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2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457篇
测绘学   237篇
大气科学   231篇
地球物理   426篇
地质学   1018篇
海洋学   332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31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贵州中东部剩余重力异常与区域矿产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1:20万剩余重力异常,结合航磁、物性、地质等资料,初步圈定区内隐伏、半隐伏岩浆岩体,对研究与重力异常、岩体分布关系密切的矿产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2.
通过岩心观察和单井相分析,结合沉积背景资料,认为留西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为主,主要发育辫状分流河道、越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根据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本区沙三上亚段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分别对应于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绘制了每个沉积阶段的沉积相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形成的北高南低的构造背景与辫状河三角洲近东西向展布的砂体形态相互配置,加之良好的油源供给,为后期成藏创造了条件。沙三上亚段沉积早期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与沉积中期发育的烃源岩形成了十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具有优越的隐蔽油藏发育条件。总结了该区隐蔽油藏成藏的4种模式,确定留西地区中南部沙三上亚段沉积早期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下一步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33.
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使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上三叠统延长组顶部遭受到强烈风化及河流侵蚀等地质作用,形成水系广布、沟壑纵横、丘陵起伏的古地貌景观。通过对下侏罗统延安组延10油层组和富县组地层等厚图及延长组顶面起伏图的编绘,基本恢复了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并将其划分为河谷、斜坡、阶地、高地、平原和潜丘6种古地貌单元。该种古地貌景观严格控制了下侏罗统富县组及延安组下部的沉积相类型、相带展布及压实披盖构造的形成。古河谷的下切作用不仅使延安组下部与油源层的接触距离缩短,又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如遇到有利的储集体与背斜、鼻隆等构造,即可有机配置、富集成藏;同时地层水特征表明斜坡带保存条件最好。指出前侏罗纪古地貌斜坡带上的坡嘴、阶地及潜丘是勘探延安组下部油藏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34.
Experimental data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strain-softening behaviour of sand under plane-strain conditions. K 0 consolidated strain path test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new plane-strain apparatus.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ur of medium dense sand under plane-strain conditions was characteriz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occurrence of pre-failure strain softening under plane-strain conditions is affected by the void ratio, the strain increment ratio and the initial effective confining stress.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findings established under axisymmetric conditions. However, a pre-failure strain-softening behaviour in plane-strain tests conducted under high-confining stresses may consist of three stages, namely, material softening, banding softening, and ultimate state. This observ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riaxial tests where banding softening does not normally occur.  相似文献   
35.
根据下立交区间基坑特点,合理制定基坑工程降水方案。经工程实践证明,通过疏干井、混合井、降压井的合理设置,联合使用,科学有效地治理了地下水,较好地控制了因降水产生的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36.
在隐性与显性旅游资源二元应用性分类框架的设想下,《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的现象学解读》一文通过演绎推理、实证研究等方法,第一次运用现象学(解释学)的本质直觉学说、非实显性变样理论、“交流理性”理论等对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进行了全新解读。它提出了洞悉隐性旅游资源本质的一条基本原则——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认为隐性旅游资源是人的体验流中的一种相对性存在形态,是旅游吸引物的非实显性组成部分;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构建出价值观动力、形象思维动力和平民化意识动力;最后通过对游客体验“真实性”问题的现象学阐述,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即具有吸引力,寻找到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37.
在CFG桩复合地基设计中,褥垫层的厚度设计是一个重点,它是复合地基承载力能否全部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其设计上基本是靠经验取值,缺少理论根据。从理论方面入手,推导了褥垫层厚度的理论计算方法,给出了最佳垫层厚度、桩土应力比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38.
李仲秋  隆威 《探矿工程》2006,33(10):35-37
结合长沙某高边坡支护工程实例,详细研究边坡岩土条件及环境条件,充分挖掘岩土参数潜力:≯耋翌睾;方綦建藉蓑术、经济对比分析,优选锚杆网格梁法进行边坡加固支护。实践表明,锚杆网格梁法是一种加固高边坡性价比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strain softening behaviour of a marine dredged sand under plane-strain conditions. K0 consolidated drained and undrained test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new plane-strain apparatus to characterize the strain softening behaviour of the sand under plane-strain conditions. For medium dense specimens, strain softening and shear bands were observed to occur under both drained and undrained conditions. For very loose specimens, no shear bands were observed and critical states were reached within the homogeneous deformation region in both drained and undrained tests. Strain softening was observed to occur at small strain for very loose specimens under undrained conditions. Two types of strain softening, the homogenous softening and banding softening,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conditions for strain softening were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tudies by Han and Vardoulakis (Géotechnique 41(1):49–78, 1991), Finno et al. (J Geotech Eng ASCE 122(6):462–473, 1996, Géotechnique 47(1):149–165, 1997) and Mokni and Desrues (Mech Cohes-Frict Mat 4:419–441, 1998).  相似文献   
40.
翁牛特旗--库伦旗一带为西辽河平原周边的严重缺水区.通过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形成的地质环境,认为降水量、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和地下水循环是造成研究区严重缺水的主要因素,地层岩性和新构造运动是影响地下水富集的决定性因素.指出要加强含水层的岩性和构造、基岩区的断裂性质和产状的研究,并提出在基岩区、低山丘陵区寻找构造裂隙水和断裂带脉状水是解决研究区严重缺水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