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5篇
  免费   1106篇
  国内免费   2572篇
测绘学   250篇
大气科学   474篇
地球物理   1424篇
地质学   4827篇
海洋学   532篇
天文学   176篇
综合类   658篇
自然地理   2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598篇
  2004年   1184篇
  2003年   756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405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301篇
  1997年   273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320篇
  1992年   281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0篇
  1982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10篇
  1950年   8篇
  1943年   7篇
  1940年   9篇
  1937年   15篇
  1934年   9篇
  1933年   13篇
  1928年   10篇
  1927年   6篇
  192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胶东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过程中流体演化和金的大规模成矿   总被引:23,自引:21,他引:23  
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金矿产出集中区,依据矿床和矿点的密集程度,可分为招远-莱州-平度、蓬莱-栖霞、牟平-乳山三个成矿带,区域内金矿类型可主要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高精度的单矿物 Ar-Ar、Rb-Sr 同位素及热液锆石离子探针测年研究业已证买,金成矿的时代为120±10Ma,金矿床载金矿物-黄铁矿、矿石-黄铁矿石英脉、控矿围岩-花岗岩和变质岩等及伴生脉岩的 Sr-Nd 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也证明,金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既来自于控矿围岩-花岗岩和变质岩,又来自于幔源的岩浆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各类金矿具有一致的成矿流体介质条件,为低盐度 H_2O-CO_2-NaCl±CH_4流体,金成矿温度、压力条件近似,主成矿温度为170~335℃,成矿压力为70~250MPa。氢氧等稳定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与金矿床伴生的基性幔源岩浆脱水形成的岩浆水,但在地壳浅部遭受到大气降水的混合。因此,胶东各类型金矿是在同一成矿背景下形成的矿床,与区域内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作用有关,也是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2.
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石主要成分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脉石矿物。切成长40mm 直径17mm 的矿石圆柱用20wt%NaCl 溶液浸泡260小时后装入长江500型活塞-圆筒式三轴应力试验机,在362℃414MPa 围压下加1342MPa 轴压,13小时后于空气中自然冷却。实验后试样长度压缩为32.3mm,算得应变速率为4.1×10~(-6)/s。实验产物中出现大量垂直应力轴的松弛裂缝。黄铁矿强烈脆性破裂,而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以塑性变形为主,局部也发生脆性破裂。再活化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分别充填同种矿物的碎粒间隙。再活化产物也呈细脉穿插脆性变形的黄铁矿碎斑,细脉中以黄铜矿为主,其次是磁黄铁矿,有时含极少量闪锌矿,在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的塑性变形区内,以及变形的石英和其它脉石矿物中均无再活化硫化物产出。实验结果表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强干性矿物和地质体容易发生脆性变形,从而为再活化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析出矿质提供通道和空间,而韧性变形区较难提供流体通道和矿质沉淀空间。所以,再活化成矿作用容易发生在脆性变形区和韧-脆性转换部位。原生矿石中的黄铜矿在实验条件下比其它三种硫化物更容易再活化。脆性变形的黄铜矿和黄铁矿比起其它矿物来更容易接受含铜流体的叠加,因此地层中的含铜黄铁矿矿胚层最容易受叠加流体作用而形成层控富矿床。  相似文献   
183.
本文面向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通过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建立基于“3S”的国土资源数据获取、更新、管理、交换与应用的技术体系,通过应用示范研究,形成实用、可推广的技术流程和应用软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3S”的技术体系,以其精确的空间定位、快速准确的数据获取、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能够满足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84.
为推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的应用与服务,为国家、相关行业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数据基础上,开发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本文从国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土资源部实施的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探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的技术解决方案,搭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平台,并实现网络环境下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的各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5.
空间信息共享一直以来阻碍着GIS的发展,元数据是解决其共享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在分析元数据和元数据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元数据库管理元数据,详细分析了元数据库中元数据定义、元数据查询和元数据编辑这三大管理模块,最后在信息共享平台中,对外建立统一的元数据库访问接口,对内建立针对每个数据源的数据访问引擎,实现实现多源异构分布的空间数据的集成。  相似文献   
186.
在介绍国内外大气成分观测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建设江西省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从系统建设的原则、目标、内容、技术路线、监测方案,以及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提供的产品等方面,对拟建的江西省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系统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研究结果认为,随着江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江西省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系统,有利于了解和掌握江西大气物质成分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有利于提高江西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提升江西气象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可为预防大气化学灾害和控制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7.
In the context of tower measured radiation datasets.following the correction principle meetinga diagnostic equation in data quality control and in terms of a technique for model construction ondata and 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retrieval for BP correction of radiation measurementswith rough errors available,a BP model is presented.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developed modelworks well and is superior to a convenient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indicating its wide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8.
综合宽角反射、近垂直反射的探测结果和有关地质资料,对大别造山带地壳结构和超高压变质带研究显示:大别造山带地壳具有层块结构特征。沿安义-庄墓剖面,上地壳有7个弹性块体,中地壳有5个,下地壳有4个。扬子与华北地块的主缝合带是超高压变质带,扬子地块与大别造山带的现今分界线是与郯庐断裂相交的太湖-马庙断裂,磨子潭-晓天断裂是大别造山带的北界,北淮阳构造带呈楔状向下插入,它与华北地块的分界是肥中断裂。郯庐断裂在中、上地壳近于直立,下地壳向西倾斜。超高压变质带的厚度为5-7km,产状向北插入到北大别块体之下,折返过程是构造就位,不是大别山的均匀抬升,折返的主运动面是水吼-五河高温剪切带。  相似文献   
189.
大青山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分布零星,是由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就位于此的一系列近东西向延展的构造岩片组成。下寒武统色麻沟组直接覆盖在太古界变质岩之上,缺失中元古界什那干群,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呈假整合接触,标志着区内寒武纪与奥陶纪之间发生过一次抬升构造运动,其形成机制与古亚洲洋内的稳定陆快向华北板块拼贴事件有关,是早奥陶世末期华北板块整体抬升的序幕。这个层序界面的认识,对于恢复华北板块北部边缘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0.
五十年来中国小型构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鸿林 《地质论评》2002,48(2):158-167
50年来我国小型构造的研究从对单个形态的几何学描述到对区域构造的全方位、多尺度、多层次、多体制和多世代的综合解析。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为:对构造形态和方位的系统分析;定量分析和物质平衡原理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以地壳流变学的研究和从构造的力学分析到构造体制分析等方面。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变质地质学和地质年代等多学科的配合极大地促进了构造地质学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解析构造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学。 文中还指出了当前在构造研究中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