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测绘学   174篇
大气科学   190篇
地球物理   344篇
地质学   651篇
海洋学   193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宣 《福建地理》2006,21(2):48-50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发生文化冲突,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中西文化差异导致旅游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中西方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差异。在旅游跨文化交际中应特别增加中西文化差异意识,方能尽量减少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992.
松潘地块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处于中国大陆东西向构造与南北向构造的结合部位,特殊的构造环境使其长期控制并影响着中国大陆的形成与演化。探测松潘地块的岩石圈细结构,揭示其与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的关系,既可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板块碰撞的深部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又关联着松潘地块的油气远景评价。2004年完成了第一条横过松潘地块北缘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的长约257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首次揭露出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的细结构。发现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同属统一的稳定的大陆地块,并且下地壳均以北倾的强反射为主要特征。这种北倾的反射为松潘地块向西秦岭下地壳俯冲提供了地震学证据。近于平坦的Moho反射特征反映出西秦岭造山带在造山后又经历了强烈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993.
魏华玲  方念乔  丁旋  聂兰仕  刘秀明 《地质通报》2007,26(12):1627-1632
通过对东经90°海岭ODP758钻孔岩心3.5Ma以来的浮游有孔虫远洋记录的研究,结合岩性地层、稳定同位素地层、碳酸盐地层等资料,探讨了喜马拉雅山加速隆升、"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中布容溶解"事件等重大构造、环境事件在研究区的表现及相关机制。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和对比,根据ODP758岩心的有孔虫组合面貌、古温度、古盐度和古温跃层的变化情况,推断研究区在1.4~0.7Ma期间的气候变化可能是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条件下发生的。碳酸钙、碳酸钙沉积通量和非碳酸钙沉积通量曲线在1.7Ma时快速增长,与现有资料显示的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相符,分别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的青藏运动A幕、B幕、C幕(1.7Ma)和昆仑-黄河运动(1.2~0.6Ma)相当。碳酸钙含量、大于150μm的粗组分含量、浮游有孔虫沉积通量和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揭示出在0.5~0.4Ma期间研究区深海碳酸盐遭受了强烈溶解。此事件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南沙海区沉积记录中的"中布容溶解"事件一致。  相似文献   
994.
Many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in the clastic reservoir. On the other hand, few migration experiment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carbonate reservoir simulation realm. This article is a tentative experimental study on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carbonate reservoir, which is a complex media that includes a pore system and fracture system. This microcosmic experiment simulates oil-water displacement using a real core model. Plentiful seepage phenomena were observed in the microcosmic experiments. Three kinds of pathways were found in the plane: parallel pathway, oblique-cross pathway and network pathway. Three types of flow were found: continuous flow, sectioning flow and their combination. Three driving fronts were found in the experiment: piston front, encircle front and impulse front. All these vary with many factors such as fluid pressure, oil saturation, fissure configuration and wettability, and these factors affect each oth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luid pressure and volume of flow is a complex segmenting correlation, instead of a simple positive correlation like the pipe flow that follows Darcy’s law. The relation between fluid pressure and the speed of flow also follows the same correlation. Speed of flow relates to the angle and width of the fissure. Speed of flow in the wide fissure that has an acute angle with the pressure gradient is faster than that in a narrow fissure with a high angle with the pressure gradient. Translated from Geological Review, 2006, 52(4): 570–576 [译自: 地质 论评]  相似文献   
995.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广东阳江地区1970~2005年的483次地震进行了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最终得到400次地震的相对定位结果,由此得到的地震活动图像从离散网格状变得较为集中。阳江地震序列在阳江地区呈现出NW和NE走向的共轭分布,以NE向为主,倾角约30°,倾向NE,长约30km;以NW向为辅,倾角约30°,倾向SE,长约20km;震源埋深5~15km。而在附近的恩平地区地震序列则呈NW向分布。文中还讨论了阳江地震序列震源分布和地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6.
S变换时频滤波与其它滤波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提高信噪比时通常根据信号和噪音的差异选取不同的滤波方法。由于地震记录的复杂性,有时有效波与干扰波在视速度或频率上没有明显差异,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利用S变换时频滤波的方法,并比较了该方法相对其它滤波方法在时频滤波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7.
西太平洋暖池和北京地区大气水特征的地基遥感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用地基双波长(0.85、1.35 cm)微波辐射计(和雨强计)分别在西太平洋暖池和北京地区对大气水做了多次高时间分辨率长时间连续监测,本文是这些资料的分析总结.文中定量给出了大气水汽(和云液水)的日、季节内、季、年、年际的变化和变化的地理差异;定量给出了大气三水(水汽、云液水和雨水)的季节统计分布特征和地理差异;得到了大气三水之间的定量比例,并得到了降水概率、降水效率和云中水循环次数等与降水过程有关的参量与多种大气水参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大气水循环特征.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在分析现存算法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约束数据域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效率提高的因素,提出了优化算法,并进行了详细的程序流程设计。同时以优化算法在公路定线中的应用为例,证明了该算法能更好地处理带线约束、区域约束的构网问题,且具有构网速度快、网形优、精度高、算法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在分析现有算法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约束数据域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效率提高的因素,提出了优化算法,同时以优化算法在公路定线中的应用为例,证明了该算法能很好地将公路设计表面模型和数字地面模型拼合成整体模型,且具有构网速度快、网形优、精度高、算法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00.
胶东地区地层岩性多为岩浆岩和变质岩,富水性差异大,整体为缺水区。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优质、稳定的地下饮用水也成为胶东人民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笔者等通过大比例尺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总结和已有研究成果分析,结合地下水勘查案例,从水文、地形地貌、含水层岩性和地质构造4个方面,对岩浆岩地区的地下水富集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断裂型、接触带型、岩脉型、洼地风化带型和多期变质作用形成的5种蓄水构造模式,并对各类蓄水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3类岩浆岩、变质岩分布区裂隙水的找水方向,进一步丰富了岩浆岩与变质岩缺水地区蓄水构造模式研究,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探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