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329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223篇
地球物理   214篇
地质学   583篇
海洋学   127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16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在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愈演愈烈的情形下,城市热岛冷却效应的研究对于确立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发展的正确途径等有重要意义。采用离线城市冠层模型分析了城市冠层中街区形态和屋顶材料的变化对辐射热量、表面温度及冠层内气温的影响。研究发现:建筑物高度、宽度以及街道宽度等参数的改变对冠层各表面温度的影响较大,当街道宽度增加3 m时,地面温度升高约3.5 K。但是街道宽度增加,多重反射导致的辐射截陷效应减弱,墙面上更多的热量释放出去,各墙面温度降低约1.5 K;冠层气温先增加,日出后降低约0.4 K。屋顶材料的改变对辐射及热通量和表面温度也有较大影响,与灰色水泥屋顶相比,采用高反照率白色涂料冷却屋顶后,屋顶净辐射热量损失约380 W m-2,屋顶表面温度降低约10 K。冠层内街区形态和屋顶材料对城市辐射热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2.
黄河上游全新世特大洪水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上游官亭盆地的黄河二级阶地面上沉积了厚约2m左右的平流沉积物,每次洪水形成1个由红色粘 土水平层和黑灰色粘土水平层组成的洪水单元。对研究剖面洪水沉积层的磁化率测量区分出了14个洪水单元, 代表了14次特大洪水的发生;利用盆地内的考古资料,将古洪水频繁发生的时期定为3700~2800aB.P.。粒度分 析表明官亭盆地平流沉积的沉积物几乎全部由粒径小于4φ的悬移物质组成,其分选系数>2,偏度<0,峰态中等。 与黄河中游进行比较,官亭盆地的平流沉积粒级更小,偏度更小且呈负偏。  相似文献   
953.
红树林是全球极为重要的生态与环境资源, 在储存有机碳、增加滩面高程及防御海洋灾害等方面富有成效。然而, 因高强度人类活动与海面上升作用, 世界沿海红树林潮滩出现大规模损失。基于此, 本文从红树林消能及泥沙捕集、红树林潮滩生物地貌行为, 以及红树林潮滩对风暴潮与海面上升的响应三个方面, 对红树林潮滩沉积动力研究进行分析与回顾, 提出红树林潮滩沉积动力研究的关键问题应着重于红树林潮滩波流联合动力的衰减与潮滩动力、沉积、地貌及植被的耦合过程。此外, 针对全球沿海红树林生境的差异, 还应从区域尺度加强红树林潮滩沉积过程与驱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4.
藏北羌塘盆地独雪山地区,在原先认为不整合于早侏罗世火山岩系之上的“中侏罗统雀莫错组”中, 新近发现了一套早侏罗世淡水双壳类祁阳蚌(Qiyangia)组合,表明羌北盆地存在早侏罗世沉积地层,其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粗碎屑岩→灰岩→细碎屑岩夹灰岩,下侏罗统与中侏罗统为连续沉积。据此资料,该区侏罗系目前采用的岩石地层单位系统及地层的对比认识存有问题,文章对此套早侏罗世沉积的岩石地层划分方案进行了讨论, 指出雁石坪地区的侏罗系岩石地层系统作为等时的地层单位运用于羌北盆地北西部并不适宜,羌北盆地已有的地层系统格架有必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55.
MODIS反照率产品在模拟北京气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表反照率是制约地表能量收支平衡的基本因子,其变化会影响气温和降水等气象要素,进而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文中使用WRF模式,设计两组反照率敏感试验,探讨地表反照率参数对近地面2处气温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北京地区地表反照率增大(减小)0.05时,气温相应降低(升高)0.1~0.5 K,气温变化从城区到郊区有一个明显的降幅,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也相应减小(增大),且变幅主要为0~13 W/m2;(2)将控制试验和MODIS反照率敏感试验模拟结果与实况对比分析发现,两种试验的模拟结果偏低,但应用卫星反照率产品后,气温升高约0.2~0.7 K,更接近实际,即应用MODIS反照率产品替换WRF模式中原有反照率能进一步提高气温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956.
河北秦皇岛灵仙洞斑鬣狗化石的古DNA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鬣狗科动物曾是一个数量十分可观的群体,在5百万年前曾达到演化的鼎盛时期,留下已鉴定化石种100余种.现生的鬣狗科动物仅有4种,仅分布在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由于该科动物演化至今种类剧减、分布区退缩,部分化石种与现生种的谱系演化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成为古生物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关注的生物类群之一.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提取扩增河北秦皇岛灵仙洞中鬣狗类化石的线粒体基因组古DNA片段,通过与基因库中已有鬣狗科动物各属种同源序列的对比分析,从分子水平确定该化石为斑鬣狗化石;基于古DNA序列数据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地的斑鬣狗个体与我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的化石斑鬣狗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西欧洞穴鬣狗及非洲现生斑鬣狗亲缘关系较远,显示出斑鬣狗演化的分子地理谱系.  相似文献   
957.
Abstract: FIAs have been used extensively for more than a decade to unravel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c puzzles. Orogenic processes developing early during the history or orogenesis challenge scientists because compositional layering in rocks always reactivates where multiple deformations have occurred, leaving little evidence of the history of foliation development preserved in the matrix. The foothills of the Rocky Mountains in Colorado, USA contain a succession of four FIA sets (trends) that would not have been distinguishable if porphyroblasts had not grown during the multiple deformation events that affected these rocks or if they had rotated as these events took place. They reveal that both the partitioning of deforma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isograds changed significantly as the deformation proceeded.  相似文献   
958.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带构造环境的研究对其所蕴含的找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中三叠世末,三江联合地体形成,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通过对昌都-思茅构造带晚三叠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层学的研究,指出本区晚三叠世火山岩具有堑垒相间的古地貌、双峰式火山岩的火山-沉积组合及显伸展因子的岩浆作用等特点.火山活动主要是沿着乡城形成了所谓滞后形的岛弧岩浆,但很多地质事实表明,这之后并不是挤压的,而是在短暂的挤压后的伸展.对此问题,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火山岩具有双峰特征.并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图解投图,指出昌都-思茅构造带在晚三叠世属于伸展构造环境,综合得出本区为陆内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959.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层组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中同生变形构造十分发育.通过对岩心观察及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砂球、砂枕、球-枕构造、微断层递变层、微裂缝、液化卷曲变形等同生变形构造主要是由震积液化作用形成的.震积作用沉积可分为A、B、C、D、E等5个单元,分别组合形成ABCD型、BCD型或CD型、AB型、BCE型或BE型、BEBE型5种沉积序列类型,其中BCD型(CD型)和AB型最为发育.通过对古构造的分析,认为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拗陷中心的北西向基底"活化"及北西、北东向同生正断层的活动是导致该区古地震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