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0篇
  免费   572篇
  国内免费   885篇
测绘学   316篇
大气科学   289篇
地球物理   373篇
地质学   1591篇
海洋学   512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34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广西一次飑线大风天气的成因和预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农孟松  翟丽萍  屈梅芳  赖珍权  梁维亮  祁丽燕 《气象》2014,40(12):1491-1499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3月27-28日发生在广西的一次飑线大风天气过程进行跟踪及监测预警,对其大尺度环流背景、雷达回波特征以及灾害性大风形成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是由高空冷槽与地面高压后部形势所引起的;假相当位温、T-logp图等分析表明广西上空具有较好的热力、动力条件;地面辐合线触发初始对流活动;发展成熟的飑线地面气压场上存在雷暴高压、飑前低压和飑后低压等中尺度特征;飑线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在地面高压前侧气压梯度大值区和飑线的断裂处;雷达图像上中层径向辐合、反射率因子核心和中层风速大值区逐渐降低以及垂直风廓线图中低层风的转变等特征信息对地面大风天气临近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降水粒子的拖曳作用和飑线的快速移动都对地面大风的产生及增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2.
为了在缺少雷达观测的地区开展对流临近预报,利用光流法和半拉格朗日外推法进行了卫星云图外推实验,同时利用无辐散约束改进光流矢量来避免云图辐散失真。(1) 光流法反演的风场能够准确反映出台风涡旋环流结构,采用半拉格朗日方案进行外推,可以保持云系的旋转特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精度,但随着外推时间的增加光流矢量中的噪声会导致云图辐散失真。(2) 无辐散约束减少了风矢量杂乱无序现象,弥补了缺失的光流,还能对风速进行平滑,使风速空间梯度更平滑。(3) 用改进后的风场进行外推,避免了云系辐散失真,在保持其形态不被破坏的同时,还能减少云团TBB虚假增长。(4) 检验表明改进后的外推预报方案,具有更小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提高了4%,临界成功指数提升了9%。  相似文献   
943.
强震区岩体动力破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智  戚炜  门玉明  彭建兵 《岩土力学》2005,26(11):1841-1844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区存在大范围的岩体破坏现象。在详细调查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及区域地震动力作用基础之上,提出了地震动力作用与岩体破坏现象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动力模拟试验分析、证明了岩体破坏现象与历史上该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目前的工程地质条件下,一旦发生强度较大的地震活动,坝址区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会更大,对拟建的水利工程设施将产生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44.
蔡鹏  岳雄  李笑瑜  艾慧丽  戚文杰  杨文杰 《北京测绘》2021,35(11):1484-1488
以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无人机航测实践教学模式,分为基本能力实训和强化能力实训.基本能力的外业实训通过无人机地面站设置2D航线以获取垂直影像,内业实训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网格系统(Digital Photogrammetric Grid,DPGrid)软件生产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数字线划地图(Digital Line Graphic,DLG),Pix4Dmapper软件生产数字地表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DOM,DPGrid软件分模块按步骤执行且人机交互多,更适合学生基本能力的实践教学;强化能力的外业实训通过无人机地面站设置3D航线以获取倾斜影像,内业实训通过Agisoft Metashape和ContextCapture软件进行倾斜影像处理,生产3D模型,ContextCapture软件的三维重建效果好,Agisoft Metashape软件的分模块按步骤执行过程详细,更适合学生强化能力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945.
以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铁站基坑观测数据为例,开展了小波及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研究。首先采用小波阈值去噪方式对纵向观测线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依据信噪比最高以及均方根最小判别原则进行判别,实验表明,小波1层分解、软阈值方式、sym4小波基函数、rigrsure阈值原则、scal=sln为最佳组合方式。然后,给出基坑变形小波-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最后对小波去噪前后的数据进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处理并与小波变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946.
赵琳娜  刘琳  刘莹  齐琳琳  田付友 《气象》2015,41(6):685-694
利用淮河地区652个站点日降水量和参加全球交互式大集合预报计划的中国T213集合预报系统24 h累积降水预报,建立了新的集合预报评分中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模式检验的观测资料处理中考虑不确定性的思想,构建了观测概率法和观测百分位法的观测资料处理方法.本文方法和通常数值预报检验观测资料处理方法的模式检验对比分析表明:采用了观测概率法和观测百分位法处理降水观测后,五个降水阈值预报Brier评分检验表明,新的观测资料处理方法使预报的Brier评分分值下降,即预报性能得到提高,尤其在中低降水阈值区域较为明显.Brier技巧评分可靠性和分辨性的分析表明,模式五个降水阈值预报都有预报技巧.新的观测资料处理方法普遍提高了五个降水阈值预报的分辨性,但是降低了可靠性.本研究结果对在今后集合预报评分方法中考虑观测资料不确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对集合预报降水的评估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7.
融入超像素分割的高分辨率影像面向对象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分类中容易受分割参数的影响、分类精度不稳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入超像素分割的高分辨率影像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算法对原始影像进行聚类生成超像素影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形网络演化方法(FNEA)进行多尺度分割生成同质性对象,最后利用最邻近分类方法进行地物分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易受多尺度分割参数的影响,分类效果稳定,而且分类精度明显高于传统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8.
张长敏  齐干 《城市地质》2015,(Z1):117-121
通过多年参与北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发现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过程中,技术人员对有些建设项目的重要性把握不准,从而影响评估级别。因不同评估级别的评估报告技术要求不一,因此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划分正确与否,最终影响评估报告的质量。本文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DB11/893—2012)为基础,结合相关标准和北京地区的实际,修改了北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案,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49.
滇西腾冲新岐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滇西腾冲地区含矿花岗岩特征、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与成岩关系,以及花岗岩在区域构造上的意义,对腾冲新岐地区古永岩体与新岐岩体开展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两岩体均具有高硅、高钾、富碱、富铝、低钛等特征。其CaO/Na2O、Rb/Ba、Rb/Sr值反应其源岩为富黏土质砂岩,微量及稀土特征差异表明其具有不同的结晶演化过程。锆石U-Pb定年获得古永岩体的成岩年龄为62.9±1.9Ma,新岐岩体的成岩年龄为61.9±1.4Ma,表明二者应为同时或近乎同时侵入于该地区,在形成年代上无明显界限。在区域上,两岩体成岩年龄与冈底斯林子宗火成岩年龄60~64.47Ma相当,是冈底斯东南缘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初始碰撞的响应。  相似文献   
950.
文章以方山口U-V型非常规铀资源为研究对象,对该区矿化层和赋矿围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U、V呈明显正相关;在铀多金属矿化层中,与超基性岩浆有关的Cr、Co、Ni元素超常富集;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中呈现弱Ce负异常,Eu正异常;矿化层与围岩分析数据在ω(La)/ω(Yb)-∑REE图中投影点落在玄武岩区内。研究认为,方山口铀钒型非常规铀资源形成于早寒武世裂谷环境,在同沉积海相黑色岩系形成的同时,伴随着海底喷流作用,U、V多金属矿化层的形成可能与受超基性岩浆作用影响的热水作用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