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测绘学   176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444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21.
中国典型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与石漠化的关系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定量研究了贵州省盘县中南部峰丛洼地典型石漠化地区不同岩性的土地利用分布规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结果表明,难利用的、岩石裸露的石旮旯地在连续性石灰岩、石灰岩夹碎屑岩和石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分布区的比例很高。不同等级石漠化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岩石类型存在着相关性,如坡耕地中以连续性石灰岩发生轻度石漠化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石灰岩碎屑岩互层分布区;研究区的轻度石漠化中,土地覆被以灌丛所占的比例最高,坡耕地占11.67%;中度石漠化中,土地覆被以中覆盖度草地所占比例最高;强度以上石漠化中,土地覆被以难利用地的石漠化比例最高。从1995到2000年,中覆盖度草地和难利用地中强度和极强度石漠化比例有所增加。基于上述研究,对研究区的石漠化土地覆被作了进一步的分类,指出了研究区的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和治理重点。  相似文献   
922.
闽江口湿地遥感时空演变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闽江口湿地动态变化度、湿地变化转移矩阵和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模型相结合,横、纵向分析了1986- 1994年、1994-2000年两个时期闽江口湿地的动态演变模式。研究表明,在两个时期不同的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阶段,人类活动对闽江口湿地的干扰强度与对象不同,造成两个时期不同的湿地演变模式。在1986-1994年间景观类型动态变化,以水田面积的扩张为主导,在1994-2000年间景观类型动态变化突出表现为城乡建筑用地对水田、非湿地农业的占用。在1986-2000年间,湿地景观中,人工水域破碎度增加,破碎化速度提高,形状更加复杂化;水田破碎度和形状复杂度都由增加向减弱转变;天然水域破碎度减小,形状复杂程度由减少变为增加;滩地破碎度由减少变为增加,形状复杂化由增加转向减少。在中、小时间尺度范围内,人类活动是影响闽江口湿地演变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近10多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成为影响闽江口湿地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3.
The adjoint approach is a variational method which is often applied to data assimilation widely in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It is used for analyses on observing optimization for the wind-driven Sverdrup circulation. The adjoint system developed by Thacker and Long (1992), which is based on the GFDL Byran-Cox model, includes three components, i. e. the forward model, the adjoint model and the optimal algorithm. The GFDL Byran-Cox model was integrated for a long time driven by a batch of ideal wind stresses whose meridional component is set to null and zonal component is a sine function of latitudes in a rectangle box with six vertical levels and 2 by 2 degree horizontal resolution. The results are regarded as a "re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wind-driven Sverdrup circulation, from which the four dimensional fields are allowed to be sampled in several ways, such as sampling at the different levels or along the different vertical sections. To set the different samples, the fields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velocities function as the observational limit in the adjoint system respectively where the same initial condition is chosen for 4D VAR data assimilation. By examining the distance functions which measure the misfit between the circulation field from the control experiment of the adjoint system with a complete observation and those from data assimilation of adjoint approach in these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respectively, observing optimizations for the wind-driven Sverdrup circulation will be suggested under a fixed observational cost.  相似文献   
924.
MicroStaion95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 Microstation95开发测绘应用系统、定制用户界面、建立地形图符号库和制作应用软件安装程序的方法和技术。还介绍了具体操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925.
黄县早第三纪断陷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研究了黄县煤田早第三纪断陷盆地沉积填序列和沉积体系,研究了基准面旋回特点,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研究表明,黄县断陷盆地下第三系为1个构造层序,是一个完整的原型断陷盆地沉积充填序列。可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且具有三元结构,即由低水位、水进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层序I低水位体系域由早期和晚期两部分组成,层序Ⅱ高水位体系域亦有早期和晚期两部分构成。主要沉积体系有:扇三角洲体系、湖底扇体系、辫状河三  相似文献   
926.
根据唐乃亥等有关台站的水文气象观测资料 ,对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的径流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拓扑、混合门限自回归及周期外延——逐步回归等数学模型对其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径流目前正处于一个枯水段的底部 ,并且从现在起的今后若干年里将呈现一个波动状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27.
南黄海中部沉积岩心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根据南黄海中部所取得的3个术状样岩心资料,对该区域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层中元素的变化反映了物源沉积环境的改变,为划分地层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地层的元素含量(Co、Cu、Ni、Pb)和元素与A1比值在地层分界处发生突变,表明元素组合分布曲线可对地层进行分层;研究分析表明该区域Co、Ni、Pb和Si 可作为地层的特征元素。微量元素的富集因子与黄河、长江沉积物的富集因子可较好地用来  相似文献   
928.
2002-2017年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认识大型水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钱塘江流域新安江水库(下称"千岛湖")为例,基于2002-2017年16年的水库浮游植物数据,结合同期千岛湖水质与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千岛湖浮游植物结构及优势属的长期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2-2017年千岛湖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93属,主要由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及隐藻门种类组成.16年间,浮游植物年均丰度和群落结构经历了4个阶段:2008年前丰度持续低值且蓝藻不是主要类群,2009-2012年丰度较高且蓝藻成为主要类群,及2013-2015丰度降低且蓝藻占比降低,2016-2017年丰度增加且蓝藻再次成为主要类群.浮游植物门类变化的同时伴随着优势属的变化:浮游植物年优势属从2002-2008年的小环藻属(Cyclotella)、隐藻属(Cryptomonas)和蓝隐藻属(Chroomonas)转变为2009-2012年的颤藻属(Oscillatoria)、小球藻属(Chlorella)、小环藻属和蓝隐藻属,2013-2017年又转变为鱼腥藻属(Anabaena)、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小环藻属、针杆藻属(Synedra)、直链藻属(Melosira)、栅藻属(Scenedesmus)和蓝隐藻属.冗余分析表明,气温、风速、水位、入库流量等气象水文因子和总氮浓度、电导率、氮磷比、透明度等水质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关系密切.研究结果表明,在千岛湖这种大型贫-中营养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仅受来水营养盐负荷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给水库藻类水华等生态风险的预测以及水库水质管理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929.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下游的黄河三角洲分布有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该区域特殊的地质地貌决定了其生态多样性,需要进行重点研究和保护。文章立足于我国现有湿地保护政策和湿地面积缩小的现状,提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可着重围绕其岸线变化、冲淤速率、地形地貌等开展研究,并采用减压分洪扩充法等治理修复方法扩大湿地面积,为推动黄河流域及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30.
地下结构由于受周围土体的约束作用,其受力与变形特点与地上结构存在差异。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分别对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下结构和不考虑土体的地上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单层单跨和单层双跨钢筋混凝土矩形结构在有、无土体存在时抗震性能的差异。研究表明: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下结构变形能力与无土体时存在差异。在相同结构尺寸与初始轴压比的情况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下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变小,地下结构更早出现塑性铰;单跨地下结构变形能力比地上结构的差,周围土体的剪切变形约束作用使得地下结构的延性变差;双跨地下结构与地上结构中柱变形能力相差不多,但侧墙的变形能力比地上结构的略差。因此,即使相同尺寸和初始轴压比的钢筋混凝土矩形结构,地上与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仍存在较大差异,地上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宜直接用于地下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