香鱼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2.51×107 CFU/mL。25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显示NH21菌株对阿奇霉素、头孢氨苄、新生霉素、多黏菌素B、头孢西丁、呋喃唑酮6种抗生素敏感。从NH21菌株中检出了毒力基因9个、耐药基因8个。综合分析表明,分离得到的类志贺邻单胞菌NH21菌株是本次宁海县香鱼体表溃烂病的病原菌,研究结果为香鱼出现类似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0.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包括最适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南极衣藻ICE-L(Chlamydomonassp.ICE-L)谷胱甘肽(GSH)含量、蛋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同时分析了已适应高温(16℃)的衣藻重新适应低温(8℃)时这些指标的变化,以期阐明谷胱甘肽系统与南极冰藻低温适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对照组(最适温度8℃)时,蛋白含量降低,而GSH含量、GPx、GST和GR活性上升,已适应高温的衣藻重新适应低温时也出现类似的结果。但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GSH含量、GST和GPx活性下降,而蛋白含量和GR活力有上升的趋势,GR活力增长幅度比低于最适温度时的变化小。由此可见谷胱甘肽系统在南极衣藻低温适应过程中,GSH、GPx、GR、GST与低温适应呈正相关,同时除GR外其他因子与南极衣藻高温适应呈负相关,GSH及其相关酶在南极冰藻低温适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