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160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51.
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地物信息,另一方面却也加大了信息准确高效提取的难度。影像分割是遥感影像目标提取的关键步骤,影像分割的效果直接影响信息提取的精度和准度。面对众多分割算法,影像分割效果评价成为遥感信息提取和目标识别研究的重点之一。面向典型目标识别问题,本文针对遥感影像监督分割评价问题,从实验的角度讨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面积匹配指数、相似尺寸指标、相关区域指标、质量合格率、欧氏距离指标1、欧氏距离指标2、面积差异指数和距离指标的实际性能与适用情况。首先,通过一系列实验测算不同分割方法下的影像与参考影像的差异情况,讨论测算结果并评估差异指标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对比分析与加权计算,提出了遥感影像监督分割综合评价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分割方法的科学选择以及影像信息提取效率的提高;最后,从评价指标与分割方法2个角度系统分析了实验结果,并指出了影像监督分割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52.
多色青田石是浙江青田石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具颜色丰富、纹理多变的特点。通过岩相学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分析、全岩主量及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对多色青田石的岩石学特征、矿物成分、类型划分进行详细研究,并论证了多色青田石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及成因。研究表明:多色青田石按主要组成矿物划分属于叶蜡石型青田石和绢云母型青田石;其颜色主要与组成矿物中Fe、Ti、Cr、Mn致色元素的类型和含量有关,其次与赤铁矿(褐铁矿)浸染组成矿物的微晶间隙和充填微裂隙有关。多色青田石的成矿母岩为中酸性火山岩,成矿流体来源与大气降水有关。多色青田石主要由早期充填成因的叶蜡石矿物和晚期由中低温热液蚀变改造早期叶蜡石形成的绢云母矿物构成,是多期多阶段热液蚀变交代成矿作用的产物,多色青田石中常保留高温矿物红柱石。  相似文献   
453.
在对老柞山矿床地质特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与成矿有关的岩石开展了进一步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具富Sr、低Ti的高钾钙碱性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闪长玢岩具偏铝质钙碱性岩系列特征。岩石样品均呈现出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ES)的特征,显示了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相似的属性。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矿床具中低温(125.6℃~324.5℃)、中浅成(1.0~7.1 km)成矿的特点。与成矿有关岩浆岩显示幔源岩浆特征,可能是地幔交代作用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结合区域上同时期的火成岩时空展布认为,老柞山金矿床成矿可能分别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板块北向俯冲作用和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54.
对仅从剖分单元的形状和面积的变形研究,不能完全表达格网模型几何稳定性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从研究格网结点空间分布均匀性在多分辨率剖分过程中的变化出发,分析格网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思路,并选择能直接反映格网结点分布特性的四个统计量作为格网结点均匀性的评价指标。对几种离散格网系统的几何稳定性进行比较和评价,分析了不同格网生成方式对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在此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455.
用乘法代数重构方法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时,没有GPS测量射线穿过的电离层网格的反演精度依赖于迭代初值。就此,提出一种改进的代数重构算法--附加尺度因子的代数重构算法(Scaling-ART)。将实测STEC与迭代中当前电子密度计算的STEC的比值作为基本尺度,依据电子密度的空间相关性和网格中心到观测射线的距离,对没有信号穿过的网格也计算出对应尺度进行调整,使其向真值逐渐逼近,提高反演精度。实验证实,改进的新算法相比于原有的乘法代数重构算法能够取得更好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456.
遥感探测到的小目标信号一般是弱信号,利用传统的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方法直接抑制背景来突出异常变化目标,往往导致小目标弱信号同时被抑制,造成目标探测率低、虚警率高。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弱信号小目标的高光谱变化检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投影寻踪将异常变化影像投影到独立成分,突出异常变化目标,然后再抑制背景,从而达到异常变化目标和背景的有效分离。该模型可以有效降低虚警率,提高探测率。利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模拟数据得到的探测精度为99%,利用真实数据得到的检测精度为86%,与传统异常变化检测算法相比,精度最高提高了9%。本文研究方法适用于弱信号小目标的高光谱异常变化检测。  相似文献   
457.
碳酸盐岩地层超压预测目前仍然是国内外研究的难点问题。碎屑岩超压预测方法均是建立在明显的超压测井、地震宏观响应规律基础上的经验关系,这些经验性方法不适用于因岩性致密使得超压地球物理响应微弱的碳酸盐岩地层。通过碳酸盐岩样品超压岩石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在应力-孔隙压力共同作用下岩石中声波速度、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多孔介质弹性理论和广义胡克定律推导并建立了表征孔隙压力与岩石弹性参数定量关系的理论模型,即多孔介质弹性理论的超压预测量化模型。以川东北地区典型碳酸盐岩超压钻井为例,开展了碳酸盐岩地层超压预测应用研究:针对碳酸盐岩地层选择油气水测井综合解释模型获取岩石物性参数;利用Voigt-Reuss-Hill平均模量模型计算岩石基质体积模量,利用Wood模型和Patchy模型计算孔隙流体体积模量,利用BISQ模型计算岩石骨架体积模量,然后通过多孔介质弹性理论量化模型预测超压。预测结果显示预测压力与钻杆实测压力(DST)吻合较好,与泥浆密度换算压力和随钻监测压力变化趋势相近,表明这种基于多孔介质弹性理论的超压预测量化模型是一种解决碳酸盐岩地层超压预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58.
基于气象旱涝指数的旱涝急转事件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家伟  陈华  侯雨坤  赵英  陈启会  许崇育  陈杰 《地理学报》2019,74(11):2358-2370
基于长江流域212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的日降水资料,借助标准化加权平均降水指数(SWAP),结合多门槛游程理论,提出一种识别旱涝急转事件的新方法。方法应用于旱涝急转事件高发的长江流域,分别从典型站点旱涝事件分析、区域典型旱涝急转事件分析、旱涝急转事件时空分布规律分析等角度,探讨了长江流域1961-2017年旱涝急转事件规律。结论显示:①SWAP指数对于旱涝事件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②聚类方法可聚合相似旱涝急转事件,2011年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事件中干旱事件占主导地位,持续时间远长于洪涝事件。③ 长江流域旱涝急转事件呈现明显的区域规律:上游发生频率较低,中下游偏高;此外,长江流域多数分区近期旱涝急转事件发生频率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WAP指数并结合多门槛游程理论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旱涝急转事件,可进一步应用于旱涝急转事件的预测及评估中。  相似文献   
459.
资源型城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关注点,旅游是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探究二者协调发展关系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从双向视角探究了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与旅游发展协调互动关系。选择典型资源型城市——六盘水市为研究案例,实证研究发现:1)2000—2017年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都呈现出阶段性增长态势,但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二者差异呈现出趋于同步——迅速扩大——缩小的发展态势;2)2000—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耦合度除2000年(0.614)外,其他年份均在0.85以上,表明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相互作用强度较高。3)从协调度上看,2000—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协调性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协调程度从重度失调(0.1707)发展到优质协调(0.9891)。以2005、2011和2015年为临界点划分为失调、逐步改善、优化提升和协调发展四个阶段;4)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演化呈正相关关系且显著性极高,但旅游因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作用(95.60%)高于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发展的支撑力(90.37%),二者存在互馈耦合的一般特征且表现出明显的旅游产业发展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支撑效应。建议从统筹生态文明与旅游发展步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部门协同合作等两方面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60.
针对传统图像的质量评价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检测的无参考模糊图像评价模型。通过测量梯度图像的梯度边缘信息,来评价模糊退化图像和带有模糊效应的复原图像,实验表明:利用本测度所得到的模糊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本测度较准确地反映了人对模糊图像质量的主观感受,对于带有模糊效应的复原图像的评价结果也较为符合主观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