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4篇
  免费   968篇
  国内免费   1492篇
测绘学   690篇
大气科学   461篇
地球物理   515篇
地质学   3150篇
海洋学   543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330篇
自然地理   60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1.
作为空中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在地球水循环过程和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高度的云因其物理特性和动力过程的不同而对人工增水作业具有不同的指示意义. 采用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美国宇航局(NASA)云卫星(CloudSat) 2B-CLDCLASS资料,从不同类型云的高度分布特征分析了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区的云水资源情况.结果表明:各个季节三大山区高层云所占比例均较大,在20%以上,其中,天山山区和昆仑山区雨层云所占比例也较大,在15%以上. 三大山区不同云的云顶和云底高度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昆仑山区各类型云的平均云顶和云底的高度最大,阿尔泰山区的最低.  相似文献   
812.
基于GIS的湖南雨凇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莉莉  杨仁平  张超 《冰川冻土》2014,36(2):304-309
利用湖南省97个气象站雨凇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南雨凇地理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湘南属于湖南雨凇多发区,平均雨凇日数多于湘北;湘南雨凇分布特征与山地走向一致,沿雪峰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的迎风坡与沿南岭北侧的迎风坡各有一高值区;湘北平均雨凇日数2 d左右,其中,湖区平原明显多于湘北山区.结合1∶50 000湖南省DEM数据,探讨了地形高程、坡度坡向、纬度等地形因子对湖南雨凇形成的作用.在海拔200 m以下,高程的变化对雨凇影响不明显;在海拔200~1 000 m,雨凇日数随高程上升而增多;海拔高于1 000 m,雨淞日数明显多于低海拔台站. 坡向对湖南平均雨凇日数的变异有一定影响,但是坡度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纬度的变化,湖南平均雨凇日数南北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13.
昆明翠湖九龙池泉群断流原因及恢复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九龙池岩溶水系统分布于昆明盆地北部,岩溶含水层由蛇山裸露岩溶山区延伸至盆地底部松散土层覆盖区,在翠湖一带因上覆松散盖层薄,下游存在碎屑岩地层阻水,使地下水位壅高呈股状溢出地表,形成九龙池泉群。九龙池泉群是翠湖的源泉,也是滇池水源之一。九龙池泉群的断流,反映出滇池水环境的急剧变化。通过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下水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钻井开采地下水、工程开挖疏排地下水、地下水补给山区石漠化演化等对比评价,得出不合理的人类开发建设活动是导致九龙池泉群断流的主要原因。封停开采井、人防工程封闭止水、调水入滇池等直接或间接的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泉群周围地区地下水位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814.
沩水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焦胜  杨娜  彭楷  郭谌达  李振民  周怀宇 《地理研究》2014,33(12):2263-2274
以红壤丘陵区沩水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GIS空间分析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林地面积百分比与电导率(COND)、综合污染指数(Pr)相关性指数分别达-1.000、-0.997,呈显著负相关;耕地面积百分比与COND、总磷(TP)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La)与COND、Pr呈显著正相关。② 斑块数量(NP)、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与COND、Pr相关性指数均在0.997以上,呈显著正相关;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蔓延度指数(CONTAG)与COND、Pr及最大斑块指数(LPI)与TP呈显著负相关。③ 从时间上看,所选用的大部分土地景观格局指标与pH值、溶解氧(DO)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的相关性状态相反,且枯水期土地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较丰水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15.
城市边缘带识别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建  马晶  袁媛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8):1068-1077
城市边缘带作为城市与乡村相交接的特殊地带,是城市化进程中最为敏感的区域;城市边缘带的定量识别是研究边缘带社会结构、景观格局和发展梯度的基础工作,也是城市化生态环境效应定量分析的前提条件。但边缘带识别的理论与方法未受到足够重视,缺乏系统梳理。本文在对比分析城市边缘带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边缘带识别的实质与内涵;提出了基于指示要素—空间单元—判别模型的城市边缘带识别概念框架,并从上述三方面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城市边缘带识别研究进展;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城乡作用机理探析、多要素综合识别、非参数化模型融合、多尺度转换以及长时间序列动态监测等将是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16.
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同时空尺度下,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不同差异和变化。在阐述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容量耦合模型对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① 时序变化上,2001~2012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基本趋同,大致呈现同步稳定上升态势,耦合度均值达0.499,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均值达0.463,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年均增长率上,耦合度达3.35%,大于耦合协调度的3.05%。表明生态承载力内部系统耦合作用和协同效应明显,并且耦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内部协调性。② 空间分异上,17个县域的耦合度出现了低水平耦合、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3种状态,3种耦合状态的县域个数和区间变化呈现不同的差异。耦合协调度出现了低度耦合协调、中度耦合协调和高度耦合协调3种状态,其变化状况基本上与耦合度类似,但从协调状态的县域个数和区间变化来看,耦合协调度的变化稍滞后于耦合度的变化,空间分布与耦合度分布特征基本相似,高、低值区的空间分布由西南向东北大致呈现较低----较低的“M”型基本格局。③ 空间组合上,17个县域出现了低耦合低协调区、中耦合低协调区、中耦合中协调区、高耦合中协调区和高耦合高协调区5种空间组合类型,其基本空间格局是,低耦合低协调区集中分布在洞庭湖区中部和西南部,高耦合高协调区则沿京广线、石长线和常岳高速三线呈“三足鼎立”布局,其它不同组合类型则集中于高耦合高协调区外围呈“零星状”分布。  相似文献   
817.
黑河下游绿洲植被优势种生物量空间分布及蒸腾耗水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典型样点试验,建立了研究区植被优势种柽柳、胡杨与苦豆子地上生物量与其生态参数关系模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Geoeye-1对植被优势种进行分类得到生态参数,实现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空间分布估算;最后利用生物量与蒸腾系数关系,估算植被优势种蒸腾耗水。结果显示:植被优势种总生物量为2.53×106t,河流距离对生物量影响显著。根据试验测得的植被优势种蒸腾系数估算出总蒸腾耗水量为10.89×108t,柽柳、胡杨与苦豆子所占比例分别为12.94%,82.93%与4.13%。  相似文献   
818.
杜家河金矿产于中元古界黑龙江群联营岩组中,并受背形构造控制.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金矿物学特征等.研究表明,矿石具有结晶结构、自形粒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等,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并指出矿床在地层、构造、蚀变等找矿标志,为该地区找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19.
分布在黔桂边境地区四堡岩群变质岩属绿片岩相,过去一直认为是低压条件下的变质产物。通过近年区调工作,用X射线粉晶衍射方法,测定泥质变质岩的白云母结晶度b0>0.9040nm,显示出高压型变质矿物———多硅白云母特征。高压变质矿物的确定,对研究该区中元古代末期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820.
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围岩蚀变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烈善  彭省临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3):151-155,160
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围岩蚀变一般较弱,主要蚀变类型以硅化、碳酸盐化、粘土化、绢云母化为主;围岩蚀变与容矿岩石类型及其岩性组合密切相关,化学组分的变化因围岩的性质而异;金矿化强度与围岩蚀变强度和蚀变组合复杂程度成正比,金矿体出现在蚀变中心部位或蚀变分带的内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