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472篇
测绘学   167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189篇
地质学   966篇
海洋学   22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未熟—低熟油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存在多种未熟-低熟油成烃机理的说法,但现有未熟-低熟油生烃模式能否用于指导勘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富类脂可溶有机质生烃被认为是未熟-低熟油生烃模式之一,但依据舀烷(特别是甲藻舀烷)的分布特征,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南斜坡沙四段富藻类未熟-低熟页岩与八面河油田的原油几乎没有可比性,充分说明低演化阶段的藻类类脂物并非该区原油的主要成烃母质。未熟-低熟油田总与邻近的有利生油凹陷相伴以及某些未熟-低熟油的混合成熟度性质,暗示未熟-低熟油区的成熟油贡献,该结论已为中国两个典型未熟-低熟油田即东营凹陷八面河油田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的最近研究结果所证实。现有资源量计算方法不太适用于未熟-低熟油,这可能导致了部分油田未熟-低熟资源量计算结果偏高。生物标志物标样定量技术是识别原油未熟-低熟性及油源追踪的有效途径,在油气勘探过程中还应加强地化与地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92.
东濮凹陷濮卫洼陷盐岩发育规律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发育巨厚的盐岩沉积,搞清其发育规律和成因对区域地质研究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通过对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盆地结构和地层分析,在研究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划分出7个盐韵律组,其中Ⅰ级3个,Ⅱ级4个,分析了各个盐韵律组的发育及分布规律。地球化学及古生物分析表明,研究区古近纪古气候具干旱与潮湿的高频变化,盐岩的物源主要为海泛的海水,盐岩在高频层序中为低水位干旱期深水处蒸发成因。  相似文献   
993.
为深入重新认识现阶段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小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其政策意义,深化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及其对发展重点小城镇战略的支持和贡献能力的认识,文章结合洞庭地区移民建镇工程实施的具体经验,基于对当地乡镇企业和移民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案例地区农村工业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前景,从企业联系和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和区位选择角度,论述了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和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动态特征,进而探讨不同类型小城镇的社会经济空间集聚潜力,并为地方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4.
冀北滦平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的剖面连续、沉积序列完整、介形类化石十分丰富,可分为:Ⅰ.Luanpin-gella-Eoparacypris-Pseudoparacypridopsis,Ⅱ.Yanshanina-Cypridea-Rhinocypris和Ⅲ.Cypridea-Yanshanina-Timiriasevia3个组合带。Ⅰ组合带分布在大北沟组,显示了晚侏罗世晚期的特征,Ⅱ、Ⅲ组合带分布于大店子组,Cypridea开始大量出现,明显地具有早白垩世早期的特征,故侏罗—白垩系的界线应置于第Ⅰ组合带与第Ⅱ组合带之间,即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两组间的砾岩和砂砾岩在张家沟剖面已相变为砂泥岩互层,其间未找到生物化石的岩层厚度,由大店子东沟剖面的56m至张家沟剖面已减少至仅为9.11m,张家沟剖面优于井上—大店子东沟剖面,可作为中国北方陆相侏罗—白垩系的界线层型剖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门限控烃作用及其在有效烃源岩判别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油气在生排运聚成藏过程中需经历生烃门限、排烃门限、成藏门限和资源门限。某一确定的油气运聚成藏系统进入任一门限都将损耗一部分烃量,实际地质条件下源岩生成的烃量只有超过进入各个门限时损耗烃量之和后才能大规模聚集成藏,构成油气勘探的远景区;只有提供的油气满足成藏过程中各种油气损耗形成工业油气聚集的源岩才称为有效烃源岩。阐明了各门限地质含义、判别标准和控油气作用机理,并将门限控烃作用在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碳酸盐岩源岩评价中进行了应用。研究表明,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小有机质丰度下限,最小有机质丰度下限受源岩自身条件及成藏地质条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96.
低熟油、烃源岩中含氮化合物分布规律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对八面河地区原油、油砂以及不同成熟度和岩性有异的烃源岩中吡咯类化俣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的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八面河地区烃源岩中吡咯类化合物中屏蔽化程度高的异构体比屏蔽化程度低的异构体富集,咔唑及苯并咔唑系列中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同系物比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同系物富集,苯并[a]咔唑比苯并[c]咔唑富集。八面河地区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有较为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观察到高、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同系物间的运移分馏效应比不同类型异构体间的分馏效应更为显著,而前者受成熟度的影响可能相对小于后者;发现吡咯类化合物的油气运移分馏效应不仅体现于不同氮官能团屏蔽、半屏蔽和暴露三类异构体间,同样体现于同一类型的同分导师构体之间,指示此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活性。吡咯类化俣物与烃类化合物一样具有多方面潜在的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1年11月14日青海省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强烈地震的现场调查资料,确定了沿青藏公路一线的地震烈度分布,对此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进行了分析、描述。  相似文献   
998.
宁夏及邻区一年尺度中强地震综合预测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宁夏及邻区5.0级以上中强地震进行清理基础上,分析了本区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给出了5级以上地震综合预测方案。  相似文献   
999.
The Bohai Bay basin comprises some very important and well documented subtle traps known in China, which have been the major exploration focus and have become a major petroleum play since the 1990s. However, recent exploration showed that the oil-bearing properties of some sand lens reservoirs may vary significantly and the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for these lithological subtle trap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oil-bearing properties for 123 sand lens reservoirs in the Jiyang Sub-basin and combined with detailed anatomy of typical sand lens reservoirs and NMR experiment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structural and sedimentary factor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conditions of the surrounding source rocks, as well as the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sand lens reservoirs ar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sand lens reservoirs. The formation of a sand lens reservoir depend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riving force and the resistance force. The driving force is made up of the differential capillary pressure between sandstones and sources rocks and the hydrocarbon diffusion force, and as well as the hydrocarbon expansion force. The resistance force is the friction resistance force for hydrocarbons and water to move through the pore throats of the sand lens.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source rock condition and sand reservoir properties can change from unfavorable to favorable depending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factors. When these three factors all reach certain thresholds, the sand lens reservoirs may begin to be filled by hydrocarbons. When all of these conditions become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sand lens reservoirs, the reservoir would have high oil saturation. This approach has been applied to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of petroleum accumulation in the sand lens reservoirs in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Neogen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Jiyang Sub-basin.  相似文献   
1000.
微地震的线性方程定位求解及其病态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体破裂时会产生微地震现象,微地震的发生与岩体内部的能量释放以及进一步的裂纹演化、破裂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可以用微地震的时空分布来预测岩体的破裂。微地震定位是预测岩体破裂的基础。研究了微地震定位方程求解过程中不同情况下解的几种情况无穷解、唯一解和最小二乘解。由于定位问题属于反问题,因此,定位方程往往呈现病态,为此,进一步分析了病态方程的正则化处理方法。实际算例证明,用正则化方法求解定位方程具有计算简单、收敛速度快的优点,非常适合求解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