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Ajax的定义、特点和成功应用案例等方面,结合目前气象网站的实际业务需求进行分析,总结气象网站应用Ajax技术的优势,最后用具体的实例说明其实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滨海城市社区的空间形态及其海岸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发展量化描述方法对于其可发展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研究基于分形理论,以滨海城市厦门的高浦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盒法对该滨海社区空间形态和边界进行复杂性分析和分形维计算,研究社区空间形态复杂性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作为典型海湾渔村的高浦社区空间形态具有分数维,呈现分形结构特性。自1989年至今,该社区空间形态的分形维数呈现增长态势;社区边界的分形维数呈现下降态势。社区空间形态的分形维数与社区建筑占地面积、建筑总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都表现出相关性。这表明滨海社区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社区规模急剧扩张可能会导致空间形态和边界复杂性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甘肃省东部地区的短周期地磁变化的特点,由此推测地下存在东西方向的一条电导率异常带.结合地热和地震活动现象,对高电导率异常的成因提出了初步解释,最后,试图探索电导率异常与地磁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沧州海洋站观测资料对本次台风风暴潮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天文高潮时沧州沿海出现了远超警戒潮位的高潮位,而后"达维"中心带来的东北大风使沧州沿海风暴增水值达到最大。对建国以来6次北上影响沧州的致灾台风进行了路径相似分析,获取影响台风风暴潮强度的重要因素,可为研究本地区台风风暴潮规律,提高预警报准确度,减少风暴潮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陆科学钻探接卸钻杆进行上卸扣操作复杂繁琐、夹持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于科学钻探全液压顶驱钻机的新型背钳装置。该装置具有夹持力大、对钻杆损伤小、工作性能稳定、双向浮动等特点,解决了钻进过程中频繁倒杆问题,快速完成上卸扣操作作业,极大地缩短了辅助作业时间。并利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对夹紧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中祁连西段晚寒武世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尔格拉特岩体位于中祁连西段,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花岗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490.5±1.4 Ma(MSWD=0.85),侵位时代为晚寒武世。岩石中Si O2含量为65.10%~71.21%,Al2O3含量为14.94%~16.82%,Mg O含量为0.23%~1.24%,A/NKC为0.9~1.0,Na2O/K2O为1.01~2.33,属准铝质花岗岩类;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U和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和重稀土元素,其中Sr含量为345×10-6~541×10-6(平均402×10-6),Yb为0.72×10-6~1.19×10-6(平均0.97×10-6),Y为6.09×10-6~11.3×10-6(平均8.67×10-6),无铕异常(δEu=0.91~1.27),高Sr/Y值(32.6~74.3),具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乌尔格拉特岩体形成于俯冲环境,为晚寒武世北祁连洋向中祁连地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根据辽河油田已有地层、构造资料,研究了杜84块构造格架、主要断裂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构造应力场模拟的三维地质模型,用3D-σ软件进行了构造应力场三维有限元模拟研究。其结果表明,杜84块油层受构造应力状态为最大和中间主应力近水平,最小主应力垂直。在此应力场作用下,区内断层运动方式为正断兼水平扭动。三维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沿断层带均发生压应力和剪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有利于断层发生扭张性运动。位移分析表明,有明显的呈阶梯状组合的正断位移。据破坏率分析,在现有应力场作用下,油层所在岩体局部会产生裂缝。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利用实验的方法,并结合计算,对淮南煤田各研究矿区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混合煤层气的比例进行了对比估算。结果显示:两种方法估算的研究区煤层气的混合比例较为一致。淮南煤田混合煤层气中次生生物成因气所占比例较大,最高达到了79%,最低的也占到了43%。同时,国内外的研究也表明,煤层中后期次生生物气的生成可明显提高煤储层的含气量。因此,淮南煤田中后期次生生物气的生成对矿区煤层气资源的贡献重大。  相似文献   
19.
对山西大同桑干河流域富锶土壤的研究表明, 其表层土壤锶元素含量为108.7×10-6~413.9×10-6, 平均值为261.7×10-6, 是中国土壤A层的1.57倍. 深层土壤锶元素含量为106.2×10-6~467.0×10-6, 平均值279.2×10-6, 是中国土壤C层的1.65倍. 区内表、深层土壤富锶是围岩在地下水的作用下, 锶在水中溶解, 随之迁移并在盆地富集的结果. 区内前寒武纪变质岩中锶的含量最高达1 259×10-6, 是锶的主要物质来源. 表、深层土壤中锶与Ba、B、Cr、La、Nb、Na、As、Sb、Si等关系密切. 盐碱土是主要的储锶土壤类型. 耕地中锶含量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 通过富锶土壤资源潜力评价, 圈出富锶土壤面积1 104 km2, 占调查区面积的69.87%, 其中适宜开发区面积442 km2. 区内具有较好的富锶优质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0.
Large amounts of gas hydrate are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hich is a potential threat of methane leakage. 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by methanotrophs, significant methane biotransformation that occurs in sediment surface and water colum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atmospheric emission of hydrate-decomposed methane. To identify active aerobic methanotrophs and their methane oxidation potential in sediments from the Shenhu Are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multi-day enrichment incubations were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ane oxidation rates in the studied sediments were 2.03–2.36 μmol/gdw/d,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btained by sediment incubations from other areas in marine ecosystems. Thus the authors suspect that the methane oxidation potential of methanotrophs was relatively higher in sediments from the Shenhu Area. After the incubations family Methylococcaea (type I methanotrophs) mainly consisted of genus Methylobacter and Methylococcaea_Other were predominant with an increased proportion of 70.3%, whereas Methylocaldum decreas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incubated sediments. Collectively, this study may help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thane biotransformation in the Shenhu Area.©2022 China Geology Editorial Off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