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The evolution of a sea-breeze front(SBF)in parallel and offshore environmental flow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high-resolution simulations of two SBF cases from the Bohai Bay region,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a distinct vertical wind shear caused by the sea-breeze circulation with a neutral or slightly stable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thermal inner boundary layer promoted the occurrence and maintenance of a Kelvin-Helmholtz billow(KHB).In a parallel environmental flow,the SBF evolved into a few connected segments because of the inhomogeneity of the sea-breeze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as it penetrated inland.A significant upward vertical motion occurred at the two ends of the SBF segment owing to the sea-breeze convergence and was accelerated by the KHB.The KHB made a not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nsity at the ends of the segment,whereas the intensity at the middle segment wa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sea breeze and the parallel flow.In the offshore environmental flow,the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offshore flow varying with time increased the downstream convergence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sea breeze and the offshore flow and pushed the downstream convergence zone to an orienta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offshore flow.The air parcels ascending from the downstream part of the SBF were continuously lifted by the downstream convergence zone during their advection,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downstream development of the SBF.The significant upward vertical motion caused by the sea-breeze convergence behind the upstream end of the SBF was shifted to the upstream end of the SBF by the KHB,which enhanced the intensity of the upstream end of the SBF.  相似文献   
82.
回顾了过去20年,特别是近10年来云南天文台人造卫星的观测与应用情况。介绍在观测仪器的研制、改进和观测方法研究以及有关激光测月资料的归算与应用方面所作过的工作。根据既有的条件,就今后若干年内可能进行的几项工作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3.
本文利用露头、钻井、航空照片和地震反射等资料,通过地层对比与构造分析等综合研究手段,分段解剖了秋里塔格构造带地层结构与构造变形特征,进而探讨了地层结构对构造变形和油气成藏的影响。秋里塔格构造带东、西地层结构有显著差异,发育几套非能干层,如膏盐岩和煤系等塑性地层,其发育层位和展布范围侧向变化迅速,形成多个滑脱面,将中新生代变形地层分为深、浅两套变形序列。受滑脱面侧向变化的控制,深、浅变形序列卷入地层及其构造样式和类型发生相应的转变。此外,受不同的地层结构和构造演化背景的控制,该带东、西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油气成藏类型,即近源垂向运移型和远源侧向运移型。  相似文献   
84.
寒武系是塔里木盆地当前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层系,恢复寒武纪的盆地原型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利用最新的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以沉积相为研究实体,将盆地充填与周缘构造演化相结合,由点→线→面进行分析,恢复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纪不同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并建立了相应的盆地充填演化模式。塔里木盆地寒武纪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包括早寒武世早期快速海侵→中寒武世海退、晚寒武世缓慢海侵→寒武纪末海退两个次级旋回,分别对应沉积演化的2个阶段:塔西克拉通内坳陷早寒武世的碎屑滨岸-陆棚相→局限台地相→中寒武世的蒸发台地相,晚寒武世的局限台地相→寒武纪末期的台地暴露不整合;塔东克拉通边缘坳陷为深水盆地相,经历了硅质泥岩→泥岩与灰岩薄互层→碳酸盐岩的岩相演化。寒武纪塔里木原型盆地特征及演化主要受控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其构造-沉积格局经历了由震旦纪末的南北分异格局向中-晚寒武世的东西分异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85.
基于东非裂谷系西支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对比研究,发现该生长型裂谷盆地受基底属性影响,主要发育陡断面地堑型盆地结构,沿边界主控断裂走向发育背离型和接近型两类主要调节构造,沿边界主控断裂倾向主要发育地垒式和地堑式两类调节构造。构造样式控制了主要成藏条件:陡断面地堑式裂谷能够形成沉积范围广、厚度大的湖相优质烃源岩;裂谷间走向调节构造属于一级调节带,控制长轴辫状河三角洲的展布;裂谷内错断的边界断裂带属于次级走向调节构造,控制中小型扇三角州的发育。倾向调节构造形成的断鼻、断块圈闭,为该类盆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86.
北萨哈林盆地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其热流分布和演化过程对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单井和区域热流分析,恢复了北萨哈林盆地和鄂霍茨克海域各时期热流值的分布范围;对沉积盆地热演化各期次进行数值模拟,改进了简单沉降模型,使其适用于弧后拉分盆地;利用EASY%Ro 方法对热演化过程进行恢复,并与理论计算的热流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北萨哈林盆地各时期热流分布极为不均,热演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 古近纪,盆地内陆和海域具有各自的热流中心,其热演化过程相对独立;2) 晚渐新世后,盆地受弧后拉张和断裂剪切的共同作用,热流范围发生改变,构造拼合带成为新的热流中心。本文认为岩浆活动强弱和沉降速率差异是造成该现象的内因和外因。  相似文献   
87.
塔里木盆地西部阿克莫木气田形成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西部阿克莫木气田天然气为非烃组份含量较高的干气,干燥系数高达99.7%;天然气δ13C1和δ13C2值明显偏重,δ13C1为- 25.2‰~-21.9,δ13C2为-21.2~-20.2‰,如果按传统的观点该天然气应为过成熟煤成气。但是综合气源对比研究表明阿克莫木气田天然气主要源自石炭系Ⅱ型烃源岩,成藏过程研究表明该气田主要聚集了石炭系烃源岩在Ro为1.5%~1.8%之后生成的天然气,具有晚期阶段聚气的特征,这是造成阿克1井天然气组份很“干”、碳同位素很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对GPS反射信号的功率波形以及GPS信号在海面的散射区域进行了阐述,并对海面风场反演的原理和方法作了具体的介绍。处理了NASA在Michael飓风中机栽实验的数据,反演得到的风速精度为2m/s左右,从而验证了通过GPS反射信号反演海面风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
Introduction IthasbeenrecognizedthattheGPSreflected signalshavethepotentialuseforvariousremote sensingpurposesinrecentyears.Someofwhich aremeasurementsofseasurfaceheight,seasur facewindspeedanddirection,oceansignificant waveheight,oceansalinity,landsoilmo…  相似文献   
90.
高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山区,幅员面积1321平方公里,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低温、暴雨、大风、冰雹、洪水、水力侵蚀、地裂缝、蠕变体、滑坡、泥石流等。夏旱频率高达93.8%;低温频率3月上旬为50%,9月下旬为45%,暴雨集中于5—9月;水土流失面积达882.9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6.8%),地质地貌灾害严重,大量石块泥砂阻塞河道,造成洪水暴涨成灾。本文在分析上述灾情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生态农业;强化工程改造;以林为主,农为主导多层次设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