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持续冲刷,床沙与推移质、悬移质泥沙不断交换,从而造成该河段床沙发生不同程度的调整,对长江中下游河床演变及非平衡输沙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在新水沙条件下,总结分析了沙波运动特性及床沙交换方式,引入Markov三态转移概率及非均匀沙隐暴系数,得到基于状态转移概率的沙质河段床沙级配调整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4年,沙市站年内床沙中值粒径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监利站年内床沙中值粒径则先减小后增大,且荆江河段年际床沙中值粒径总体呈上升趋势,粗化程度约为6.9%~9.3%;(2)20092014年,沙市站床沙组成中粒径d<0.062 mm的泥沙所占比重不变,0.062 mm≤d<0.25 mm的泥沙所占比重逐年减少(累计减少11.4%),d≥0.25 mm的泥沙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累计增加11.4%),而监利站床沙组成均存在波动性变化;(3)荆江河段床沙转换为推移质的概率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床沙转换为悬移质的概率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推移质和悬移质转换为床沙的概率均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河床发生冲刷粗化时泥沙输移的主要形式为悬移质(概率为81%~87%),而淤积细化时床沙补给主要来源于推移质(概率为8%~12%).通过验证,本文概率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较好,能够应用于长江中游沙质河段年际床沙粗化及年内床沙级配调整过程预报,为进一步开展三峡工程下游非均匀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2.
通过分析EGM2008模型提取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重力场细节信息,概述了尼泊尔MS 8.1地震的均衡重力异常特征,并结合GPS数据对研究区的动力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喜马拉雅山脉地震带区存在重力的正、负值异常区及梯度带,这与该研究区局部应力应变积累、构造活动加剧、深部物质向研究区迁移以及研究区局部密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83.
自2018年1月11日,河北广平地震台数字电扰动仪NS、EW测道每日北京时间18时至次日06时出现规律性高值变化。通过观测系统检测、测区环境调查、现场实验分析、周边台站观测对比、其他台干扰形态分析及震例总结等手段,并对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综合分析认为,该变化为干扰的可能性较大,非地震前异常。  相似文献   
84.
85.
乌梁素海大气重金属沉降入湖通量初步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金属元素以大气颗粒物为载体,最终以沉降的方式进入湖泊水体,会引起湖泊的重金属污染.为调查大气沉降对乌梁素海重金属污染的贡献,于2013年7月1日至30日围绕乌梁素海进行大气沉降样品采集,分别测定Cu、Zn、Pb、Cd、Cr、Hg、As 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在此基础上估算7月大气重金属沉降通量及入湖量.结果表明,乌梁素海重金属元素大气沉降通量大小依次为:ZnPbCuCrAsHgCd.结合社会调查情况及数据分析显示,大气微粒携带重金属借助风力迁移,较大的沉降通量出现在主风向的下风向区域,说明风向是影响乌梁素海大气重金属沉降通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排干输入与大气沉降方式下的乌梁素海重金属入湖量比较发现,大气沉降是除排干输入外湖泊的另一重要重金属污染源.Zn、Pb、Cu、Cr、As、Hg、Cd等重金属元素月入湖量分别为10.6、1.04、1.02、0.833、0.342、0.00514、0.00281t/月.通过估算底泥重金属增量来评价大气沉降对湖泊重金属的贡献表明,大气Hg、Zn、Pb、Cu、As、Cd、Cr等重金属沉降对湖泊贡献率分别为46.4%、44.7%、14.1%、12.0%、8.48%、4.75%、4.03%.  相似文献   
86.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长期以来, 土地适宜性评价一直在土地规划利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近十几年, 农业土地 适宜性评价持续深入开展, 城市用地、旅游用地、土地整理复垦以及其他用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日渐增多; 基于此,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景观生态学被引入土地适 宜性评价, 可持续利用观深入人心;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方法上也有新的发展, GIS 在土地适宜性 评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使得土地适宜性评价更为灵活、科学。  相似文献   
87.
集合数值天气预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集合预报是目前国外广泛应用的一种新的数值预报技术,国内由于计算条件的限制,集合预报的研究应用起步较晚,目前虽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没有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的业务预报之中。集合预报的应用,在天气预报上主要是概率预报,另外在“目标观测”、资料同化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集合概率预报的一系列适用的验证,增加了概率预报的信度。  相似文献   
88.
柴西地区南翼山构造上新统混积岩中含有大量盐类矿物,其物源分析对盐矿物质来源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在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对南翼山构造上新统狮子沟组混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周缘造山带花岗岩的稀土元素数据,探讨了混积岩中陆源碎屑的物质来源。结果显示:南翼山构造狮子沟组混积岩中碎屑矿物、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呈均匀混合的状态,元素含量与矿物组分密切相关,除Ca、Na、Sr元素外,其余元素含量普遍低于上地壳平均含量,其中CaO和Na2O受碳酸盐和石盐形成影响,不能用于判别构造背景,而Sc、Th、Zr、Hf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较完整地保留了源岩的地球化学信息,可用于源区构造背景的判别及物源示踪,同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性较好,表明混积岩中陆源碎屑具有相同的物源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La Th Sc、Th Sc Zr/10、La/Th Hf图解以及Al2O3/TiO2比值共同指示南翼山混积岩的陆源碎屑组分来源于大陆岛弧背景下的长英质火成岩,通过与周缘造山带花岗岩稀土配分模式对比,推断晚志留世和晚二叠世花岗岩是混积岩中陆源碎屑和盐类矿物的主要源岩,南部的祁漫塔格是主要的物源区,且西部的阿尔金南段也有部分物源贡献。  相似文献   
89.
Large-scale field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set-up effect in open-ended 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pipe piles jacked into stratified soil. Four open-ended 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pipe piles with 13 and 18 m in embedment depth were fully instrumented with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and installed. Several restrike dynamic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each test pile, with the time interval from 21.5 to 284 hours after installation. Static loading tests (SLTs) were later performed on each test pile at 408 hours after installation to substantiate the dynamic tests. Changes with time in pile bearing capacity and in the shaft and toe resistances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pile tests. The development of shaft resistance set-up in different layers was studied in particular. It was found that set-up effect in the shaft resistance is significant and the toe resistance increment was minor. The overall set-up factor of total bearing capacity was found to range from 0.09 to 0.53, and the set-up effect of friction pile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end bearing pile. More significant set-up in shaft resistance was observed in fill and alluvium layer. The dimensionless set-up factor A for shaft resistance in marine deposits ranges from 0.5 to 1.43, and it contributes the most to the shaft resistance as the shaft resistance in marine deposits is higher.  相似文献   
90.
苏北滨海滩涂湿地位于现代长江口与废黄河口之间,是最典型的淤泥质平原海岸,其演变特征及空间格局具有鲜明的特征。本文选用1980年、1992年、2008年的TM 和ALOS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构建了基于空间分割和转移矩阵分析模型,研究了近30年来苏北滨海滩涂湿地的演变特征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 ①苏北滨海滩涂发生了巨大变化,近30年间滩涂总面积减少了1273.11 km2,平均每年减少45.47 km2;滩涂湿地侵蚀/淤积面积约965.14 km2,0 m等深线冲刷后退减少的面积约为307.97 km2。②苏北滨海滩涂湿地区域差异性明显。南北方向上可划分为6个自然地理单元,东西方向上可划分为3个区域。③苏北滨海滩涂湿地演变中,湿地转型、湿地丧失和湿地演替分别占总面积的38.39%、14.80%、20.51%;其中天然湿地减少354.1 km2,人工湿地增加1061.45 km2,非湿地增加253.09 km2。④滩涂湿地主要植被群落演替特征和空间分布也呈现出差异性。湿地演替主要发生在净变区,与对应岸段的海岸侵蚀/淤积类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