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289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53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421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中国明对虾精子顶体的发生过程,精细胞变态前期,泡状原顶体囊形成,中期变为钟形,至变态后期形成倒扣在细胞核区的浅碟状,输精管中精子顶体棘出现,顶体如倒置的漏斗覆盖在核区之上,储精囊中的精子顶体棘细长;通过比较常规处理的电镜材料与仅用戊二醛固定和醋酸铀染色处理的电镜材料,发现中国明对虾精子顶体除糖类和蛋白质外,还存在大量的脂类物质,这与以前学者认为的顶体总是PAS阳性,包含糖类和蛋白质不同.  相似文献   
992.
以嫦娥二号(CE-2)DOM数据为几何纠正和色调调整底图,采用SIFT自动匹配算法实现影像精纠正,并提出一种基于直方图匹配思想的线性变换色调调整方法,最终完成嫦娥三号(CE-3)着陆区高分辨率窄角相机(LROC-NAC)影像快速拼接,为着陆点周围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综合分析提供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LROC-NAC高分辨率影像快速拼接关键问题,实现了色调连续、纹理清晰、地物完整的拼接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曹帅  杜翠凤  母昌平  雷远坤 《岩土力学》2015,36(6):1737-1743
基于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及现场统计对井下矿体及围岩进行了节理调查分析,利用Surpac建立了采空区三维模型并进行剖分,最终建立了二维离散元模型(UDEC),研究不同水平矿体开采时位移场的变化规律和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冒落形式,记录并分析矿体开采过程中岩石移动角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充填法开采-430~-500 m矿体时,采空区最大位移为205.6 cm,小于崩落法的215.2 cm;对比充填法和崩落法新副井沉降值和水平位移值发现,充填法地表倾斜率为0.56 mm/m,小于崩落法的1.22 mm/m,水平变形率为1.03 mm/m,小于崩落法的1.31 mm/m,对于控制新副井沉降和地表移动具有良好效果。在崩落法开采时覆岩移动存在一定间歇性和跳跃性,冒落过程中可能形成自稳平衡拱,从而形成隐伏采空区。根据实际监测与模拟结果对比,在同一水平开采时间较长时,移动角减小速率呈跳跃性非均匀变化,表现为缓慢变化-加速变化-缓慢变化-加速变化的循环过程,进一步验证了自稳平衡拱和隐伏采空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994.
三维地质建模是地质数据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传统建模方法建模速度慢、建模效率和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接基于钻孔的点→线→面→体快速递进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先对钻孔地层信息进行人机交互对比构成地质剖面,再按钻孔实际坐标在三维空间中还原地质剖面的实际位置,接着通过对剖面间的地层连线进行Kriging插值,形成一系列地层面模型,然后以此为基础构建三维地质框架模型,最后利用BSP矢量剪切技术来裁剪模型边界,形成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该方法在福州市上街镇三维城市地质模型构建的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三维地质模型的快速构建,还可以显著提高三维地质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红髓型脾脏错构瘤(SH)的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红髓型SH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3例均为单发,共13个病灶,直径4.6~10.5 cm。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者9例,境界不清,呈稍低密度者4例,境界清楚,病灶内均无脂肪成分及钙化,坏死和囊变少见。增强后平扫呈等密度的9例病灶呈不均匀性斑片状轻度强化,平扫呈稍低密度的4例病灶呈不均匀性斑块状明显强化,随时间延迟所有病灶均呈渐进性均匀强化。延迟期病灶密度接近或等于周围正常脾实质的密度,其中误诊为脾脏血管瘤、恶性肿瘤各1例。结论:脾脏错构瘤不同于其他器官的错构瘤,有其自身特点:病灶内常无脂肪成分及钙化灶,当发现脾内单发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肿块,增强后病灶呈弥漫性不规则,不均匀性斑片状或斑块状强化,且随时间延迟呈渐进性均匀强化等特征时,应首先考虑脾脏错构瘤,且多为红髓型。  相似文献   
996.
穆朝民  戎立帆 《岩土力学》2014,35(5):1475-1481
针对岩石透明条件差,磨料射流冲击岩石的损伤机制不易观察等问题,运用SPH和FEM耦合算法,并引入J-H-C含损伤本构模型描述磨料射流冲击下岩石的损伤场的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磨料射流侵彻岩石的深度与磨料射流中磨料的浓度与磨料形状有关;岩石在磨料水射流作用下的沿径向和轴向损伤是呈阶梯式的,距离冲击表面越近,损伤曲线的梯度越大,损伤演化的阶梯形式越不明显;距离冲击表面越远,损伤曲线的梯度越小,损伤演化的阶梯形式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7.
卢萍  郑琴  宇如聪  穆穆 《大气科学》2004,28(1):112-124
晴天充分混合的对流边界层(CBL)中常采用相对简单的零阶近似平板模式.在该模式中,通常假设边界层顶的夹卷通量与地面通量有着固定的线性关系作为其闭合条件,即/(wθ)h=-A/(wθ)s.由于受观测资料的限制,参数A通常是由大涡模拟(LES)的方法得到,并利用有限的观测资料加以验证.作者基于ARM(Atmospheric RadiationMeasurement Program)观测资料,利用最优化参数算法,确定该闭合参数,使得对流混合层模式能最大可能地再现实际边界层的发展过程.首次尝试了最优参数算法在确定真实物理过程参数中的应用.模拟结果分析表明,在观测资料足够多的情况下,最优化方法应是确定该闭合参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当前地震勘探仪器的应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本文对当前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地震仪器)的结构与使用状况进行了分类和分析.介绍了408UL、IMAGE、ARIES、BOX、IT等目前最常用的几种大型有线或无线地震仪器;介绍了目前地震仪器采用的∑-△型的ADC技术、网络遥测技术、多进制数字调制技术、蜂窝技术以及GPS时钟同步技术等多种新技术.从目前地震勘探所面临的环境及保护、勘探成本、勘探效益、勘探精度等问题出发,阐述了仪器所面,临的道数和传感器等问题,认为地震仪器应该向传感、定位、采集、传输一体化的高度智能自由组合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999.
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本文概述了地震数值模拟及其理论基础,阐述了地震数值模拟方法及特点.综述了地震数值模拟方法、三维建模和计算机硬件平台等方面的现状和进展.最后。给出了地震波数值模拟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地震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地震数据处理、地震资料解释、开发地震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淮阴凹陷浦口组的二段和三段为一套厚度达千米的膏盐岩一碎屑岩沉积体系,对含盐层系的主要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该区构造、钻井、测井、地震、盐岩化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该套厚层盐岩主要与半深湖沉积有关,深部古老地层中的盐类物质是盐岩的主要盐源,盆地边缘及内部的深大断裂是沟通凹陷与地壳深部盐类物质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