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449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789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再论大光包滑坡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摘 要 大光包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巨型滑坡。滑坡位于安县高川乡、汶川地震发震断裂上盘,滑动距离4.5 km,堆积体宽度2.2km,面积7.8 km2,估算体积7.5亿m3。与地震灾区178处特大滑坡相比,大光包滑坡除了强震触发崩滑灾害具有的震动溃裂、溃滑失稳、超强动力和大规模高速抛射与远程运动等特征之外,其存在一个长度大于1km的长大滑面,是其余滑坡绝无仅有的!作者在去年研究的基础上,又多次到现场调查、测绘并取样分析,初步认为大光包滑坡发生过程为一次性完成,滑带物质组成较为复杂,主体为震旦系(Zd)风化程度较高的泥质灰岩,局部夹泥盆系沙窝子组(Ds)磷矿及其伴生矿。滑坡形成机理主要分为以下3个阶段:即(1)坡体震裂阶段:在强震作用下后缘拉裂边界及上游拉裂边界形成,并与下游侧的岩层层面构成巨大的V型楔形体;(2)滑面碎裂化,摩阻力急剧降低阶段:滑坡下游边界(主控滑动面)滑床被震裂、松弛、剪胀-扩容并碎裂化,产生滚动摩擦效应,导致滑面摩阻力急剧降低;(3) 前部锁固段剪断,高速溃滑阶段:滑体前部滑面上的锁固段在强震持续作用下,产生突发性剪断,从而导致整个巨大的楔形体,如同拉抽屉一样,沿岩层走向高速溃滑而下;(4)震动堆积阶段,滑体冲过黄洞子沟,受到迎面山体的强力阻挡,逆冲爬高500余m后,表部惯性极大的松散岩土体快速折返并震动堆积、荡平,余势不减的碎屑流汇入滑坡扩容抛撒体,向黄洞子沟下游流动1km,止于大偏桥。  相似文献   
922.
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天水—武山构造带位于甘肃省东部天水地区,主要由寒武纪关子镇武山蛇绿岩带、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李子园群浅变质活动陆缘沉积火山岩系、奥陶纪草滩沟群岛弧型火山沉积岩系以及加里东期岛弧型深成侵入岩体、俯冲碰撞型花岗岩体等组成。关子镇蛇绿岩中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NMORB型玄武岩,武山蛇绿岩中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EMORB型玄武岩,是洋脊型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时代大致在534~489Ma之间的寒武纪。李子园群火山岩主要形成于岛弧或与岛弧相关的弧前盆地构造环境,草滩沟群火山岩形成于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岛弧环境。关子镇流水沟和百花中基性岩浆杂岩总体形成于中晚奥陶世(471~440Ma)古岛弧构造环境,同时发育加里东期俯冲型(450~456Ma)花岗岩类和碰撞型(438~400Ma)花岗岩类岩浆活动。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古洋陆构造格局经历了从洋盆形成洋壳俯冲消减直至陆陆碰撞造山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总体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晚寒武世古洋盆初始形成阶段;②早奥陶世洋盆初始俯冲阶段;③中晚奥陶世洋壳大规模俯冲与古岛弧发育阶段;④志留纪陆陆或陆弧碰撞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923.
内容提要: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东北及邻区白垩纪各块体的旋转运动模式及其运动量,本文根据最新的地层学进展分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与晚白垩世三个阶段对该区古地磁数据进行了精细分析。通过与华北-华南地块(不包括朝鲜半岛、辽东及胶东半岛)相应时期的古地磁极对比,说明朝鲜半岛及辽东早白垩世中、晚期相对华北-华南地块分别顺时针旋转约11º,晚白垩世以来没有明显的旋转运动。辽西地区则出现了小幅度的逆时针旋转运动。以上旋转运动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中国东北及邻区强烈岩石圈减薄和伸展作用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24.
全球成矿域和成矿区带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作者在编制1:2 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的基础上,根据全球地质构造背景与成矿特征,划分出劳亚、冈瓦纳、特提斯、环太平洋4大成矿域和北美、格陵兰、欧洲、乌拉尔-蒙古、西伯利亚、中朝、南美、非洲-阿拉伯、印度、澳大利亚、加勒比、地中海、西亚、喜马拉雅、中南半岛、北科迪勒拉、安第斯、楚科奇-鄂霍茨克、东亚、伊里安-新丙兰、南极等21个巨型成矿区带,简要论述了各成矿域和成矿区带的成矿特征,首次构建了全球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925.
裴福萍  许文良  杨德彬  于洋  孟恩 《岩石学报》2009,25(8):1962-1974
本文报导了吉林南部果松组和三棵榆树组火山岩的全岩K-Ar和角闪石40Ar/39Ar定年结果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并讨论了吉林南部早白垩世火山岩岩浆源区性质以及空间变异.定年结果显示,果松组和三棵榆树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30.2±0.3Ma和118.3±1.9Ma.果松组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粗面安山岩-英安岩组成;它们的SiO2含量介于46%~64%,Mg#介于31~50之间,Al2O3含量介于14.9%~18.9%之间,全碱含量(Na2O+K2O)介于4.61%~9.23%之间,属于亚碱性系列,具钙碱性演化趋势;并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和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为特征;(87Sr/88Sr)i值和εNd(t)值分别介于0.7065~0.7077和-2.67~-19.71之间.果松组火山岩的成分具有较好的空间变异趋势,由东向西,火山岩的基性程度增高,东部果松组火山岩具有较高的(87Sr/86Sr)i值,而西部具有较低的εNd(t)值.三棵榆树组火山岩由粗面安山岩和粗面英安岩组成;三棵榆树组火山岩的SiO2含量介于55.5%~65.8%之间,Mg#介于42~50,Al2O3含量介于15.0%~15.7%,全碱含量偏高(Na2O+K2O=6.93%~9.24%),主体属于亚碱性系列,具钙碱性系列的演化趋势;并以较高的Th/U(5.36~5.82)、Ba/Nb(50.2~120.0)、(La/Yb)N(32.9~47.9)和Sr/Y(50.0~72.4)比值为特征;它们的(87Sr/86Sr)i值和εnd(t)值分别变化于0.7056~0.7057和-8.99~-19.71之间.上述特征揭示,果松组火山岩(130Ma)的形成主要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岩浆来源于受流体/熔体交代的地幔楔,东西部受到不同程度陆壳物质的混染.与果松组火山岩相比,三棵榆树组火山岩(118Ma)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相对引张环境,岩浆来源于受交代的岩石圈地幔,但受到深部陆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92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2+、Sn4+复合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通过XRD、TEM、UV—Vis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以对硝基苯酚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复合掺杂Zn2+、Sn4+提高了催化剂对波长在200—450 nm范围内的光的吸光度,发生"红移"。在氙灯激发下,其催化活性优于纯TiO2。  相似文献   
927.
论矿床的自然分类——四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矿床的成矿系列概念是一种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学术思想,亦是一种新的矿床分类——矿床的自然分类。矿床的自然分类,是以成矿的时代、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地质成矿作用与所形成的矿床组合自然体这4个因素作为划分原则的。以矿床成矿系列为基本单元,具有5级序次体系:第一序次为矿床成矿系列组合、矿床成矿系列组和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第二序次为矿床成矿系列,第三序次为矿床成矿亚系列,第四序次为矿床式,第五序次为矿床。矿床的自然分类着重强调矿床在四维时-空域中形成的完整的自然地质过程,恢复矿床在一定时-空域中存在的客观自然面貌。矿床的自然分类是一个既科学又具有实用价值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928.
在分析以往粗差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论述了线性规划、粗差检测,提出粗差检测的新方法一线性规划法.介绍线性规划最佳可行解的基本思想,并以实例说明线性规划在摄影测量粗差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29.
紫菜(Porphyra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产地的6个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无性系和两个条斑紫菜(P.yezoensis)无性系进行了遗传差异的分析。结果表明,7条ISSR引物在8个紫菜系中共扩增出59条片段,全部表现出多态性。根据Nei等的相似性系数得出8个紫菜系间的遗传距离在0.274—0.746之间。用UPGMA方法作出的系统树中各紫菜基本上是按照产地进行聚类,从而推测紫菜的遗传差异可能与地域分布相关。本文结果也证明了ISSR与RAPD、AFLP等标记技术一样适用于紫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930.
通过制定CASS码和地理要素国标码的参照表,采用SuperMap Objects和VB.NET工具,尝试把CASS数据转换为SuperMap数据,并实现在此过程中不丢失地物要素和属性信息,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