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6篇
  免费   799篇
  国内免费   1285篇
测绘学   594篇
大气科学   443篇
地球物理   583篇
地质学   2406篇
海洋学   535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71篇
自然地理   51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Shale gas has currently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during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Fractures in shale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nrichment and preservation of shale gas. This work studied the developmental period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ectonic fractures 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in the Dingshan area of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 based on extensive observations of outcrops and cores, rock acoustic emission (Kaiser) experiments,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of fracture fill inclusions, apatite fission track, thermal burial histor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racture types of the Longmaxi Formation include tectonic fractures, diagenetic fractures and horizontal slip fractures. The main types are tectonic high-angle shear and horizontal slip fractures, with small openings, large spacing, low densities, and high degrees of filling. Six dominant directions of the fractures after correction by plane included NWW, nearly SN, NNW, NEE, nearly EW and NW. The analysis of field fracture stage and fracture system of the borehole suggests that the fractures 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could be paired with two sets of plane X-shaped conjugate shear fractures, i.e., profile X-shaped conjugate shear fractures and extension fractures.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geological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experimental testing techniques indicates that the tectonic fractures 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have undergone three periods of tectonic movement, namely mid-late Yanshanian movement (82–71.1 Ma), late Yanshanian and middle Himalaya movements (71.1–22.3 Ma), and the late Himalayan movement (22.3–0 Ma). The middle-late period of the Yanshanian movement and end of the Yanshanian movement-middle period of the Himalayan movement were the main fracture-forming periods. The fractures were mostly filled with minerals, such as calcite and siliceous.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of fracture fill inclusions was high, and the paleo-stress value was large; the tectonic movement from the late to present period was mainly a slight transformation and superposition of existing fractures and tectonic system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ectonic analysis and theory of geomechanics, we clarified the mechanism of the fractures 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and established the genetic model of the Longmaxi Forma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echniques of the fracture-phase study could be effectively use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marine shale gas fractures in the Sichuan Basin.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shale gas in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162.
甘肃白银厂矿田是我国著名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地,赋矿岩石主要为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凝灰岩)。文章通过对白银厂矿区酸性火山岩的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发生了低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镜下可见明显的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作用,造成了岩石K、Ca、Na、Rb等活泼元素的迁移;2)岩石具有高硅、低钛、弱铝、贫镁,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以及明显的Sr、P、Ti、Eu的负异常和Th、U、Pb正异常特征,表明本区酸性火山岩可能为下地壳基性岩重熔的产物,源区存在斜长石、磷灰石以及钛铁矿等矿物的残留,并且岩浆在演化过程中经历过围岩的混染与弱的分离结晶作用;3)结合北祁连的区域构造演化、岩浆活动以及本区火山岩的年代学资料,认为该酸性火山岩可能处于由岛弧向弧后盆地过渡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63.
文章通过大量岩芯、铸体薄片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对准噶尔腹部石西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储层进行了详细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有基质溶孔、气孔或杏仁体溶孔、角砾间溶孔、微裂缝和裂缝等,其中与裂缝连通的各类溶孔占主导地位;在岩石分布上以集块岩、条带状熔岩、角砾熔岩和致密凝灰岩为主,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则相对较少;储层物性主要表现为高孔低渗,只有裂缝具有较高的渗透率,且裂缝以高角度缝和直立缝为主。研究还发现,岩性岩相、裂缝和风化淋滤作用是影响该风化壳储层的主要因素。区内油层主要聚中在构造高部位、靠近断裂带和有利岩相区域;油层分布在离石炭系风化壳顶面25~150 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4.
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将共同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共同市场主体发电企业带来经营和发展挑战。在考虑碳成本的基础上,采用发电机组经济性影响模型,定量分析了碳市场不同发展阶段对发电机组发电成本的影响,定量评价不同能源结构投资收益经济性,以及对集中竞价市场出清顺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偿配额比例和碳价增加,碳成本占发电成本比例逐步攀升,燃煤机组碳成本占发电成本比例最高将达29%,燃气机组此比例达6%;在设定碳市场高比例配额有偿分配和高碳价情况下,煤电和气电单位发电收益逐步降低甚至出现亏损,远低于可再生能源,推动投资逐步向清洁高效火电机组和可再生能源倾斜;碳成本将成为竞价市场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并影响发电机组出清顺序,进一步巩固高效率、低排放机组在集中竞价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5.
针对广西地区探空站稀少,难以获得精确的T_m问题,GGOS atmosphere提供了利用ECMWF的相关资料计算而得到的时间分辨率为6h(UTC 00:00:00,06:00:00,12:00:00,18:00:00)、空间分辨率为2.5°×2°的全球T_m格网数据可以在没有气象数据的情况下获得较高时空分辨率的T_m,该文利用GGOS atmosphere T_m格网数据对广西地区4个探空站插值T_m,并用无线电探空数据计算的T_m检验其精度;对误差进行分析后,选取最优小波基与尺度对其残差去噪,利用去噪后得到的曲线建立T_m的改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插值T_m经基于小波去噪的模型改正后,其RMSE为1.29K;Bevis模型的RMSE为10.71K;GPT2_1W模型的RMSE为3.56K;改正模型精度优于传统模型,可以达到地基GPS反演GNSS-PWV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6.
对TEQC软件的原理及其强大的功能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实例进行试验验证。对TEQC软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验证了TEQC软件在GPS数据预处理和质量检核中的作用,并且能更有效地提高观测基线的数据质量,这给基线的后续处理和最终点位结果的求解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并且对TEQC软件的实际使用进行了更为立体的介绍,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经过TEQC软件预处理的GPS基线向量的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7.
孟伟  隋风贵  郝雪峰  张守鹏  秦峰  伍松柏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07-67z1108
正碳酸盐矿物是砂岩储层中主要的成岩产物之一。碳酸盐胶结物较为活跃,其溶蚀及沉淀广泛发育于砂岩储层内。碳酸盐的溶蚀及沉淀是砂岩储层改造的重要成因之一。明确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机制对预测深部储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采用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明确碳酸盐胶结物的产状。对不同产状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8.
陕南西乡微体化石对于研究寒武纪大爆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前人研究大都局限于微体古生物的研究,而化石的成岩背景以及古环境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文通过测试主微量稀土元素及氧同位素来分析研究区的古沉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区域的空白。研究手段虽然在地化领域比较常见,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富含小壳化石的“宽川铺段”及其上、下地层的微量元素Sr/Ba、Ni/Co、Sr/Cu、Rb/Sr、Mn/Fe等比值及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氧同位素特征的综合研究发现,研究区灯影组顶部环境为缺氧状态到宽川铺段弱氧化状态再到郭家坝组底部缺氧状态的海相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较弱,水体先上升后下降;上白云岩段、宽川铺段是较为温暖的气候,且比郭家坝组底部气候干旱。这对于研究该区寒武纪梅树村期的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9.
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研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难点和重点,它是解决地球深部动力学、地貌地形演化和气候变化等各部分相互关系的一个关键突破口。目前以古生物和氧同位素为代表的各种古高度计被用来重建青藏高原新生代的古高度历史,但是不同的研究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关于青藏高原何时隆升到现在的海拔高度存在晚上新世、晚中新世和始新世等不同认识。因为古高度结果的差异,所以对于青藏高原新生代的构造隆升过程和动力机制也存在大的争议。本文首先详细的阐述了部分古高度计的应用原理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收集总结了78条青藏高原古高度研究的成果,梳理了目前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前高原古高度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即地层年代学、氧同位素和古生物古高度计结果的协调、“以点带面”、区域研究程度差异较大、替代性指标的多解性、古纬度影响、地质时期温度递减率的不确定性、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特点和问题。最后就存在的特点和问题指出在恢复青藏高原新生代古高度时所需要完善和注意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注重地层年代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0.
云量对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能量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云量对冰川表面能量平衡(SEB)的影响,利用架设在老虎沟12号冰川(简称12号冰川)消融区(4 550 m a.s.l.)的自动气象站资料,结合能量平衡模型计算各能量分量并分析其季节变化,通过云量参数化方案获取云量因子并量化其对冰川表面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净短波辐射为冰川表面主要的能量来源(92%),净长波辐射为主要能量支出(61%),二者均受云量影响,但云的短波辐射效应更强(-37 W?m-2)。云量通过影响辐射收支和湍流通量进而影响冰川表面能量收支,随云量的增加,冰川表面获得的能量减少,冰川消融速率降低。与其他区域的冰川表面能量收支对比,除地理位置、反照率、气温等因素外,海拔和云量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