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在大数据时代,简单高效经济安全的数据存储成为信息技术化的地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未来大数据访问和共享服务,以城市地质信息化建设为对象,分析了现有架构形式,阐述了城市地质信息化管理的IT基础架构规划和整体解决方案,以促进信息技术化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52.
云南永善县茂林铜矿属于玄武岩型铜矿,品位较低.通过电子探针、化学多元素分析以及光、薄片镜下观察等研究,对矿石的结构、构造,铜矿物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都有了清楚认识.研究结果显示约68%的铜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赤铜矿和自然铜中,另有32%的铜则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赋存在绿泥石中.  相似文献   
53.
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研究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的研究方法。综述了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生物量在营养盐、光照、季风等理化因子影响下出现的变化特点。该海域生态环境复杂,由富营养的珠江口、沿岸带、北部湾和广阔的陆架及贫营养的开阔海区等不同生态区组成,因此浮游植物群落和生物量有其自身复杂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南美洲鳗鲡(Anguillarostrata)的耗氧率及其对水温、低溶氧、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耐受性,本研究采用自制的鱼类呼吸装置测定其耗氧率和窒息点,以黑仔鳗为试验材料,探索其对水温、非离子氨、亚硝酸盐耐受性。结果表明,南美洲鳗鲡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其昼间耗氧率为(86.46±37.77)mg/(kgh),夜间耗氧率为(123.58±22.56)mg/(kgh),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15—30°C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耗氧率和水温的回归方程y=–0.1316x2+9.4507x–13.712(R2=0.9993);南美洲鳗鲡的耗氧率随体质量增大而降低,耗氧量随体质量增加而增大,耗氧量和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0.2321x0.8334(R2=0.9979);在水温25°C时其窒息点随鱼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均重10g、40g和160g的鳗鲡窒息点溶解氧浓度分别为(0.98±0.25)、(0.46±0.06)和(0.32±0.02)mg/L;13—29°C为南美洲鳗鲡的适温范围,25—29°C为其生长适宜水温,在一定范围内的短时低水温或高水温环境对其损伤是可逆的;水中非离子氨对南美洲鳗鲡的LC50和SC分别为12.22mg/L和1.22mg/L,亚硝酸盐氮对南美洲鳗鲡的LC50和SC分别为61.68mg/L和6.17mg/L。  相似文献   
55.
应用沉积地层记录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U3K7)估算1916—2003年三门湾表层海水温度(SST)与变化。SST波动范围为15.97~18.00℃,年平均为17.03℃。该值比当年实测海水全年平均温度低3.52℃,同时应用长链烯醇不饱和指数与SST的关系重建历史上的厄尔尼诺现象。研究显示三门湾的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在大尺度上与东太平洋一样均受制于气候影响,在变化尺度上又受到地理位置和地方性气候(季风)的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在形式和年代上相互对应,但是其涛动幅度不如东太平洋的强烈。通过比较厄尔尼诺期间(2003/2002年)和非厄尔尼诺期间(2006/2005年)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动信号、生物量、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等,在厄尔尼诺时期浮游动物种类数、生物量和丰度呈现偏高的趋势,三门湾的暖水性浮游动物类群、数量变化与台湾暖流活动过程中携带的浮游性动物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6.
落物撞击作用下海底管道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平台吊机起吊货物频繁,落物事故偶有发生,对平台附近的海底管道造成危害。在DNV推荐方法的基础上,改进了碰撞概率的计算方法。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以及失效概率理论编制Matlab程序,充分考虑各因素不确定性基础上,对落物撞击作用下海底管道进行了风险评估及敏感性分析。为减少落物对海底管线的损伤,及如何配置合理的防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碳、氮元素是土壤中的关键元素.在我国黄土高原北部-宁夏中东部处于荒漠化初期阶段的草地中,土壤的碳、氮元素组成出现了异乎寻常的特征,即相对于碳含量,氮含量异常偏低.认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对我国北方草地的保护和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植被的输入是土壤中碳、氮元素组成的最为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为认识植被碳、氮含量的空间变化对上述现象产生的贡献,对包括草地碳、氮异常区在内的区域进行了沿线植物群落的化学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平均碳含量约为40%~50%,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碳含量以苦豆子、达乌里胡子枝群落最高(44.225%),蛛丝蓬、骆驼蓬群落最低(35.516%).绝大多数植物群落平均氮含量约为2%~4%,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含氮量以猪毛菜、星状角果藜群落最高(4.482%),蛛丝蓬群落最低(1.356%);2.植物群落生物量空间分布与对应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说明降雨量是限制群落地理分布的关键因子;3.植物群落与土壤C/N比值随纬度呈现不一致的变化规律,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呈现统计学上的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392(P<0.05,n=32).上述结果表明,在研究地区荒漠化初期阶段的草地中,植被输入不是引起该区域土壤C/N异常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8.
利用GPS可降水量校正MODIS近红外水汽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圣辉  毕创  乐源  裴鉴 《测绘科学》2016,41(9):38-41
针对MODIS近红外水汽产品精度不足以及地基GPS技术解算的大气可降水量地理分布不连续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地基GPS可降水量来校正MODIS水汽产品从而得到区域性连续分布的高精度可降水量的方法。利用GAMIT软件和地基GPS数据解算出IGS站点的大气水含量,建立GPS可降水量与MODIS近红外水汽产品的回归分析模型得到最终的校正结果。通过与实测气象站数据对比分析可知,所提方法有效地结合了MODIS和地基GPS两种遥感水汽技术的优点,能够得到高精度、地理分布连续的大气可降水量,研究结果可为实时天气预报、气候监测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By use of bathymetric chart,recent change of the riverbed in the North Passage of the Yangtze Estuary has been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channel of the upper,middle and lower(section)in the North Passage has been successively eroded and its groin field significantly deposited.At the same time,sediment has been deposited on the entrance region.Erosion and deposition had responded rapidl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gulation engineering.There was about one year duration of lagging between erosion in the deep channe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gulation engineering.The siltation lag of time in the groin field varied with the initial depth,but the average deposited thickness was about 0.5 m per year.Volumetric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re is a increasing trend of siltation in the North Passage after 2002,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duration and quantity between erosion in the deep channel and deposition in the groin field.The water volume of the North Passage was reduced by ≈9%(280 million m3)between 2002 and 2006.Sediment budget reveals that the main sediment deposited in the North Passage takes its source from the river and the ocean.The decreasing water volume was attributable to shoaling in the groin field.Its triggering factors for increased sedimentation are the navigational improvements(jetties and groins)after 1998,which altered the passage boundary and destroyed the equilibrium state on the average ebb and flood sediment fluxes.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able estuary is attributed to a reduction in depth of the groin field.The forecast on the sediment deposition quantity and continuous infilling time in the groin system is about 325×106m3 and 6~7 years,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60.
南大洋凯尔盖朗海台区的流场结构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冰-海耦合等密面模式模拟了南大洋凯尔盖朗海台区的环流及其季节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海区的南极绕极流具有非常显着的条带状分布和非纬向性特征.南极绕极流流经凯尔盖朗海台时,在海台的南部、中部和北部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其南部的一个分支贴近南极大陆,与西向的陆坡流之间有强的相互作用.海台以北的南极绕极流的变化以年周期为主,海台以南的变化以半年周期为主,其时间变化规律与这里的风应力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