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6篇
  免费   986篇
  国内免费   1358篇
测绘学   702篇
大气科学   598篇
地球物理   817篇
地质学   2800篇
海洋学   814篇
天文学   99篇
综合类   415篇
自然地理   58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水位调控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齐述华  廖富强 《地理学报》2013,68(1):118-126
利用历史水文资料、越冬候鸟分布调查资料及基础地理数据等, 从鄱阳湖形态的历史演变和鄱阳湖越冬候鸟生境保护的角度, 探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水位调控方案。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1) 在维持鄱阳湖形态不变的情况下, 为有效保护越冬候鸟生境不受水利枢纽工程水位调控的影响, 工程调控水位不宜超过12 m, 但由于低水位运行不利于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效益的发挥, 而高水位运行不利于越冬候鸟栖息地的保护, 为调和工程效益和候鸟保护之间的矛盾, 建议实施适当退田还湖, 以促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实施;(2) 根据地形、越冬候鸟分布范围、圩堤内居民点分布以及圩堤内土地利用现状, 提出了约640 km2实施退田还湖范围;(3) 以退田还湖为前提, 按照“调枯不调洪”原则, 提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水位调控方案, 为工程的推进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廖要明  陈德亮  谢云 《地理学报》2013,68(3):414-427
利用中国699 个气象站点1951-2007 年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资料,分1951-1978 年和1979-2007 年两个时段分析了气候变化对BCC/RCG-WG天气发生器中我国各地逐日非降水变量模拟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三个变量平均值傅立叶级数展开式的年平均值和基波振幅较标准差傅立叶级数展开式的年平均值和基波振幅的变化幅度明显偏大,而平均值傅立叶级数展开式的基波位相变化幅度较标准差的基波位相变化幅度明显偏小;三个变量当天以及后延一天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变化较小.说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最高气温等三个非降水变量的年平均值和年内变幅有明显的变化,而三个变量年际间的变异、峰值出现时间以及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993.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面广且潜在危害非常严重,紧急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都面临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根据地质灾害主要特征的调查与综合分析研究,从地质灾害隐患调(勘)查工程、治理工程、监测预警工程、地质环境保障工程、地质科技支撑工程5个方面提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94.
利用CALIPSO(Cloud-Aerosol Lidar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s)卫星观测资料,结合气溶胶模式模拟,分析了2011年4月28—30日发生的强度较大的一次沙尘远距离输送过程中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输送特性。结果表明,此次沙尘过程有两个源区,分别为中国南疆盆地和蒙古国中南部,并在沙尘输送过程中交汇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地区;源区一(南疆盆地)沙尘主要分布高度在1 km以下,退偏振比平均在0.35左右,色比值平均在0.6左右,且沙尘在输送过程中被抬升到自由对流层,并先后影响内蒙古西南部、甘肃、宁夏等地区,输送到内蒙古、甘肃地区时沙尘主要分布在2.5~3 km高度,退偏振比主要分布在0.3~0.5,色比值主要分布在0.5~0.9。源区二(蒙古国中南部)沙尘先后影响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甘肃、山西北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和东北地区西部部分地区,沙尘输送到中国内蒙古东部、北京、河北等地区时主要分布在1~4 km高度,退偏振比值主要集中在0.3~0.5,色比值主要在0.7~1.2。  相似文献   
995.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表面沙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对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不同部位表面沙物质进行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羽毛状沙丘"羽轴"-新月形沙垄沙以细沙(0.125~0.25 mm)为主,含量占60.8%,平均粒径2.42ψ,分选较好(σ1值0.33~1.09,平均0.65),偏度以对称为主(Sk值-0.31~0.35,平均0.08),峰度以中峰态为主(KG值0.70~1.57,平均1.08)."羽轴"-新月形沙垄沙粒径在横剖面方向上即从新月形沙丘两翼坡脚至丘顶部变细,东南翼角略粗于西北翼角;在纵剖面方向上从新月形沙丘迎风侧经丘顶至背风侧也逐渐变细.随着平均粒径变细,分选变好,正偏的趋势也越显著."羽枝"一垄间沙以粗沙为主,分选较差,宽峰态为主.羽毛状沙丘沙累计概率曲线主为4段式或3段式,"羽轴"-沙垄沙以单峰态为主,占96.7%;"羽枝"-垄间沙则以双峰态为主,占54.2%.大尺度地形(沙垄和垄间地)和局部地形对粒度分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地震发生频率与烈度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考虑不同区域地震记录具有时间长度不等的特点,对“震中分布分震级网格点密集值”算法进行改进,结合 GIS 的空间分析方法将地震目录中的点数据空间化为能反映地震发生频率的栅格数据;依据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关 系以及地震烈度在空间上的椭圆衰减模型,选择逼近和近似的计算手段,并结合空间插值方法得到中国地震烈度 分布的栅格图。从地震频率分布结果上看,大致以宁夏、甘肃、四川和云南为界,中国西部地区3 级以上的地震发生 频率要高于东部地区;从地震烈度分布结果看,中国甘肃、陕西、宁夏、山西、河北、四川、云南等位于地震带内的区 域在发生地震时产生的烈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7.
崔臻  盛谦  宋艳华  魏倩 《岩土力学》2012,33(12):3760-3766
在证明随机响应的统计参数可以用传递函数进行直接表达的前提下,将传递函数引入地下洞室群随机地震响应研究中,对白鹤滩水电工程13#机组剖面地下洞群进行了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并对之进行了地震动力可靠度的探讨。结果表明:较之常规方法,基于传递函数的方法除可得到洞室群的随机地震响应以外,还可同时得到洞室群的地震响应频谱特性,并可以直接利用传递函数得到确定性地震动输入下洞室群的响应值进行验证,显示对问题的研究具有更加深刻的优势;将所得到的随机地震响应结果与基于传递函数的确定性估算结果,与实际时程计算得到的确定性结果比较,吻合良好;首次采用超越破坏理论对地下洞室群进行地震动力可靠度分析的可行性,为地下工程抗震可靠度计算中如何以动力方式考虑地震荷载的随机性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8.
夏力农  苗云东  廖常斌 《岩土力学》2012,33(4):1217-1222
通过对复合地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和地基土沉降后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复合地基由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基土沉陷后的沉降、桩体摩阻力分布和桩身轴力分布的变化。分析表明:随着地基土沉降的增加,加固桩体和基础的沉降加大,中性点位置逐渐下降,桩身轴力有所增大;在加强桩中,中心桩的中性点最低,边桩次之,角桩最高;随着地基土沉降的增加,各桩中性点位置差异逐渐减小,桩体上部负摩阻力作用的桩身长度更长,负摩阻力值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99.
面板对路堤式加筋土挡墙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观宝  张振  邢皓枫  徐超 《岩土力学》2012,33(3):881-886
加筋土挡墙作为一种新型的轻型支挡结构,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港口等工程中。随着加筋土挡墙技术的发展,面板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路堤式加筋土挡墙进行了二维有限元计算分析。针对墙背水平土压力、垂直土压力、挡墙侧向位移、筋材应变和挡墙稳定系数等计算结果的分析,探讨了3种类型面板(返包式面板、整体式面板和拼装式面板)对路堤式加筋土挡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和水平土压力的数值计算结果均小于理论值;相比较与其他两种面板的加筋土挡墙,返包式面板加筋土挡墙筋材的应变最大;面板类型对于加筋土挡墙的整体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研究成果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00.
Gravel deposits on fluvial terraces contain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leofluvial system. In this study, flow direction and provenance were determined by systematic counts of more than 2000 clasts of imbricated gravel deposits in the Xining Region,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China. These gravel deposits range in age from the modern Huangshui riverbed to Miocene-aged deposits overlain by eolian sediments. Our major objectives were not only to collect first-hand field data on the fluvial gravel sediments of the Xining Region, but also to the reconstruct the evolution of the fluvial system. These data may offer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uplift of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late Cenozoic era. Reconstructed flow directions of the higher and lower gravel deposits imply that the river underwent a flow reversal of approximately 130–180°. In addition, the lithological compositions in the higher gravel deposits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e lower terraces, suggesting that the source areas changed at the same time. Eolian stratigraphy overlying the gravel deposits and paleomagnetic age determination indicate that this change occurred sometime between 1.55 Ma and 1.2 Ma. We suggest that tectonic activity could explain the dramatic changes in flow direction and lithological composition during this time period. Therefore,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scenario of fluvial response to tectonic uplift: a reversal of flow direction. In addition, field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reveal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rock type, size and roundness of cla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