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3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砂(砾)岩型铜矿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含矿地层为古近系渐新统石马沟组、新近系中新统石壁梁组与上新统红石梁组。铜矿带东西长约170km,南北宽10~60km。已发现铜矿体20多条,矿化体70多条。铜矿化主要受构造、岩性、岩相古地理、古气候等因素控制。矿床属陆相砂砾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2.
太白岩体南缘铜(钼)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太白岩体南缘发现了铜(钼)矿,圈出铜矿体2个,铜矿化体1个,钼矿化体5个。铜矿体长度245~445 m,平均厚度2.03~2.81 m,平均Cu品位1.57%~1.67%;钼矿化体长度50 m,厚度2.03~2.81 m,Mo品位0.01%~0.54%。铜钼矿化受岩体岩石、构造及蚀变带的三重控制。总结出了岩体、构造、围岩蚀变、氧化物及硫化物露头是寻找铜钼矿的重要标志。对矿区矿石中辉钼矿采用Re-Os法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模式年龄119.3~123.7 Ma数据,说明本区铜钼矿化形成于燕山晚期。依据矿体与含矿岩体的关系、赋存状态、矿物组分及矿石的结构构造等因素,结合区域上铜钼矿化形成规律,初步认为该矿成因类型可能为与区域性花岗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型。这一结论对在本区寻找与花岗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铜钼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陕西八卦庙金矿床1290m标高以上矿体为层状、似层状、透境状,单矿体最大厚度70.3m,金品位≥3×10^-6。62-72线长200m,宽200m范围内金品位≥2×10^-6,形状完整。从1290m标高以下矿体均分支为单脉体,厚度2~10m,地质品位≥3×10^-6,矿体形态上,下部与深部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4.
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成矿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位于南秦岭—大别构造带中部,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南缘。铅锌矿带东西长约100 km,南北宽10~50 km。已初步查明区内铅锌矿有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和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含矿层位并划分为泗人沟—南沙沟、杨柳—任家沟—小沟、长沙—西营—黄石板铅锌(铜)矿带。在矿带内发现20余处铅锌(铜)矿床(点),已获铅锌资源量10×105t以上。志留纪为本区志留系铅锌矿成矿期的沉积期;华力西运动中期(铅模式年龄为320 Ma)为本区志留系铅锌矿成矿期改造阶段的石英阶段,华力西运动晚期(Rb-Sr等时线年龄为260 Ma±7 Ma)为主要铅锌矿改造阶段,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为改造阶段的碳酸盐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带位于南秦岭-大别构造带中部,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南缘。该矿带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10~50km。已初步查明区内铅锌矿有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和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含矿层位并划分为泗人沟-南沙沟、杨柳-任家沟-小沟、长沙-西营-黄石板铅锌(铜)矿带。在矿带内发现20余处铅锌(铜)矿床(点),已获铅锌资源量在10×105t以上。经研究,矿床中硫来源基本一致,属混合型;矿床中的原始铅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稀土元素分析结果反映热水沉积的水源可能是混合物;成矿流体来源于建造水;成矿流体的性质属弱-中酸性介质;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250~300oC,属低-中温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16.
南秦岭古生代热水沉积盆地与热水沉积成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地块北部被动边缘的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中,发育一套自早古生代—中生代以来的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建造,形成规模巨大独具特色的以铅锌金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伸展构造体制下形成的裂陷或断陷型盆地中,正常水成沉积与热水沉积同盆共存。正常水成沉积中叠加的热水沉积是一个"突发事件或灾变事件",具有特殊的物质组成和产态。通过对区内沉积成矿盆地的识别、分级,二级沉积盆地中边缘部位常发育多个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它受控于沉积盆地中的同生断裂,具有沉积岩相、热水沉积岩组合、显著成矿作用及物化探异常广布的特点。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是矿床定位的构造空间,四级热水沉积洼地为矿体(矿层)的容纳空间。区内热水沉积岩主要为重晶石(毒重石)岩、硅质岩、钠长石岩和铁碳酸盐岩类,铅锌重晶石等矿产多产于热水沉积岩中或上盘。热水沉积形成一般由早期的热水喷发交代→主期热水喷流→晚期热水喷气演变。早期的热水喷发交代往往沿矿液喷发通道,形成网脉状、角砾状矿化;主期热水喷流主要形成多金属及热水喷流相,形成块状、条带状、层纹状矿石或热水沉积岩;晚期热水喷气主要形成浸染状矿石和热水喷气岩石。  相似文献   
17.
从1999年至今,在库尔良地区中上石炭统库尔良群中发现了基性岩带.该岩带位于北昆仑晚古生代沟弧系内的阿巴勒克—托满一带,岩带长达40km.岩体侵入于库尔良群基性火山岩、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中,呈岩墙产出.共圈出4条基性岩体.岩体长度1500~8000m,宽度20~800m,面积0.08~4.80km2.岩石SiO2为44.90%~50.04%,FeO、MgO含量较高.据矿物组合及含量应为辉长岩,属铁质基性岩.辉长岩MORB标准化蛛网图总体为向右倾斜的分布曲线(Sr除外);辉长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分布型式与球粒陨石分布型式相似,为右倾型,属轻稀土富集型.硫同位素正向偏向陨石硫.铅同位素相对稳定,组成比较均一,说明岩体岩石铅同位素属于稳定均匀类型.将样品投在显生宙铅同位素演化动力模式图上,均落于壳幔混合的造山带演化曲线附近.岩体形成时代为中二叠世或以后.岩体中已发现的铜矿(化)体,铜矿体长度1200m,厚度2.5~8.6m,Cu品位0.27%~1.53%,平均品位0.70%,伴生铂、钯.激电剖面在含矿地段有明显的异常显示,呈现高极化、低阻值特征.岩体这些特征反映出该区是寻找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成矿区(带)的划分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通过系统总结,将陕西省成矿区(带)进行了统一划分.该省与4个Ⅰ级成矿区(带)、4个Ⅱ级成矿区(带)和7个Ⅲ级成矿区(带)有关;在Ⅲ级成矿区(带)中.共划分出19个Ⅳ级成矿区(带);在Ⅳ级成矿区(带)中,共划分出44个Ⅴ级成矿区(带)。  相似文献   
19.
扬子地块北缘观音庵铅锌矿找矿模型及远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乡观音庵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块北缘汉南—碑坝基底隆起的东南缘,属马元铅锌矿带南岸山—松坪铅锌矿东矿段沿倾向自然东延部分。区内地层产状总体东倾,倾角平缓,一般5°~15°,局部受断层或次级穹窿构造影响,具波状起伏特征,震旦系灯影组多处形成"似构造窗"。在观音庵沟一带圈定了4条铅锌矿体。铅锌矿体赋存层位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上段第二岩性层,赋矿岩石均为厚层角砾状白云岩,具有层控、岩控的特点;矿体一般呈层状、似层状,顺层或微斜切层理产出,具有膨大狭缩、分枝复合、分段集中等特点。铅锌矿体长300~1440 m,厚度1.18~1.70 m,铅品位1.18%~2.20%,锌品位1.03%~2.32%。研究认为区内铅锌矿成因类型类似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铅锌矿,但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可称为"台缘型"或"扬子型"铅锌矿。通过控矿条件分析及找矿模型建立,认为区内深部找矿应沿基底隆起周边向外深部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层位,在扬子地块北缘∈1/Z2平行不整合面下10~50 m范围内的破碎角砾状白云岩带;重点区段是角砾岩带延伸方向及灯影组隐伏区。从而预测本区深部找矿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20.
侯满堂 《陕西地质》2011,29(2):1-10
秦岭造山带经过多期构造活动、壳一幔物质交换、地质流体和成矿物质汇聚集,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目前秦岭造山带(陕西)地质找矿存在若干问题。本文从矿产的分布、地球化学、板块构造成矿理论等,对铜、钼、铁、金、银、铅、锌、钨、锡、汞、锑等元素的成矿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探讨秦岭造山带(陕西)矿产中某些矿种为优势矿种,某些矿种为劣势矿种的原因。从金属来源和元素的浓集系数分析,秦岭整个区域都是寻找金、银、钼、铅、锌矿最有潜力的地区;从金属来源、元素的浓集系数及板块构造成矿理论分析,秦岭寻找具有较大规模的铜、铁族元素矿产仅限制在部分地区,即主要为两条缝合带靠近活动大陆一侧的边缘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基性度较高的勉略宁和北秦岭地区,其次是紫阳一镇坪地区;汞锑元素成矿必须具有很特殊的成矿地质物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