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88篇
地球物理   236篇
地质学   479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豫西诸煤田主采煤层二1煤层顶板非原生顶板,而是滑动构造的滑覆体。其由下而上可分为断层带、破碎带、裂隙带。它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力学强度指标较低,回采中顶板不易管理。按其稳定性可分为较稳定的、不稳定的和极不稳定的三类,且以后两类为主,对这些顶板管理的基本措施是:短工作面,控顶距,快速推进,及时放顶,正常循环,不放大炮。   相似文献   
152.
陆面面积平均通量的参数化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气候和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面积平均通量的参数化问题。本文对这一研究方向中存在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和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非均匀陆面影响的高度及其尺度划分,阐述了混合高度、参考层高度(观测高度和模式第一层高度)、近地层高度、内边界层高度、平衡层高度、粗糙度副层和边界层高度等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非均匀尺度划分中的作用,并且阐述了整体输送公式在不同尺度的非均匀陆面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可能解决办法。同时还对中尺度的非均匀陆面驱动的一类非经典中尺度环流的参数化,即中尺度通量的参数化问题进行了评述。最后针对内蒙古草原实验和青藏高原实验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边界层观测和非均匀陆面参数化方法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3.
黄河万家寨水库右岸岩溶渗漏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万家寨水库位于黄河北干流上游段,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约90米,总库容约9.7亿立方米。从五十年代起直到八十年代初,几个单位对本工程曾相继进行了大量地质勘察工作,并对其作过初步设计。三十年来,各家一致认为万家寨水库不存在永久性岩溶渗漏。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认识,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4.
本文在大三轴试验成果基础上,对在我国广泛采用的粗粒材料的E-μ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模型中采用(σ1-σ3)f=R(σ1-σ3)ul的关系是多余的,反而给计算带来误差,模型中μi和σ3成半对数关系也不是唯一的。为了完善这个模型,作者建议了更适用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5.
牛卓立 《测绘工程》1999,8(4):40-43
采用经典的最小二乘参数平差结果为一个特解,进而以坐标系定位参数为参数求出自由网的最小范数解。之后,以若干工程实例列举了除变形监测网以外的扩展应用。  相似文献   
156.
近20年来,气象工作者一直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作为海-气相互作用中的重要研究课题。陈烈庭(1977)研究了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变化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黄嘉佑(1989)利用相关矩方法分析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我国夏季雨日之间的关系;魏风英等(1992)研究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等因子与长江流域夏季旱、涝之间的关系及各因子在旱、涝形成中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我国降水有显著影响。 南海地处赤道西太平洋边缘,是低纬热带海域,它位于季风气流上游,是我国夏季降水的水汽和各种能量的重要源地之一,因此该海域海表面温度(简称海温)的变化与季风环流的相互作用可直接影响我国东部低纬地区的降水。罗绍华等(1985)曾作过南海海温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南海前期海温变化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有密切关系,即前期海温偏暖时,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往往偏多,反之,前期海温变冷时,降水少。但是,由于上述研究是利用1951-1972年的资料,而且仅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海海温的相关分析,因而还不尽如人意。随着南海海温资料和我国降水资料的不断累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南海海温变异与我国降水的关系提供更好的条件,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南海前期各季海温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的降水关系,找出在海温影响下的降水分布特征及旱、涝出现规律,为长江中、下游和东南部地区旱、涝的长期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7.
河北省及邻区数字电扰动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河北省及邻区数字电扰动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环境调查,发现主要干扰因素为供电或漏电干扰。如:昌黎地震台地电阻率整点测量受到供电干扰,三河地震台受到恒远自动化仪表厂工作时段供电干扰,高碑店地震台受到商场大型设备供电干扰,广平地震台受到UPS交流电源漏电干扰,昌平地震台受到地铁运行漏电干扰等。电扰动干扰形态相似,均为超过本底值几倍、数十倍乃至上百倍的高值脉冲变化。  相似文献   
158.
近距离铁磁性物质干扰(农田耕作、基建等)、直流供电干扰(高压直流输电、地电阻率观测等)是地磁场地面观测的主要干扰方式。在滦县地震台布设地磁场井下观测系统,检验井下观测的抗干扰效果,结果发现,地磁场井下观测可抑制近距离铁磁性物质干扰,但无法抑制直流供电干扰(可通过避让一定距离解决),该分析结果为未来地震监测手段的选取提供技术参考指标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9.
本文主要研究断层泥中新生的粘土矿物特征,并研究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溶蚀的显微形貌结构特征。粘土矿物以X-射线衍射分析为主,石英碎砾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显微形貌结构进行分析,并根据石英表面溶蚀的形貌特征来探讨断裂活动的相对年代  相似文献   
160.
Niu  Jiaohong  Sun  Chengjun  Yang  Bo  Xie  Lei  Jiang  Fenghua  Cao  Wei  Chen  Yan  Ding  Haibing  Huang  Yuhuan  Gao  Xianchi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23,41(1):118-137

The composi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free amino acid (DFAA) of seawater samples collected in May 2016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hadal zone of the northern region of the Yap Trench were analyzed by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of o-phthalaldehyd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DFAA in the study area was 0.47±0.36 µmol/L. In different sampling stations, the concentrations of DFAA with water depth showed complex variation patterns. At the sediment-seawater interface, the concentrations of DFAA in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trench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its eastern side. In the study area,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DFAA and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such as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phyll a (Chl a), dissolved oxygen (DO), pH, and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 indicating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DFAA in seawater of the trench ar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photosynthesis, respiration, temperature, pressure, illumination, and circulation. The dominant DFAA are similar in different water layers of sampling stations, including aspartic acid (Asp), glutamic acid (Glu), glycine (Gly), and serine (Ser). The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amino acids,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acidic, basic, and neutral amino acid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sources and consumption of various amino acids. Nine pairs of amino acids in the DFAA showe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by correlation matrix analysis, suggesting that they might share similar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The degradation index (DI) of the DFAA in seawater of the Yap Trench could reflect the degradation, source, and freshness of DFAA in the trench to some extents. This is a preliminary study of amino acids from sea surface to hadal zone in the ocean, more works shall be done in different trenches to reveal their bi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extreme marin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