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5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595篇
测绘学   344篇
大气科学   308篇
地球物理   287篇
地质学   1227篇
海洋学   344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3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桑秀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桑秀组玄武岩仅仅分布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东部,古地理属大印度北缘.分别采用 XRF、 ICP MS和全岩同位素稀释法对这些玄武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 Sr Nd同位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用来推论其成因.结果显示,桑秀组玄武岩除了 MgO含量和相容元素含量较低表明其为演化岩浆以外,其高 TiO2、 TFeO和 P2O5含量 (分别平均为 3.46%、 10.90%和 0.51% )、轻重稀土明显分馏 [(La/Yb)N=8.4~ 10.2]、 Ti/V、 Ti/Y和 Zr/Y比值高以及富集 Ba和 Th等不相容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等特征与洋岛玄武岩 (OIB)相似;桑秀组玄武岩高 Sr [(87Sr/86Sr)t=0.707 370~ 0.709 904]和较低ε Nd(t)(=- 1.71~ 2.00)同位素组成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等又显示了岩石圈地幔物质的印记;微量元素特征显示桑秀组玄武岩为大陆边缘裂谷背景下的碱性玄武岩,在源区物质低度部分熔融过程中不断有橄榄石等铁镁矿物的分离结晶,没有遭受地壳混染;桑秀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可与印度东缘的 Rajmahal玄武岩、印度洋 90° E海岭玄武岩和 Kerguelen OIB对比,提出桑秀组玄武岩可能是岩石圈地幔与地幔热柱或热点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这种地幔热柱或热点可能与 Kerguelen热点的早期活动有联系.  相似文献   
992.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6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岩矿资料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环县地区延长组长6三角洲沉积体系物源来自西部。进一步的地震相研究表明,该三角洲沉积体系在虎洞一带分为两支,一支沿环县-樊家川一线呈东西方向展布,另一支顺洪德方向呈北东向延展,并在耿湾-罗卜塬附近与东北物源体系的安边三角洲交汇。  相似文献   
993.
根据第4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与楚科奇海进行的鱼类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白令海与楚科奇海鱼类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特征,探讨了鱼类生物对北极气候快速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白令海与楚科奇海两个海域共鉴定鱼类生物14科41种;主要优势种类为粗壮拟庸鲽(Hippoglossoides robustus)、北鳕(Boreogadus saida)、短角床杜父鱼(Myoxocephalus scorpius)、斑鳍北鳚(Lumpenus fabricii)、粗糙钩杜父鱼(Artediellus scaber);从适温性来看,冷水性种类最多,有35种,冷温性种类6种;从栖息地生态类型来看,底层鱼类、近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分别为35、5和1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21,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整体多样性水平不高;气候变化引起部分北极、亚北极海区鱼类出现不同程度的纬向和纵向移动,由此将引起北极渔业资源分布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4.
ADCP观测得到的2008年4月吕宋海峡流速剖面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8年4月22—26日吕宋海峡调查航次的下放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LADCP)和船载ADCP(SADCP)等观测资料,并采用潮波模式模拟结果去除潮流对观测资料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黑潮入侵南海的位置与1992年春季比较接近,其分支位于调查海区中部C2、C7、C8和C9站,表层黑潮在C8站分离为两支,分别流向C9和C2站,C9站北向流明显比C8站减弱。在C2站,黑潮分支位于400m层以浅,其最大西向流速为77cm/s,而在C7、C8和C9站黑潮分支位于500m层以浅,黑潮在入侵南海的过程中其核心深度逐渐变浅。上层黑潮明显作反气旋弯曲。本调查航次的观测结果在定性上支持吕宋海峡水交换有"三明治"垂直结构的特性。  相似文献   
995.
基于采自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的沉积物岩心,利用X-射线岩心扫描系统对其进行高分辨成分扫描,同时利用台式偏振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该岩心进行元素测定,通过对比研究评价了X-射线岩心扫描系统元素扫描分析质量。研究表明:(1)X-射线岩心扫描系统对海洋沉积物元素分析质量可以分为四类,Ⅰ类元素分析结果可信度高、可以直接作为含量对待,Ⅱ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Ⅲ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而Ⅳ类无参考价值。(2)海洋沉积物的X-射线岩心扫描元素分析受到压实作用的影响,其中钙、铁、钾、钛、硅等5种元素压实效应明显,通过压实校正可以有效消除压实作用造成的元素垂向上的系统波动。(3)对钙、铁、钾、钛、硅等5种元素,X-射线岩心扫描强度与传统的XRF元素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47~0.87,可以据此进行扫描强度和元素含量的换算。  相似文献   
996.
应用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海洋再分析资料(简称CORA)研究南海北部第一模态内波场运动学参数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首先分析了Brunt-Väisälä频率的统计特征;其次,基于弱非线性变系数扩展Kortewed-de Vries (veKdv)方程模型,计算了它的输入系数,即线性长波相速度,平方和立方非线性系数和频散系数,这些参数可用于定性评估内孤立波传播可能的极性,内孤立波的形态,幅度限制以及传播速度等。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季节性密度跃层从2月开始出现,最大浮力频率约在20 m。它在6—7月达到最强,自8月开始减弱,在10月消退。另一密度跃层出现在8—11月,最大浮力频率约在80 m,冬季大致在120 m。季节性密度跃层在4—9月十分明显,而8—10月双跃层现象显著,冬季仅出现较弱的第二密度跃层。在1—3月和10—12月海盆深水区最大Brunt-Väisälä频率值要大于陆架浅水区;而在5—9月情况则相反。Brunt-Väisälä频率最大值所在深度随季节变化显著,冬季最深,6—7月则最浅。计算的线性内波相速度、频散系数和幅度放大因子的空间特征主要取决于地形变化;平方(立方)非线性系数与地形关系较小,随季节变化明显,它们主要取决于局地海洋环境特征。通过分析veKdv方程的系数特征,解释了为何在夏季南海北部最容易观测到大振幅内孤立波和在吕宋海峡以东海域难以观测到孤立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7.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ADCP) receives echoes from sound scatterers, then their speed is calcu- lated by the Doppler effect. In the open ocean, most of these backscatterers are from the plankton. The sound scatterers descend down to depth at around dawn, their mean speed is 2.9 cm/s, then they ascend up to the surface layer at around dusk with a mean speed of 2.1 cm/s, in the Luzon Strait. The descending speed is faster, which suggests that this zooplankton population may accelerate its downward migra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gravity.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 mean volume backscattering strength (MVB- S) in the nighttime has two peaks, which locate near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ary layers of halocline,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backscatterers only aggregate near the surface layer in the daytime. The diel ver- tical migration (DVM) of sound scatterers has several characteristic patterns, it is stronger in summer, but weaker in winter, and the maximum peak occurs in September. The DVM occurrence is synchronous with the seawater temperature increasing at around dawn and dusk, it may affect the ocean mixing and water stratification,  相似文献   
998.
4种裸胸鳝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 关系的RAPD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9个随机引物,对海南近海及西沙的野生群体黄边裸胸鳝(Gymnothorax flavimarginatus)、云纹裸胸鳝(Gym-nothorax chilospilus)、波纹裸胸鳝(Gymnothorax undulatus)及细斑裸胸鳝(Gymnothorax fimbriatus)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并用UPGMA法对这4种裸胸鳝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黄边裸胸鳝、云纹裸胸鳝、波纹裸胸鳝及细斑裸胸鳝4种裸胸鳝群体内遗传多样性都较高,其多态位点比率分别为68.65%、57.00%、50.80%、67.42%,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22 1%、0.207 4%、0.166 6%、0.221 2%,表明南海野生裸胸鳝遗传变异水平较高,种质资源状况良好;(2)4种裸胸鳝种间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表明,黄边裸胸鳝与细斑裸胸鳝遗传距离最近(0.340 6);黄边裸胸鳝与云纹裸胸鳝的次之(0.386 8);云纹裸胸鳝与波纹裸胸鳝的最远(0.531 2)。(3)在7个引物中,有区分云纹裸胸鳝、波纹裸胸鳝及细斑裸胸鳝的特异性片段,可用于这些裸胸鳝的鉴定。  相似文献   
999.
洞庭湖集成垸退田还湖前后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安全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集成垸为研究对象,分析双退垸退田还湖前后景观格局变化,并设计了双退垸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集成垸双退以后,其本底由农作物变为杨树,旱地面积大量减少,建筑面积减少,但幼林面积大量增加,芦苇面积增加。由于退田还湖的实施,芦苇类和旱地景观空间结构变得更复杂,而成林、幼林和建筑景观空间结构变得更简单。退田还湖后,集成垸逐渐从小斑块、多种景观要素类型共同控制的景观格局向以大斑块、类型较单一的景观格局演变。借助已有研究成果,按照垸内土地的高程分布设计各类人工植被的经营目标和分布地段,形成既能蓄洪又有一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退垸最佳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000.
选取海南岛目前风沙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昌江县西部的昌化地区和海南西部最干旱的地方--东方市八所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世纪30年代1∶ 50 000、50年代1∶ 25 000和70年代1∶ 50 000 3个时期的地形图,以及1986年和2000年TM影像图,解译了5期土地利用数据,以此为基础资料,并参考了有关文献,对海南西部沿海地区近8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趋势及其成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近80年来,水田和建筑用地一直呈增加趋势;荒草地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变化很小,以后持续减少;风沙化土地呈现低-高-低的变化特征,以20世纪50年代最多;林地、旱地表现为由多到少再到多的变化过程,其中林地是20世纪50年代最少,而旱地是20世纪70年代最少;防护林地从无到有到大面积增加.20世纪30-50年代是西部沿海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的时期.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其基础条件,而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则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一直通过正反2个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