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114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347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21.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中的硅质岩时代问题已成为研究华南区域构造和古地理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被地质学界认为属于江南古陆元古代“板溪群”的范畴。近年来,关于该构造岩系中存在晚古生代放射虫动物群的报道,导致一些学者怀疑该地区传统的构造古地理格局需要重新解释。对此,许多地学工作者提出异议。为了验证上述放射虫动物群的报道的准确性,从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和区域地质调查等多领域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样品的多次重复系统采集;同时,对已发表的资料进行了再分析。研究显示,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中的硅质岩和扳岩的岩石薄片和微体古生物分析样品中未产出放射虫化石,但是在部分硅质岩和板岩样品中却发现了中-新元古代的疑源类化石。有关硅质岩的主量元素、稀上元素中Ce异常值、(La/Ce)x比值和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沉积作用与陆源物质有关,沉积环境接近大陆边缘、远离深海远洋环境。  相似文献   
822.
在普通的基线长辅助LAMBDA搜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组合的模糊度搜索方法,确保了单历元算法的成功率和精度。实测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单历元算法无论在静态还是动态情况下,都可以得到很高的成功率和很好的定向精度,也说明本文的实时单历元定向算法是可靠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23.
葛云锦  周瑶琪  娄琦 《地质论评》2007,53(6):850-864
本文介绍了Mapgis在松潘—阿坝东缘野外地质综合调查中的应用。包括在野外工作Mapgis结合手持GPS数据点直接成图,室内作综合地质图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重点阐述了图层划分和属性编辑。  相似文献   
824.
王杰  顾忆  饶丹  楼章华 《地球化学》2007,36(6):549-558
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主要以烃类气体为主,甲烷占绝对优势,绝大部分天然气重烃含量较高,非烃气体以N2和CO2为主,含有一定量的H2S.塔河奥陶系天然气具有相同母质来源,为不同成熟度油型气的复合,二氧化碳气体为碳酸盐岩热变质作用产生.塔河奥陶系天然气的生成具有多阶连续的特征,既有反映成熟阶段的正常原油伴生气和较高成熟阶段的凝析油伴生气,又有反映高过成熟阶段的高温裂解气.主体区奥陶系天然气具有两期充注、两期混合的特征.早期充注的为典型原油伴生气,充注方向为从东南向西北,从东向西;晚期充注的为高温裂解气,充注方向为从东向西.还对两期主要天然气充注的范围进行了初步厘定.  相似文献   
825.
小型消费级无人机地形数据精度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空遥感是近几年快速发展、应用非常广泛的新兴技术。小型消费级无人机集成可见光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活、高性价比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有关该类无人机综合测量精度的研究不足,影响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为此,本文开展了针对大疆(Phantom 3 professional)小型消费级无人机地形测量数据精度验证工作,设定6种航高(50 m、60 m、70 m、80 m、90 m和100 m)获取研究区的立体像对,生成影像点云(point cloud)、数字表面模型(DSM)以及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等结果。在测量精度验证中,首先,在标准实验场均匀布设地面控制点(GCP),利用差分GPS测出GCP的高精度3维坐标;然后,通过GCP对立体像对进行绝对定位;最后,利用误差统计方法分析上述结果的测量精度。验证表明,在50—100m航高时,无人机影像结果的分辨率为2.22—4.23 cm,水平方向平均误差为±0.51 cm,垂直方向平均误差为±4.39 cm,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水平方向为±2.79 cm,垂直方向为±9.98 cm。研究结果表明,小型消费级无人机在飞控系统下的测量精度可达厘米级,这不仅为野外地理和生态调查工作者提供一种低成本、快速、灵活与精确获取地形信息的新型测量手段,同时还对使用此类无人机做航测应用及飞行参数设置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26.
Dongyangopelta yangyanensis gen. et sp. nov. from the Chaochuan Formation (Albian-Cenomanian) of Dongyang,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is characterized: the convex anterior surface of the first presacral rod centrum strongly inflates laterally and slightly curves posteriorly; the fused pelvic shield composes of larger pebble-shaped bosses, defined by smaller tubercles or flat stretches of bone; most osteoderms are heavily roughened with notches and grooves for dermal attachment along the edge; domed triradiate osteoderm is present; sigmoid curvature of the dorsal surface of the ilium is present; the preacetabular process curves lateroventrally at the anterior end and has a shallow groove in the edge of the lateral and anterior ends and strong lateromedial expansion of the distal femur. The femoral head is well separated from the greater trochanter, indicating that Dongyangopelta is a nodosaurid ankylosaur, the second from southeast China. Phylogenetic analysis also positions this taxon in the Nodosauridae clade. Dongyangopelta differs from Zhejiangosaurus in the characters of presacral rod, ilium, and femur. Dongyangopelta represents the first ankylosaur outside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that definitively possesses a pelvic shield with fused armor.  相似文献   
827.
以乌裕尔河依安段沉积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乌裕尔河依安大桥剖面考察及对依安县境内乌裕尔河沉积体挖探槽、探坑,结合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详细研究了其沉积特征。研究表明,乌裕尔河依安段为细粒曲流河沉积体,在垂向上总共形成了3期沉积旋回,主要发育河道、河漫滩和天然堤3种沉积亚相以及河床滞留沉积、点沙坝、河漫滩和沼泽4种微相。结合粒度分析结果,乌裕尔河依安段沉积体在C-M图上主要发育三段:递变悬浮段、均匀悬浮段和悬浮滚动段,反映了乌裕尔河水动力变化情况及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828.
为了进一步确定黄山—镜儿泉镍铜成矿带的找矿勘查方向,对该地区航空磁测资料、岩屑或水系沉积物中的Ni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西北部吐哈盆地具有航磁低背景、弱异常且异常分散,化探高背景、弱异常且异常分散的特点;研究区中部康古尔大断裂带具有航磁高背景、强异常且异常呈带状分布,化探呈低背景、强异常且异常呈带状分布的特点;研究区东南部具有航磁低背景、强异常、异常呈带状分布,化探呈低背景、强异常、异常呈带状分布的特点.这可能是由于石炭世晚期—二叠纪早期的地幔柱事件,在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沿深大断裂或者在上地壳发生内侵,形成巨大的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或者直接喷溢到地表,形成大规模的溢流玄武岩分布;或者可能2种情况同时发生.到新生代,二叠纪的溢流玄武岩被剥蚀运移到西北部地形较低的吐哈盆地,而只残留其根部,中部和东南部呈带状分布的航磁异常和Ni异常是可能的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829.
蒋旭东  徐振宇  娄径 《安徽地质》2001,11(4):297-302
通过应用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CD2、3、4波段的遥感数据,对安徽省北部平原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进行了监测研究。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9.5m,扫描幅宽113km。分别对图像数据进行了单波段直方图均衡化、合成标准假彩色图像的laplacian算法边缘检测等图像预处理以及几何精校正,在ARC/INFO软件支持下,紧密结合野外调查结果,准确提取并统计计算了冬小麦播种面积及其变化率,效果较好。我们认为,CBERS-1卫星数据不仅能满足于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面积监测,而且还可用于土地利用监测、人口空间分布分析和城市体系动态监测等应用中。  相似文献   
8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