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746篇
测绘学   345篇
大气科学   218篇
地球物理   357篇
地质学   1169篇
海洋学   355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23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攀西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研究回顾与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攀西地区晚新生代沉积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演化历史及其周缘环境响应、中国第一第二阶梯地貌格局演变和高原东南缘水系变迁的天然地质记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对该区晚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尤其是昔格达组和大箐梁子组的研究历史、岩性内涵、形成时代、古地理与古气候意义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在此基础上对晚新生代冰碛物记录的冰川发育过程、青藏高原东南缘新构造运动和隆升历史、水系格局变迁等过程进行了评述。针对该区晚新生代沉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歧,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认为在详细的地层学和地貌学等综合研究基础上开展高精度的年代学研究是当前攀西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2.
本文以2021年5月长江口南北支采集的表层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氢、氧同位素,溶解有机碳(DOC)浓度,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参数,探讨了夏季长江口北支、南支(北港、北槽、南槽)水体溶解有机质的组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沿长江下游到河口近海,南、北支DOC浓度分别为1.68±0.16 mg/L和1.46±0.31mg/L,CDOM的吸光系数a350分别为2.37±0.61 m-1和1.59±0.24 m-1。南支整体具有“高类腐殖质、低类蛋白”的特征,北支则具有“低类腐殖质、低类蛋白”的特征,这可能与南北支的径流量差异有关。在南北支不同分汊河道(北支、南支北港、南支北槽和南支南槽)中,南槽和北支有类似的海水入侵特征,但南槽具有较强的类蛋白组分输入,而南支北港和北槽样品间无显著差异,均表现为河流有机质为主的特征。对比2011年长江南北支DOC和CDOM数据显示,作为长江主河道的南支在2021年无明显变化,而北支有显著的变化。这些结果综合表明长江口DOM的变化格局可能受水动力条件(径流量)、人类活动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比较全...  相似文献   
143.
基于波致应力计算中对海浪谱和波浪增长率公式的敏感性分析,选择适当的波致应力近似求解方法,计算和探讨了太平洋波致应力的时空分布特征。敏感性分析中,选择了4种常用的波浪增长率公式和3种经验解析海浪谱。推导了计算波致应力的单波公式,并将其与JONSWAP谱积分公式和Elfouhaily谱积分公式进行比较,同时使用了由风速和有效波高资料构造的Elfouhaily谱积分公式计算太平洋波致应力。结果表明:Belcher等(1993)的波浪增长率计算公式估算的波致应力与实验数据吻合度较好,同时适用ERA-interim数据;当波龄小于1.2时运用Elfouhaily谱积分公式更合适,当波龄大于1.2时运用单波公式更快速有效;太平洋的波致应力分布与风场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009年1月、4月、7月和10月太平洋波致应力的季节性特征分析表明四个季节的西风带波致应力较其他地区都更强盛,而在时间变化上1月和10月为波致应力整体较为强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4.
海洋生态文明研究进展及其评价体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着眼点。本文全面梳理比较了国内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进展与实践探索,从概念内涵、应用领域、评价指标、示范区建设、实践经验五个方面梳理了现有研究,并采用重要性指数对现有研究中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及当前形势,构建了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5.
董标  蔡锋  金保明  刘建辉  雷刚 《海洋工程》2018,36(1):128-137
海滩排水管建设对海滩环境影响较大。以厦门会展中心连岛沙坝式排水管头工程影响海滩演变为例,研究连岛沙坝式海滩排水管头对海滩地形稳定性和沉积的影响。1)通过对研究区连岛沙坝式管头附近海滩10条剖面进行分析,研究管头附近海滩滩肩宽度、滩面坡度和单宽留存沙量等剖面形态变化特征。测量数据分析表明,无管头保护滩面高程降低,滩面坡度总体变陡,滩肩蚀退严重;受管头保护滩面高程上升,坡度变缓,滩肩宽度略有减小,剖面单宽沙量留存比例大于1。2)2012-2016年多期岸线及管头边界线变化结果表明,工程施工后,排水管身始终被沙体覆盖,一年后部分管头被沙体覆盖,最终管头被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3)会展管头附近海滩潮上带和高潮带沉积物自北向南运移,低潮带则相反;潮上带和中潮带上部沉积物从管头所在"连岛沙坝"向两侧海滩输移,而低潮带和中潮带下部输移方向相反。沉积物粒径由岸向海逐渐变粗,越靠近管头,沉积物粒径呈变细趋势。最后讨论了引起管头局部海滩地形地貌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6.
刘敦一  耿元生  宋彪 《地球学报》1997,18(3):226-232
冀西北地区出露的太古宙变质岩系是华北地台北缘麻粒岩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本区古老的地壳形成于2900Ma左右,为玄武质成分。古老地壳的熔融再造作用主要有两期,一期发生在2780~2761Ma期间,产生了研究区西部广泛分布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另一期发生在2561~2503Ma期间,形成在宣化-赤城一带广泛分布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此后,在2500~2400Ma期间发生了区域麻粒岩相变质改造,使部分岩石的同位素体系重新设置。  相似文献   
147.
搜集并整理武汉主城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控制性钻孔SPT-N资料,配合武汉市地震动参数小区划成果,采用规范法对各场地土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液化可能性进行判别。以液化指数作为分区指标并结合各场地坐标,绘制武汉主城区液化潜能分区图。分区图初步预测了罕遇地震发生以后,可能发生液化的区域及其严重性,且表明无论是分布面积还是液化潜能,长江右岸均大于长江左岸。通过与4次历史大震液化资料的对比分析,武汉主城区可能液化场地具有地下水位埋深浅、液化土层分布范围广、埋藏深度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8.
不透水面是衡量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京津唐城市群的不透水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量化城市群扩张过程及其影响,对该区域多城市协调发展及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高分辨遥感影像、生长季及落叶季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夜间灯光数据等,采用分类和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Regression Tree, CART)算法,构建了适于京津唐地区不透水面盖度提取的技术方案,获取了京津唐地区1995-2016年共5期地表不透水面盖度专题信息,并分析了地表不透水面的时空演变规律,结论为:① 适于京津唐地区不透水面盖度提取的CART算法的最佳输入变量组合为:生长季和落叶季的Landsat TM图像以及对应的夜间灯光数据;其次为生长季Landsat TM遥感图像和夜间灯光数据组合方案。利用该组合方案,ISP估算输出结果的交叉验证精度R值可以达到约0.85,可以满足地表不透水面纵向对比分析的需要。② 从地表不透水面总面积数量值来看,1995-2016年京津唐主体城市区域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其中2011-2016年地表不透水面积增加愈加明显;③ 从地表不透水面盖度值的高低来看,1995-2016年京津唐中、高盖度不透水面的占比都是在不断增长的,低盖度不透水面占比存在少量下降现象,且京、津、唐3城市的主体城区各阶段变化差异较大,反映出了各城市扩张具有各自不同的时空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49.
基于BDS、GPS系统的星座结构,对当前的BDS二代导航系统(BD2)、全部建成后的BDS系统在极地科考站(黄河站、昆仑站、中山站、长城站)和北极圈的可见卫星数、DOP值、定位精度等进行评估,并将建成后的BDS、GPS及其组合系统在南/北极的基本定位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前的BD2只实现了极地的部分覆盖,对极地提供导航定位的能力有限,大范围内的定位精度大于30.0 m; BDS在极地的定位精度将与GPS相当,可见卫星数可达13颗左右,PDOP值优于1.6,定位精度优于8.0 m;GPS/BDS组合后在极地的PDOP值优于1.4,定位精度优于6.0 m。
  相似文献   
150.
山西中部小两岭组火山岩的铷—锶同位素年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采样位置及其概况 二、测定方法和测量结果 三、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