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东北大三江地区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野外观察,结合岩芯、测井及地震剖面资料,研究东北大三江地区早白垩世穆棱组、城子河组的沉积相;并在对各个沉积相带的沉积特征和时空展布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编制了一套早白垩世穆棱组、城子河组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沉积相类型丰富,以滨浅湖、三角洲平原等浅水沉积为主,夹数层沼泽相煤和海相夹层;在古隆起的边缘有扇三角洲、辫状河相存在,向盆内过渡为滨浅湖和半深湖。城子河组沉积时期,汤原断陷周边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绥滨坳陷和前进坳陷以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为主,局部发育半深湖,并发育海相夹层和沼泽沉积;鸡西盆地和勃利盆地以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为主,虎林盆地以滨浅湖沉积为主,局部发育半深湖,并发育海相夹层和沼泽沉积;穆棱组沉积时期,汤原断陷周边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绥滨坳陷和前进坳陷地层不太发育,鸡西盆地和勃利盆地以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为主,局部发育半深湖,并发育海相夹层和沼泽沉积,虎林盆地南部凹陷以滨浅湖沉积为主。早白垩世穆棱组、城子河组时期,张广才岭和桦南隆起是盆地主要物源供给区。  相似文献   
162.
结合结构力学和弹性地基梁理论,考虑锚索的弹性变形,建立了一种计算锚索抗滑桩变形及内力的新方法。在建立公式时,将抗滑桩从滑面处分为上、下两部分;对嵌固段的桩按弹性地基梁计算,滑面以上的桩用力法计算;利用滑面处的变形协调条件,建立了锚索抗滑桩的计算公式,所得公式可以方便地用于求解锚索的设计拉力、抗滑桩的内力及变形。最后,以某滑坡治理工程为例,计算了锚索拉力及抗滑桩的内力,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并与普通抗滑桩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3.
山西吕梁山南段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梁山南段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过渡地带.通过样方调查,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结合TWINSPAN分类、DCCA分析,对该地区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4个样方共记录了种子植物109种,分属41科91属;2.TWINSPAN等级分类法将74个样方划分为8组,分属于8个群系,2个植被型;3.植物群落的总体多样性变化趋势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从群落结构来看,灌木层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则有下降的趋势(Simpson指数例外);4.物种多样性指数的DCCA排序图反映了海拔和人类活动干扰是影响该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5.该地区海拔1 100~1 300 m的灌木状半常绿橿子栎(Quercus baro-nii)林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的零散分布,是该地区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落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过渡特征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4.
逆断层地裂缝在黄土中破裂扩展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伏地裂缝在黄土中的扩展机理,其影响的范围、程度等问题,都是城市工作者所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研究黄土中逆断层地裂缝的扩展机理和扩展特征,参照正断层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三维数值分析模型,进行了黄土中逆断层的扩展机理研究。研究表明,隐伏逆断层地裂缝活动时,在地裂缝的上端,土体单元受到拉、压、剪的共同作用,裂缝很快被贯通,因而在其上端形成了破裂区,但向两侧的扩展有限;地裂缝的下盘在地裂缝活动时,受到的影响较小,即逆断层主要影响地裂缝的上盘,而对下盘影响甚微;同时,逆断层的影响范围和深度都明显小于正断层。由此可见,逆断层地裂缝活动特征明显区别于正断层,在黄土中的扩展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5.
河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生产成本分析河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发展变化特征,通过建立近20年河北省耕地利用数据库,确定反映集约度的评价指标,基于生产成本计算耕地利用集约度,并对研究区集约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经历了“两快两稳”4个发展阶段,区域间的耕地集约度是栾城≈遵化>张北,劳动集约度在耕地利用集约度中的比重是张北>栾城>遵化。研究发现,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相关性,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集约度的比重会逐渐上升,而劳动集约度比重会逐渐下降,体现了资金投入逐步替代劳动投入的趋势;研究区内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受地块区位和微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6.
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两种支承形式的大比例尺桥梁模型,并在桥面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布设应变片,通过人工模拟地裂缝的活动,采集了在地裂缝活动下桥面板上产生的应力和应变数据。对试验数据详细分析发现,简支桥由地裂缝引起的附加应力较小,地裂缝活动时主要破坏型式为落梁或落板破坏,因而地裂缝活动时,主要加强对桥梁梁、板位移量的监测,防止出现此类现象发生;固接桥作为一种超静定结构,在地裂缝的影响下产生较大的附加拉、压、剪等应力及扭矩,有可能导致结构性破坏。因此,笔者建议在地裂缝影响带范围内,桥梁以采用简支结构为宜。  相似文献   
167.
通过对复兴村金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元古宇老岭群大栗子组和珍珠门组是重要的含金矿源层,也是主要的容矿围岩.区内的NNE、NW向断裂破碎带是重要的的控矿构造.断裂破碎带内分布的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是金矿重要的找矿标志,并存在后期氧化富集带.燕山期花岗岩作用区,特别是闪长岩脉与矿体相伴处是是富金矿(化)体.相关的成因机制分析表明,复兴村金矿床在成因类型上为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多因复成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8.
川南煤田二叠系龙潭组是重要的含煤层系,也是煤层气的主要赋存层段。古叙矿区是川南地区煤矿主要产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在大村矿段已实现工业开采,其他矿段尚处勘探阶段。依托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在分析区域煤层展布特征基础上,优选区域分布稳定的煤层C25、C23、C19、C17、C11为古叙矿区煤层气勘探目的层段。目的层段普遍具有有机质组分含量高、灰分含量中-高、内生裂隙发育、含气性高的特征,煤层累计厚度呈东厚西薄展布。以煤层厚度、构造条件、埋藏深度为主要评价指标,优选出大村矿段、石宝矿段为煤层气富集有利区,观沙矿段观文井田、古蔺矿段石屏-象顶井田及河坝矿段白头沟地区为煤层气富集较有利区。  相似文献   
169.
针对土层锚杆应力分布的复杂性,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利用所得数据,绘制了拉力型锚杆和压力型锚杆杆体全长上的应变分布曲线、同列锚杆锚固段末端点以及坡面处的应变分布曲线。在所得曲线的基础上,对坡体中锚杆的应力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及讨论,从而对其工作性能和加固机理进行初步研究。介绍了锚杆上剪应力分布的理论解,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基本吻合,验证了本试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0.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锚固系统的动力响应,采用振动台进行格构梁锚杆支护滑坡模型试验。试验分别输入汶川波、EL Centro波、正弦波作为地震激励,监测锚杆轴力、坡体加速度和位移时程,研究锚固滑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差别、不同位置锚杆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机制。结果表明:低量级地震波(0.05 g~0.40 g)作用下,坡脚相对坡体的其他部位,浅表效应表现明显,坡脚滑面由于反复的揉搓作用,更容易出现裂缝,影响整个锚固体的稳定;建议在拟静力法设计的基础上,在滑坡坡脚密集地打入短锚杆或土钉以平衡坡脚滑面处出现的不协调往复运动。高量级地震波作用(0.6 g~0.8 g)下,坡肩处坡表效应表现明显、坡顶滑面处裂缝宽度不断增长,更易出现崩裂、崩滑等现象;建议加长坡顶的第1排锚杆,以抑制坡顶滑面处裂缝的下切发展;同时在坡顶面垂直地打入短锚杆或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护坡。格构梁锚固系统不会出现素土边坡的整体性破坏,强震作用下,首先是坡脚锚杆的承载能力受到损伤,顶层锚杆的抗拉力则因坡顶面及上表面的拉裂急剧增长。研究结果为更加合理地进行锚杆抗震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