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171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41.
To simultaneously take into account the Biot-flow mechanism, the squirt-flow mechanism, and the frame-viscoelasticity mechanism, a generalized viscoelastic BISQ (Biot/squirt) model is developed for wave propagation in clay-bearing sandstones based on Dvorkin's elastic BISQ model. The present model is extended to a wide range of permeabilities (k 〉 0.05 mD) by introducing a dimensionless correction factor for viscoelastic parameters, defined as a function of the permeability and the clay content. We describe the frame's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the clay-bearing sandstones by the differential constitutive equations of generalized viscoelasticity and then derive the viscoelastic-wave dynamic equations. With the assumption of a plane-wave solution, we finally yield the phase velocities and th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by solving the dynamic wave equations in the frequency and wave number domain. The comparison of numerical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data shows that the generalized viscoelastic BISQ model is applicable for modeling the wave propagation in most of the sandstones mainly bearing kaolinite clay.  相似文献   
142.
煤层甲烷在煤孔隙中扩散的微观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了煤层甲烷在煤体中的扩散模式和微观机理,得出在煤体中存在有以下几种扩散模式:菲克型扩散、诺森扩散、过渡型扩散、表面扩散和晶体扩散,并分析了抽放时甲烷在煤层中的运移过程及其在煤微孔隙中的扩散过程。根据分子运动论从微观上讨论了压强和温度对甲烷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影响规律,并解释了升高压强和温度增强甲烷气体在煤层微孔隙中扩散能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3.
中国北方第四系地下水同位素分层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北方第四系地下水中的D, 18O, 3H和14C含量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与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有着较好的对应性, 反映了全新世和末次冰期气候条件的差别以及地下水不同的形成机制.深层地下水为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时期形成, 其δ(D) 和δ(18O) 值与全新世补给形成的浅层地下水相比, 分别贫4× 10-3~ 16× 10-3和1× 10-3~ 2× 10-3, 说明末次冰期时期年均气温较低.古地下水中D和18O的大陆梯度与全新世以来地下水中的梯度基本相同, 说明在过去30000a来尽管气温发生变化, 但中国北方大陆的大气循环模式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地下水同位素分层现象反映了3种不同的补给机制及参与现代水循环程度.这些信息对大陆尺度上的水循环研究和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4.
陈宇坤  聂永安 《地震学报》2000,22(6):596-605
通过对坚固体孕震模型应变能密度场动态变化的模拟研究,对地震孕育过程、初始破裂、始裂条件和破裂的传播方向等问题取得了进一步的认识.结果表明:孕震过程初期,软弱体部位应变能密度水平很高,但在孕震过程后期,其应变能密度增量水平变小,坚固体及其与直立断层交汇部位的应变能密度增量迅速变大,成为应变能密度增量最大的地方,从而使弹性模量比较大的坚固体与直立断层交汇处成为最先破裂发震的部位.破裂在直立断层端部的坚固体内沿着与断层成近于直交的方向传播,这样,理论上确定的破裂方向与实际计算的破裂方向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5.
基于地表能量平衡与SCS模型的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聂忆黄 《地学前缘》2010,17(3):269-275
基于区域水量平衡,利用地表能量平衡的原理计算陆地实际蒸散发量,采用SCS模型计算地表径流量,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估区域水源涵养量的实用方法。利用该方法和GIS软件平台,结合1982-2003年遥感数据和对祁连山水源涵养重要区水源涵养能力强弱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祁连山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区内水源涵养能力最强的区域为中部和东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涵养水源的能力相对较弱;(2)祁连山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区内中部和靠东南部的水源涵养能力减弱比较明显,特别是以门源回族自治县为中心,形成了水源涵养能力持续减弱带。  相似文献   
146.
采用室内池子多层笼养殖方式 ,以加工海带、鲜江艹离 与 A,B2种片状饲料为饵料 ,试验了不同食物与不同放养水层对九孔鲍生长影响 ,结果表明 :( 1)从壳长增长上 ,海带与饲料 B近似 ,各为 11.3与 11.2 mm;其次为饲料 A,10 .2 mm;而江 艹离 最差 ,仅 7.7mm;( 2 )在体重增长上 ,以饲料 B最高 ,平均每只为 3.3g,其次为饲料 A与海带 ,平均每只 2 .9g,而江艹离 仅 1.8g;( 3)从试验期间所获体重增长比壳长增长看 ,两种饲料 ( B为 2 95,A为 2 84 mg/mm)均比两种海藻高 (海带为 2 57,江艹离 为 2 34mg/mm) ;( 4 )从垂直 11层笼子九孔鲍生长的比较 ,下层的好于上层 ,越是下层越好 ,投喂两种饲料在体重上差别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7.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体现.按规定汇交,实施统一管理符合<矿产资源法>的要求.从原地矿部颁布实施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到汇交意识、管理难度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汇交计划管理模式等方面,论述了目前在资料汇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加快地质资料管理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采取优质服务,树立地质资料汇交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和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48.
针对调研了解的江苏省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可供开采资源不足、负债率过高、转产安置难、负担重等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考虑矿山企业特殊性的基础上,对其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加强矿产勘查、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加快改革和调整、加快剥离办社会职能等4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9.
倪婷  凌新锋  黄勇  汪才军 《气象科技》2021,49(6):897-902
利用2008—2016年中国区域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多卫星降水数据相融合的、分辨率为0.1°×0.1°的逐时降水量数据集,将每年5—8月分为梅雨前(5月1日至入梅前1日)、梅雨期(入梅当日至出梅当日)和梅雨后(出梅次日至8月31日),分析了大别山区梅雨季节降水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大别山区梅雨期间年平均降水量360.3 mm,梅雨前平均降水量279.7 mm,梅雨后平均降水量287.0 mm。梅雨季节主要存在3个降水大值区:山区北侧中段、主峰东南侧和西南侧。从日变化情况来看,梅雨期降水日变化呈现双峰特征,出现峰值的时间分别是09:00、16:00。梅雨前、梅雨后降水日变化呈单峰特征。强降水出现频率的空间分布大值区也随着梅雨前—梅雨期—梅雨后的时间变化逐渐北抬。  相似文献   
150.
本文给出了多元周期函数的半数值展开的数学依据;讨论了这种半数值展开在计算机上的实现;并用月球主问题的摄动函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种半数值展开与文字展开符合得很好;并讨论了用这种方法求解摄动方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