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364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236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528篇
海洋学   23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Landslide (or rockslide) is a geological disaster that is mainly induced by strong precipitation, among a number of other natural inducing factors. Based on 1615 landslide cas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landslide occurrence time, rainfall 0-10 days ahead, and probability of landslides over the Chongqing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strong rainfall-caused landslides occur mainly on the day it rains or 1-2 days after the heavy rain, and as time goes on, the likelihood of the disaster reduces rapidly; 2) the heavier the rainfall, the closer the landslide time is to the precipitation time.A concept of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is thus developed, and a categorical prediction model for heavy rain-caused landslides is established. Tests show that for categories III, IV, and V landslides, the model forecast accuracy arrives at 29.9%, 75%, and 100%,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categorized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can serve as a warning for the landslide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相似文献   
972.
SAMIL大气环流模式海面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自强  缪启龙  高志球 《大气科学》2010,34(6):1155-1167
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大气环流谱模式SAMIL_R42L26 2.08中的海气通量参数化方案——Louis方案, 与新发展的一种新型近海层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LGLC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离线测试结果表明, LGLC方案计算的通量结果与观测数据具有更好的一致性, 且由于其区分热力粗糙度和动力粗糙度, 使得对热量通量的计算更加准确。在线测试则证明, 引入LGLC方案的SAMIL模式对洋面风应力、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和降水率的模拟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尤其对北半球夏季印度季风和南海季风区的降水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973.
浅谈北京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具有巨大的地下空间资源,但尚未得到大规模有效合理的开发,随着北京经济发展速度和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的日益加快,"城市综合症"越发突现.文章分析了北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实际,对需求状况从几个方面做出预测,并针对北京的特点,就如何规范、有序地开发和利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74.
近年首都圈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Snoke的初动加振幅比方法和59个3分量数字化测震台站记录到的1028条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首都圈地区2002~2004年1月41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用随机模型等方法对震源机制解的可靠性做了检验.结果表明该区的震源机制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如唐山地区以逆断层性质为主,北京-天津地区以正断层性质为主.  相似文献   
975.
 研究白垩纪植物演替与气候变化对认识现今生态环境形成过程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在我国六盘山地区下白垩统六盘山群中发现的45 属孢粉化石,探讨了孢粉组合、古生态与古气候变化特征。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为主,蕨类植物次之,前者以松柏纲松杉目占优势,以掌鳞杉(Cheirolepidiaceae)科最为繁盛,尼藤目麻黄科(Ephedraceae)和苏铁目或银杏目占有很大比例;后者以真蕨目包括海金沙科(Lygodiaceae)、莎草蕨科(Schizaeaceae)为主。表明当时植物具有比较明显的多样性,既有生长于远处高山的松杉类高大植物,又有近湖低山及湖岸一带的掌鳞杉科及蕨类植物,湖泊水体中生长着淡水藻类。孢粉植物群的这种特征揭示出该地区在早白垩世晚期气候炎热干燥,并且可以划分为116~112 Ma的气温相对较低和112~103 Ma的气温波动升高两个阶段,这种变化与全球古气候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寺口子剖面孢粉记录的气候变化与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响应的。  相似文献   
976.
红河州地质灾害临界雨量及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红河州国土局提供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资料,将全州134个乡镇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为极易发区、易发区和轻易发区,全州约90%的地区为易发区和极易发区,仅北部的小面积地区为轻易发区;对红河州1984~2010年地质灾害资料分析发现,9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在5~10月,与降雨关系密切,强降雨及连阴雨均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对其中183条地质灾害样本进行分析,得出各分区临界雨量及地质灾害统计预报方程,将地质灾害等级预报细化到乡镇。  相似文献   
977.
江苏省太阳能资源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25万DEM数据和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实现了江苏省100mX100m分辨率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式模拟,并分析了江苏省太阳总辐射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江苏省气候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749MJ/m2,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特点,连云港市最高(5063MJ/m2),无锡市最低(4514MJ/m2)。太阳总辐射量在年内变化特点为,5月最高,12月最低。结合常规气象站日照时数观测资料,从年日照时数、年日照时数i〉6h的天数以及日照时数〉16h的最多天数月份与最少天数月份的天数的比值分析了江苏省太阳能资源的稳定度特征,其总体规律依然是西南至东北走向,即江苏省东北部地区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优势最高。  相似文献   
978.
海门一次F1级龙卷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林应  陈铁  张树民  缪燕  严晓庆 《气象科学》2012,32(S1):126-133
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1年7月13日发生在江苏南通海门市树勋镇的龙卷风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较长时间的不稳定层结的存在,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较强的水平和垂直风切变以及地面干线的存在为龙卷风的发生发展提供很好的动力条件;底层冷空气的切入,较强的风切变易使单体发展更加旺盛。强回波中心高度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的下降,径向速度风场中气旋性涡旋的迅速发展是对龙卷风提前警戒的很好指标。龙卷风进行过程中,此系统为低位质心的对流系统,产生的天气是龙卷,伴随大风,与冰雹的高位质心对流系统有明显的区别。中气旋高度,最大切变高度的骤降,中气旋尺度的急剧收缩预示着龙卷的发生,为我们今后的龙卷风预警提供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979.
文章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断裂体系和构造发展演化分析,指出铀成矿受断裂控制明显,主矿体就位于盆地内主要隐伏断裂附近,断裂活动对成矿起建设性作用的同时也起一定的破坏作用。构造发展演化阶段决定了成矿过程,目标层抬升剥蚀出露地表的时期和持继时间的长短对成矿类型和成矿阶段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据此将成矿划分为潜水氧化阶段、早期古层间氧化阶段、晚期古层间氧化阶段和新层间氧化阶段。两期古层间氧化阶段地下水流动方向以SE向为主,铀源区主要是富铀的阴山山系,形成了分别为120Ma和80Ma的铀矿体。新层间氧化阶段地下水流动方向为NW向,铀源区为相对贫铀的吕梁山山脉,单独由其控制的地段铀矿化较差,但新层间氧化带与古层间氧化带相互叠加改造地段,矿化程度明显提高,形成20Ma和8Ma的铀矿体。  相似文献   
980.
基于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的滑坡变形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滑坡的位移监测资料通常可用来预测滑坡的变形发展趋势,位移的发展反映了滑坡的变形过程.为了预测在现有条件持续情况下的滑坡变形趋势,将滑坡位移监测数据视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滑坡变形趋势的预测模型.以三峡库区秭归县白水河滑坡为例,通过对变形预警区监测点位移实测时间序列的分析,取监测点ZG93和XD-04为代表,建立了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从第17个月开始向前做6步预测,分析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之间的关系,并计算预测误差,结果显示除个别数据点之外,预测误差均在±9%以内,曲线吻合较好,说明所建模型效果良好,从而为判断白水河滑坡未来的变形发展趋势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