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3篇
  免费   1355篇
  国内免费   2064篇
测绘学   811篇
大气科学   1637篇
地球物理   1616篇
地质学   3672篇
海洋学   1432篇
天文学   396篇
综合类   734篇
自然地理   101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542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78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71.
内容提要:有关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各时期原始沉积面貌的探讨,长期以来深受关注但认识和研究程度不一,其中对于直罗-安定组沉积期的研究尤为薄弱。本文针对鄂尔多斯克拉通内大型坳陷型盆地的属性及其演化-改造特点,从今盆地及邻区残存沉积建造、现今构造格局两方面实际出发,在大量野外露头观测、钻井与测井资料分析及实验测试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分析、物源综合分析和对周邻构造单元形成演化史的分析,认为直罗-安定组沉积期盆地的原始沉积边界大致为:东在今太行山脉以西;北在今河套盆地一带;西北部边界在狼山-巴彦浩特盆地-科学山一带;西南部边界在今六盘山西缘;南部边界在今渭河盆地一带。自盆地周缘向湖盆中心有大致7个方向的物源供给,沉积中心位于原始盆地中心偏南。该期盆地的演化记录了华北克拉通西部由印支期的南北分异向燕山期东西分异的转变过程与时限。该研究对于构建完整的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时空坐标和铀矿、石油等能源矿产勘探评价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72.
添加剂对KAlSi_3O_8-CaSO_4-CaCO_3体系反应表观活化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测定了KAlSi3O8-CaSO4-CaCO3体系在不同焙烧条件下钾长石转化成可溶性氧化钾的转化率,进而通过模拟计算表明:KAlSi3O8-CaSO4-CaCO3体系的固相扩散动力学过程符合金斯特林格动力学方程,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128.92kJ/mol。并着重考察了4种添加剂Na2SO4、Na2SO3、NaCl和NaF对KAlSi3O8-CaSO4-CaCO3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向体系中分别加入占反应物总质量3%的Na2SO4、Na2SO3、NaCl和1%的NaF后,体系的反应表观活化能Ea从原来的128.92kJ/mol依次下降至87.15、98.71、117.38和126.14kJ/mol,这表明4种添加剂中Na2SO4的效果最好,它能较大程度上降低反应表观活化能,从而降低反应温度和提高固相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973.
针对取自于长江口的海洋原状饱和软黏土,利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在控制不同初始固结参数的三向非均等固结状态和不排水条件下,分别进行了轴向和扭转双向耦合循环剪切以及循环扭剪等多种复杂循环剪切试验。分别研究了初始大主应力方向角、初始偏应力比、初始中主应力系数以及循环剪切应力模式等因素对门槛循环应力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三向非均等固结条件下,初始大主应力方向角、初始偏应力比对门槛循环应力比影响显著,门槛循环应力比随着初始大主应力方向角与初始偏应力比的增大而明显减小;而初始中主应力系数对门槛循环应力比基本没有影响。循环剪切应力模式对门槛循环应力比具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的初始固结应力条件下,循环耦合剪切试验确定的门槛循环应力比明显小于循环扭剪试验所确定的门槛循环应力比。  相似文献   
974.
林仟同 《福建地质》2010,29(4):308-314
根据闽西北混合花岗岩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成岩物质来源及其与周围地质体的关系等研究,认为闽西北地区混合花岗岩总体上可分为区域型混合花岗岩和边缘型混合花岗岩2种类型。通过2类混合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和特征对比,并对其形成机理及其与金成矿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75.
林健 《福建地质》2010,29(4):359-363
通过宁德国际会展中心桩基工程的低应变法检测事例,提出了反射波形上出现与入射波反相反射波并不一定仅是土层反应,断桩也可能导致低应变波形出现明显的反相反射波,进而对该桩基质量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对桩基检测结果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976.
山东金青顶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深部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青顶金矿床位于山东牟平-乳山金矿带将军石-曲河庄断裂的南端,矿床围岩为昆嵛山花岗岩,属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本文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以及控矿构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与成矿有关的构造活动至少划分为4期,基本控制着矿体的定位与分布。深部地球化学原生晕研究表明,矿体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分带性,且在已知矿体下方出现近矿晕、前缘晕及尾晕特征指示元素构造叠加晕强度升高趋势。结合矿体在断裂中分布的规律以及原生晕特点,对金青顶矿床深部第二富集段进行了预测,推断在-1100m下有第二金富集段存在,且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77.
通过CaCl2添加剂对KAlSi3O8-CaSO4-CaCO3体系研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aCl2加入量的增多,体系的反应温度下降,反应时间缩短,当CaCl2的加入量为10%时,反应温度可降至1000℃,反应时间降至25min,此时KAlSi3O8的转化率仍可高达83.24%。研究CaCl2的加入对KAlSi3O8-CaSO4-CaCO3反应体系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得出反应体系符合金斯特林格动力学方程:FK(G)=1-2/3G-(1-G)2/3=KKt,反应受扩散过程控制,计算出当CaCl2的加入量为10%时,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可从原来的128.921kJ/mol下降至58.320kJ/mol。  相似文献   
978.
新疆冰川近期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的冰川水资源居全国第一,在新疆水资源构成和河川径流调节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最近30多年来,随着气温升高,冰川出现了剧烈的消融退缩,冰川融水径流量普遍增加,并对气温的依赖性增强。文章基于最新冰川观测研究资料,阐述新疆冰川的近期变化,分析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所研究的1800条冰川,在过去26~44年间,总面积缩小了11.7%,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243km2,末端退缩速率5.8m/a。冰川在不同区域的缩小比率为8.8%~34.2%,单条冰川的平均缩小量为0.092~0.415km2,末端平均后退量为 3.5~10.5m/a。由于新疆各流域中冰川的分布、变化特征,以及融水所占河川径流的比例不同,因此,未来气候变化对新疆各个区域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分析表明,在塔里木河流域,冰川水资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一旦冰川消融殆尽,对该地区将产生灾难性影响,现今该区冰川消融正盛,估计在今后30~50年,只要保持升温,冰川融水量仍会维持。未来20~40年,天山北麓水系中,1km2左右的小冰川趋于消失,大于5km2冰川消融强烈,因此,以小冰川居多的河流受冰川变化的影响较大。东疆盆地水系中的冰川数量少,并处在加速消融状态,河川径流对冰川的依赖性强,冰川的变化已经对水资源量及年内分配产生影响,水资源已经处在不断恶化之中。对于伊犁河与额尔齐斯河流域,未来冰川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在数量上可能有限,但会大大削弱冰川融水径流的调节功能。而气候变化对积雪水资源的影响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应该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979.
通过对当地地形地貌、暴雨特征、流域面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泥石流物源的调查与分析研究,针对该泥石流具有危险度高、流量大、流速缓的特点,结合受灾对象及其分布区域与整体布局和局部治理的关系,按照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设置了拦挡滞洪、导流防护、漫水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工程措施。拦挡工程为有效发挥工程泻洪、拦渣、调节、固床、稳坡和控制固体物质补给量,预防沟道下切及沟壑发展,减少泥石流对下游村庄危害,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导流堤的建筑限制泥石流的流速、流向,将泥石流顺畅地通过受灾对象比较集中的区域,排入下游非危害区;漫水路为当地群众出行提供方便,又是应急通道。工程实施后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80.
陈林  陈超  张颖 《地下水》2010,32(4):70-72,82
本研究课题为水利部开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大研究课题之一,以水权管理为基础,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坚持制度激励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市场机制与行政管理相结合,深入研究影响地下水类型区自律节水的关键因素,提出实现自律节水的有效方法,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地下水节水自律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