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3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667篇
测绘学   341篇
大气科学   256篇
地球物理   498篇
地质学   1397篇
海洋学   341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津巴布韦太古宙花岗-绿岩型金矿床受构造的控制,金矿可分为褶皱控矿型、剪切带控矿型、层控型、深成花岗岩控矿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等5类。津巴布韦花岗-绿岩型金矿多产于花岗质片麻岩与绿岩带的接触带上,金以自然金或金的硫化物形式产出。金矿成矿时代大致分为(2660±50)Ma和(2410±70)Ma(米德兰德绿岩带北部白钨矿Sm-Nd测年)2个时段,分别与新太古代TTG事件和大岩墙侵入相关。津巴布韦花岗-绿岩型金矿较多,但发现的中-大型绿岩型金矿较少,具有较好的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2.
白岗岩型铀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岩浆型矿床,主要产于纳米比亚。罗辛铀矿是白岗岩型铀矿的典型矿床,该矿床目前仍是全球铀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之一。文章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罗辛铀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地层系统,分析了铀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认为:罗辛铀矿床形成时间为(508±2)Ma;铀的赋存以独立铀矿物为主,少量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于钍矿物中;含铀白岗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和Pb,而相对亏损Ba,Nb,Sr,P和Ti;穹窿构造为岩体侵位成矿提供了空间,而岩浆的重熔结晶作用使得铀进入岩浆,并在局部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993.
文章对产于津巴布韦大岩墙内的哈特利(Hartley)铂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进行研究。津巴布韦大岩墙于新太古代侵入,在津巴布韦克拉通内形成南北段次级岩浆房格局。哈特利铂矿的铂族元素主要分布在杂岩体的中下部,与硫化物密切相关,主要含矿矿物为铋、碲矿物。在岩浆侵位的过程中发生结晶分异,形成了铂族元素和硫化物的垂向分带。哈特利矿床与中国金川等铂族元素矿床相比,其成岩成矿时代早,矿床特征、成矿元素组合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94.
文章采用数字滤波正演、最优化反演等数值方法从实测时间域激电衰减曲线中提取时间常数、金属因子,多角度评价激电异常。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红湖金矿勘查中,应用该方法圈出4处异常,经过钻孔验证见矿,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相较于常规时间域激电法,该方法揭示激电异常信息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95.
扎子沟岩体位于南祁连西段党河南山,由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花岗闪长岩年龄(450±12)Ma(MSWD=0.23,n=24),侵位时代为晚奥陶世.岩石主量元素显示,SiO2介于58.46%~69.14%,Al2O3介于13.70%~16.6%,MgO介于1.43%~4.31%...  相似文献   
996.
Wang  Kai  Wang  Xin  Zou  Qiang  Jiang  Han  Zhang  Rongrong  Tian  Yanan  Zhang  Lele  Lin  Qiang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21,39(6):2309-2321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Seahorses have evolved many unique biological traits, including a male brood pouch, the absence of caudal and pelvic fins, and the lack of spleen and...  相似文献   
997.
叶绿素a(chl-a)是重要的海洋环境水色参数,但是受云雾覆盖的影响,卫星遥感chl-a产品中普遍存在数据缺失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数据的应用效果。经验正交函数插值方法(DINEOF)是目前在长时间序列缺失数据重构方面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插值重构方法,本研究针对DINEOF方法在空间小尺度上过度平滑的缺陷,设计了一种面向渤海chl-a的分层重构方法(SDS-DINEOF),该方法重点考虑了渤海chl-a分布呈现近岸高、中部低的规律,将渤海海域等距离分为32个区域,对位于每个区域的子数据集分别进行重构;利用该方法对2019年全年每日10时13分的渤海GOCI卫星chl-a产品进行了重构,并将其重构结果与DINEOF重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应用SDS-DINEOF方法相比DINEOF方法,chl-a重构精度和时间效率上均得到了提升,其中整体精度提高了3.52%,重构时间节约了125%,尤其是在距离陆地最远的渤海中部区域,应用该方法重构精度提升最为显著。本文取得的研究结果对于海洋遥感数据产品的质量提高和应用效率的提升,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城市发展对水体多方面要素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对水资源丰富的城市,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监测研究。研究以武汉市为例,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武汉水体保护政策,提出融合水体面积、水质、水体景观、滨水区生态环境4个方面要素的分析技术路线以更为全面的反映城市尺度的水体时空演变特征,具体的,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基于1979—2019年遥感影像获取武汉67个重点水体信息,并以此获取水体面积和水体景观的变化特征;同时,通过梳理多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水质变化特征;另外,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分析滨水区生态环境变化;最后,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GWR)对重点水体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希冀为政府制定差异化的水体保护政策提供科学支撑,并为其他地区水体的多要素分析提供有益借鉴。结果表明:① 武汉市水体面积呈下降趋势,水体总面积、重点水体面积分别减少10.75%及13.12%,中心城区及郊区水体变化存在显著差异;② 水体景观呈退化趋势,周长面积分维数、平均斑块面积、聚合指数及结合指数分别减少了6.43%,79.35%,1.55%及10.94%;③ 重点水体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其中江河及水库多数常年为III类及以上水体,中心城区湖泊多为V类及以下水体,郊区湖泊多为IV类及V类水体;④ 中心城区及郊区滨水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表明滨水区生态环境呈恢复态势,其中中心城区滨水区平均RSEI增长了14.29%;⑤ MGWR分析表明,自然气象因素中,相对湿度的增加对江夏区湖泊恢复影响更为显著,降水对水面较小的水体恢复影响更为显著;社会经济因素中,各行政区GDP的增加有助于水体恢复,对中心城区、黄陂及新洲的水体保护影响更为显著;滨水缓冲区内不透水面占比(IS)的增加导致大多数水体面积的减少,然而,对于少数重点修复水体,IS增加是受相关保护政策影响,IS增加有助于这些水体恢复。  相似文献   
999.
采用2010~2015年汶川地区GNSS震后形变资料,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三维震后粘弹性松弛模型,通过二维格网搜索获得龙门山断裂带上盘最佳弹性层厚度和中下地壳最佳粘滞系数,并分析汶川地震震后2~7 a粘弹性松弛影响下的震后形变特征;然后采用2008~2009年GNSS震后形变资料,根据最佳参数建立粘弹性松弛与余滑组合模型,并与单一余滑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汶川地震震后1 a内的形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模拟值计算得到青藏高原东部弹性层的最佳厚度为25 km,中下地壳的最佳粘滞系数为4.0×1018 Pa·s;震后1 a内组合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单一余滑模型,其中余滑形变占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000.
从南方湿热区自然环境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脲酶矿化菌,并将其高产突变株应用到海砂室内MICP灌浆试验,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拉曼(Raman)对固化后的产物进行细观形貌观测。通过分析碳酸钙的形貌、尺寸、空间分布、结晶状态等基本特征现象,初步探究南方湿热区产脲酶菌在碳酸钙结晶生长方面的调控作用及其固化土体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南方湿热区产脲酶菌固化土体具有可行性,但碳酸钙晶体形貌并不均一,晶体晶化过程、生物调控作用及土体结构均会对碳酸钙的生成情况造成影响;碳酸钙从无序到有序、分散到聚集、不稳定到稳定,最终生长聚集为完整的结构,在生长空间充足的环境下,碳酸钙更倾向于形成聚集体。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产脲酶菌诱导碳酸钙沉淀的作用过程与调控机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