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1篇
  免费   735篇
  国内免费   1298篇
测绘学   580篇
大气科学   443篇
地球物理   570篇
地质学   2338篇
海洋学   515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48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71.
非均质软土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的极限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会来  黄茂松  王卫东 《岩土力学》2008,29(10):2719-2724
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土体非均质以及软土地区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稳定性的特点,将极限分析上限方法应用于非均质软土基坑抗隆起稳定分析计算中,讨论了极限分析方法的适用性问题。选用Prandtl机构建立了非均质软土地区基坑抗隆起稳定分析的运动许可速度场,根据速度场推导了极限分析上限方法的计算公式。讨论了该方法中土体强度、基坑宽度、支护墙体入土深度、基岩埋置深度等因素对坑底抗隆起稳定的影响。通过几个工程的计算与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72.
广西平果县果化生态重建示范区面积600hm^2,为典型岩溶峰丛洼地,居民贫困、石漠化严重。2001年以来,通过详细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建立了适合峰丛洼地地貌结构特点的复合型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开发20多种乡土树种,人工诱导封山育林310hm^2,开发表层岩溶泉、岩溶天窗和隐伏岩溶管道水资源每年1万多立方米,引进了多种优质高效果树和药材,培植了生态产业,在土地整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措施对岩溶土壤进行了改良,在开发引进多种适宜优质牧草的基础上发展家庭养殖业,提高了生态和农业生产的效果和效率,不但石漠化得到治理,峰丛洼地生态逐步恢复,而且农民纯收入年均增加20%,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3.
使用NCEP数据分析新疆于田地震前异常增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为监测地震异常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分析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7.3级地震前一个月的NCEP数据,发现2月18日06时(UTCS世界标准时间)在震中附近的断层带上出现温度异常,随后异常持续并向震中位置靠近。20日18时,异常区域完全覆盖震中位置,增温幅度达到7 K。21日12时异常结束。分析表明:温度异常区域与断层分布具有一致性,增温中心对应未来震中位置,增温幅度和发震震级可能存在对应关系,这对预测地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4.
全球风险和脆弱性评估方法及其尺度转换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上采用一系列指标,从全球的、区域的视角测度风险和脆弱性的工作不断增多.从全球尺度看,风险和脆弱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UNDP的灾害风险指数、哥伦比亚大学的热点项目,以及哥伦比亚国家大学环境研究所开发的美洲项目;从区域尺度看,以GTZ和印度尼西亚社区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基于社区的风险指数最为典型.通过国际主要文献的综述,介绍了几种主要评估方法的目标、框架、测算指标和基本要求,分析了这些评估方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指出了不同方法在空间尺度降次、升级转换过程中的不足和难点.  相似文献   
975.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主导产业一直是地理学与经济学共同研究的热点,已有的各种选择方法广泛应用于不同等级地域单元主导产业的确立和培育.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区域内涵发生变化,区域主导产业呈现出新的特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也在快速发展.其方法体系正在形成.文章总结了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归纳出13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根据选择基准的特点划分了两类选择模型:单基准模型和多基准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其中比较典型的DEA模型、钻石理论修正模型、灰色聚类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DEA模型能较客观精确地分析区域主导产业:钻石理论模型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是今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发展的新方向:灰色聚类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是现有较准确刻画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模型.但目前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与方法都不完善,从发展趋势看,基于功能分区理论和GIS技术的研究应用将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976.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除了月球外,人类尚无法直接通过航天器获得太阳系其他天体的岩石样品,直到目前,采集降落到地表的陨石是获得地外岩石样品的唯一手段。陨石保存了太阳星云凝聚、行星堆积、地球等类地行星熔融分异等全部过程的信息。同地球上其他资源相比,陨石极为稀少而珍贵。自1969年日本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大陆和山脉的蓝冰上发现9块陨石以来,人们认识到南极冰盖有利于陨石的长期保存,并存在陨石的独特富集机制,日本、美国、中国、欧盟等各国南极考察队共在南极大陆找到了约40000块陨石。南极大陆成为地球上迄今为止发现陨石最集中的区域。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首次于1998年在距中山站400多公里的格罗夫山地区发现4块不同类型的陨石,并确认格罗夫山地区是一个新的陨石富集区。在随后的1999—2006年,共派遣了3支考察队,在格罗夫山地区找到9830块陨石,使我国的陨石拥有量跃居世界前列。经过4次格罗夫山综合考察,我国共收集到南极陨石样品9834块。为了汇集采自极地的珍贵样品和标本,由国家海洋局所属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持,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等下属的若干研究机构共同发起建设了“极地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根据极地主要标本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平台由一网五库组成...  相似文献   
977.
根据已有的含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理论研究成果,开发了含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能力评估软件EAC-RCSW. 通过在一个工程实例中的应用,证明该软件既能对结构进行抗震能力定量评估,又能通过它详细了解结构单元的抗震特性.将本软件与ETABS软件相结合,使结构的评估过程完全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从而有助于含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能力评估工作的普及和开展.  相似文献   
978.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特征及其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的观测与研究震例,分析研究了一些著名水库诱发序列的地震活动特征,并根据水库诱发地震随水库蓄水时间的变化,把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归纳为迅速响应型、延迟响应型和混合响应型三类,分析讨论了这三类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方法研究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79.
针对当前炮弹引信检测手段的效率低,而且还需要检测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的缺点,本文以榴-5引信为研究对象,给出了一种基于ICT的扫描图像的自动检测算法。该算法根据榴-5引信解脱保险前后相关断面中的圆形凹槽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分别在两个截面的重建图像找到圆形凹槽图像区域,计算出区域重心值,进而比较两组区域的重心值是否相等,从而判断该引信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检测手段的缺陷,而且检测准确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980.
弹性波正演模拟中PML吸收边界条件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臻  任培罡  姚姚  张才 《地球科学》2009,34(4):658-664
在弹性波有限差分正演模拟中, 完全匹配层(PML) 吸收边界条件是使用广泛、吸收效果最好的吸收边界条件.在目前的两种PML实现方法中, 分裂形式的完全匹配层(SPML) 方法计算存储量大、编程实现复杂; 非分裂形式的完全匹配层(NPML) 方法计算效率低、计算过程复杂.针对传统PML吸收边界条件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推导出了一种简洁有效的非卷积实现的NPML吸收边界条件, 既不需要对场分量进行分裂, 也不需要做复杂的卷积运算.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实现的NPML吸收边界条件不仅具有良好的吸收衰减性能, 而且计算方程简单, 编程实现容易, 占有内存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