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4篇
  免费   851篇
  国内免费   1233篇
测绘学   594篇
大气科学   625篇
地球物理   752篇
地质学   2194篇
海洋学   592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360篇
自然地理   634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水化学资料的研究,探讨了十红滩铀矿床含矿含水层高矿化度地下水的成因,分析了高矿化度水对铀溶解迁移的影响及碳酸盐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2.
对改进初始强迫风场后的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预报性能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1)耦合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预报能力小于80年代;提前0~5个月的耦合模式预报能力小于同期持续预报能力,之后则相反;耦合模式对Nino3区指数预报能力最强。2)在1997/1998年El Nino事件期间,耦合模式对东太平洋SSTA场预报能力大于其对中西太平洋SSTA场的预报能力,且提前0~2个月之后的耦合模式对东太平洋SSTA场预报能力远远大于持续预报。  相似文献   
43.
主要就GPS高程转换进行研究,对二次曲面模型、多面函数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进行了研究,研制开发了具有数据输入、编辑、计算、分析与输出功能的GPS高程拟合转换系统,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分析,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4.
胜利油田孤岛油区馆陶组上段沉积结构单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构单元分析法(Architectural-Element Analysis)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古代河流沉积研究.本文首次根据钻孔资料分析胜利油田孤岛油区馆陶组上段5~1+2砂层组河流沉积的结构单元.该段5~1+2砂层组岩石类型简单,可分为11个岩相类型.根据界面特征、岩相组合、内部几何形态、外部几何形态和垂向剖面特征等划分出6个结构单元:河道滞流沉积(CHL)、侧向加积砂坝(LA)、天然堤(LV)、决口扇(CS)、决口水道(CR)和洪泛平原细粒(FF).其中洪泛平原细粒(FF)、决口扇(CS)和侧向加积砂坝(LA)结构单元最为发育,其次是天然堤(LV)和决口水道(CR)结构单元,而河道滞流沉积(CHL)结构单元则不甚发育.决口扇(CS)结构单元是馆陶组上段砂体发育的主要单元之一,且富含油气资源.因此,进一步加强决口扇的研究对油气资源的勘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5.
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床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文章分析了安徽月山矿田夕卡岩型矿床形成过程中水岩作用的类型和特征。估算和讨论了水岩作用过程中的质量-体积变化和动力学问题。结论认为:水岩作用对流体成矿系统中夕卡岩和蚀变矿化作用的发生、发展,成矿流体的形成,成矿物质的富集,矿床定位等具有重要意义;水岩作用的水岩比值(W/R)小于0.1;夕卡岩和矿化蚀变分带是开放体系一系列溶解沉淀波反应前锋发生水岩反应后矿物和元素组合的时空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地震带与盆地格局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乔秀夫 《地学前缘》2002,9(3):141-149
地史中发生的强地震事件在地层中留下固定的记录 (图 1~ 3) ,这些记录在区域上呈带状分布 ,代表地史中的地震带。中朝板块元古宙目前可识别出两个板内地震带 (图 5 )。中元古代板内地震带 (170 0~ 12 0 0Ma)西起太行山北段 ,经燕山山脉、辽宁西部、穿越辽河平原至辽宁北部的泛河流域分布 ,即燕山—泛河地震带 ,现今呈NEE向延伸。新元古代震旦纪地震带沿吉林南部、辽东半岛、山东中部及苏皖北部现今呈NNE走向分布 ,即古郯庐地震带 (6 5 0~ 6 0 0Ma)。上述两个板内地震带是元古宙不同时期超大陆裂解的响应。中元古代与新元古代两个不同方向的地震断裂带分别控制着两个时期的盆地边界。燕山泛河地震断裂带构成中元古代海盆南界 (指现在的位置 ) ,形成向北开放的海域。古郯庐地震断裂带将中朝板块裂解为华北块体与胶辽朝块体。古郯庐地震断裂带构成震旦纪海域的边界 ,震旦纪海盆通过朝鲜半岛与当时的外海相连接 ,华北块体则为陆源剥蚀区。文内四幅古地理图 (图 6~ 9)是以地震灾变思想为指导 ,以新的地层研究、对比为基础编制的 ,侧重反映了盆地的格局及其变化。根据地震、同沉积断裂新的思路 ,可提供地质学家重新认识与解释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因 ,它们的成矿元素均来自地球深部而非地表风化作用。文中编制  相似文献   
47.
华北板块北缘活动带元古宙构造岩片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新的研究证实 ,华北板块北缘残存一条元古宙构造岩片堆集带 ,包括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等多期构造岩片。并相伴有 180 0Ma±、140 0Ma±、10 0 0Ma±、6 5 0Ma±的花岗岩类的侵入活动和构造变质成矿等热事件的年代记录 ,并在华北板块北部金镶边带中保存了相一致的信息 ,揭示了它们是陆缘多期拼贴造山的产物。这为超大陆旋回 ,特别是元古宙两次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及其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野外实验园地 ,并为元古宙、特别是古元古代大陆的增生及Rodinia超大陆在北半球的存在或构造响应提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8.
新疆伽师及邻近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的GPS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精度数据软件对伽师及邻近地区的GPS监测网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基线精度达到了 10 - 8~ 10 - 9) ,获得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 .结果表明 ,伽师及邻近地区在印度板块的推挤作用下 ,地壳正快速缩短变形 ,主压应力为近南北方向 .各地块运动速率不同 ,平均应变率为 0 .0 4× 10 - 6 /a .  相似文献   
49.
 The null distribution of the lag-k sample ser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k , k=1,2,3) was investigated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For a time series with normal, exponential, Pearson 3, EV1 (Gumbel), or generalized Pareto (GP) distribution type, the null distribution of its r k can be approximated by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mean −1/(nk) and variance 1/(n−1). But for a time series with the lognormal, EV2 or EV3 (Weibull) distribution type, the null distribution of r k is skewed distributed. In such cases, a simulation technique is suggested to construct percentile confidence intervals at a given significance level.  相似文献   
50.
 The non-parametric Mann–Whitney (MW) statistic test has been popularly used to assess the significance of a shift in median or mean of hydro-meteorological time series. It has been considered that the test is more suitable for non-normally distributed data and it may be not sensitive to the distribution type of sample data. However, no evidence has been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s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ower of the test in various circumstances by means of Monte Carlo simul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ower of the test is very sensitive to various properties of sample data. The power depends on the pre-assigned significance level, magnitude of a shift, sample size, and its occurrence position within a time series; and it is also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variation, skewness, and distribution type of a time series. The bigger the magnitude of a shift, the more powerful the test is; the larger the sample size, the more powerful the test is; and the bigger the variation within a time series, the less power the test has. The test has the highest power if a shift occurs at the midpoint of a time series. For the samples with different distribution types, the power of the test is dramatically different. The test has the highest power for time series with the extreme value type III (EV3) distribution while it indicates the lowest power for time series with 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