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621篇
测绘学   209篇
大气科学   323篇
地球物理   413篇
地质学   1308篇
海洋学   325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沱江流域磷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放射性环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磷矿伴随着高含量的放射性元素U,通过对龙门山地区磷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U,Th迁移的研究,初步查明了沱江流域放射性环境问题。研究结果显示,除含U磷块岩外,四川省磷肥及磷矿石中U含量水平相对偏高,磷矿开采加工是造成区域放射性元素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磷矿加工过程中放射性元素U,Th主要迁移到中间产物及最终产品中;磷石膏的堆放对周边土壤环境的放射性影响,水平方向上已超过2 km,垂向上近50 cm;磷矿的开采与加工已对流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放射性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952.
以川中地区钻井岩心及露头剖面样品的镜下岩石学特征为基础,对川中中侏罗统凉高山组-下沙溪庙组储层进行了研究,认为储层类型主要为孔隙-裂缝型,而次生溶蚀孔及裂缝提供了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到沉积微相、物源方向、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以及构造破裂作用等因素控制。其中沉积微相和物源方向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是储层改善的关键因素;而压实、压溶、胶结、交代等成岩作用则对储层的发育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953.
罗培  秦子晗  孙传敏 《地球学报》2013,34(6):738-748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是以峡谷、构造和岩溶地貌为代表的风景地貌类地质公园。本文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为基础, 以川东褶皱带构造单元、川东平行岭谷地貌单元和上扬子地层分区的部分地层区域为研究视角, 构建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古生物活动遗迹、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环境地质遗迹5个大类、15个类共100多处地质遗迹景点; 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的特征进行分析, 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 探讨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重要的地学意义。研究表明,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遗迹在地质构造、地层、岩溶学、水文地质学以及地貌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954.
胶东尚家庄钼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尚家庄钼矿床产于燕山晚期伟德山超单元斑状花岗闪长岩中,受岩体内部裂隙构造控制,呈NW走向,主矿体呈似层状、大脉状产出,具分支复合、膨胀夹缩等特点。3件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模式年龄为(115.5±1.6)Ma~(117.6±1.6)Ma,平均年龄为(116.4±1.6)Ma,与胶东金矿大规模成矿的时代和赋矿围岩——伟德山超单元营盘单元的成岩时代一致,说明胶东地区存在与金成矿同期的钼矿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55.
提要:基于烃源岩热演化及生烃期、断层活动差异性及其定量评价等综合分析,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生烃期断层活动差异性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力烃源岩大量生烃的新近纪至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差异类型可分为早盛晚衰型、渐盛转衰型、渐衰转盛型、早衰晚盛型、稳定活动型五种,差异系数(FDC)能较好地反映断层活动差异与新近系油气富集的关系。综合明化镇期断层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将断层控油级别分为Ⅰ、Ⅱ、Ⅲ类,其中断层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相对较大的Ⅰ、Ⅱ类断层控制的有利圈闭油气较为富集;而断层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较小的Ⅲ类断层控制的圈闭油气富集程度差,断层活动速率控制油气运移规模,差异系数控制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956.
957.
基于中国气象资料的趋势检验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全国317个气象站1956-2005年气象资料,分别利用普通Mann-Kendall、预置白Mann-Kendall、去趋势预置白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蒸发皿蒸发量的趋势检验结果及自相关系数变化规律。其中,年降雨序列的自相关性不显著,3种趋势检验方法的分析结果差异不大;年平均气温和年蒸发皿蒸发量自相关性显著,其3种方法的检验结果差异性较大,需要剔除自相关性后进行趋势检验;空间特征上,北方站点气象要素的自相关显著性较高。数据分析和数学推导表明,序列正自相关性会放大序列趋势的显著性,序列的趋势项会增大计算的自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958.
数字露头模型技术(DOM)是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露头表面,建立由一系列结构多边形构成的初步模型体,进而在模型体上叠加露头剖面所有数字化地质信息,包括三维地面激光雷达数据、遥感图像、高精度灰度照片、探地雷达数据等露头地质剖面所有地质学信息数字化数据,实现多种地质特征综合解释与测量的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已在野外露头剖面上沉积体系三维储层建模、岩性分类、构造断裂精细解译等方面研究发挥作用。本文为准确刻画沉积体系砂体与储集层空间分布特征,尝试利用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河道砂体空间分布特征精确测量与描述,实测不同位置河道砂体储集性能,并利用探地雷达数据预测露头区域地下砂体形态特征,综合建立砂体三维空间分布模型,为储层精细对比研究提供依据。数字露头模型显示:(1)潭家河剖面河道形态明显,砂体呈顶平底凸的透镜体,横向延伸192 m,最厚处约14 m,河道与围岩切割关系明显,内部为4期沉积充填,整体表现为复合正韵律;(2)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砂体呈孤立状,砂体侧向迁移,垂向多期叠加,砂体在探地雷达剖面上反射特征表明,地面之下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砂体也呈孤立状,横向迁移频繁;横向上不同期次砂体宽度分别为192.4 m、32.54 m、41.83 m以及79.97 m,厚度对应为14 m、4.52 m、3.85 m以及5.66 m,宽厚比平均为12∶1;(3)典型砂体储集物性解剖认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体储集物性较差,储集物性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河道砂体内每期砂体下部物性优于上部,中间优于两翼,单期河道砂体最厚位置处储集性最好,孔隙度最高可达8%,渗透率为0.13×10-3 μm2。  相似文献   
959.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地震前兆台网数据库维护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普遍使用冷备份方法。给出数据泵逻辑备份的新方法,并结合地震前兆数据库特点,介绍数据泵备份在地震前兆数据库中的应用以及备份与恢复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60.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 (WTRs) are effective phosphorus (P) immobilizers that have been used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CWs). In CWs, dissolved oxygen (DO) levels vary from location to location and fluctuate over time. Therefore, this work accessed the stability of P saturated ferric and alum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 (FARs) under low (<1 mg/L), medium (2–4 mg/L), and high (5–8 mg/L) DO levels. In the experiments, which had a 40‐day duration, three stages of P release from the P saturated FARs were observed: an initial rapid P desorption stage, followed by a P re‐adsorption stage, and a P desorption balance stage. The strongest bonding between P and FARs occurred at the low DO level. A limited amount of Fe and Al was released from the P saturated FARs. Interestingly, the P in the FARs tended to transform from the Al bound P to the Fe bound P, and this transformation was stronger at lower DO levels. However, no more than 1.12% of the total P in the P saturated FARs was desorbed under any of these DO levels. Therefore, FARs can be considered as a safe P adsorption medium for C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