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 T10 6数值预报产品及实时温度 ,建立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制作全区 89站 2 4 - 72小时最高、最低温度预报业务系统 ,对使用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成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92.
以氧化铁红粉末为载体,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了Fe2O3-TiO2光催化剂。用XRD、TEM等对催化剂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对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了催化剂的投加量、光照时间以及起始浓度、pH值、回收方法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酸性大红染料废水光降解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铁红粉末负载TiO2催化剂有很好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并可以多次回收重复使用,在投加量为0.4g/L的条件下,光催化效果最好,1h后的脱色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93.
运用美国生产的高密度电法仪器对峪耳崖金矿区16~28线进行了测量。该仪器可同时测得视电阻率和视充电率2种数据,并可自动成图和地形改正。通过高密度电法工作圈定了地表较浅部的矿化异常区,除主要矿化异常赋存于岩体接触带外,在灰岩中也发现高极化异常区,表明在灰岩地层内也存在金属硫化物矿化现象,这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钻探结果确定该矿区异常区有2种类型,即高阻高充电异常和低阻高充电异常,主要分布在岩性的接触带附近,尤其是内接触带。  相似文献   
94.
The Middle Devonian Winnipegosis carbonate unit in south‐central Saskatchewan is partially to completely dolomitized. Two major types of replacive dolomite are distinguished. Microcrystalline to finely crystalline dolomite (type 1) displays nonplanar‐a to planar‐s textures, mimetically replaces the precursor limestone, accounts for about four‐fifths of dolomite phases volumetrically, and mainly occurs in the Winnipegosis mounds and the Lower Winnipegosis Member directly underlying the mounds. Medium crystalline dolomite (type 2) shows planar‐s to planar‐e textures, commonly occurs in the Lower Winnipegosis and Brightholme members, and decreases upward in abundance. The 87Sr/86Sr ratios of type 1 dolomite (0·70795 to 0·70807) fall within the estimated Sr‐isotopic range for Middle Devonian marine carbonates. Stratigraphic,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data constrain the formation of type 1 dolomite to hypersaline sea water in a near‐surface environment, after marine cementation and sub‐aerial diagenesis and prior to precipitation of the Middle Devonian Leofnard salts. Movement of dolomitizing fluids could be driven by density differences and elevation head. The shift to lower δ18O values of type 1 dolomite [?7·4 to ?5·1‰ Vienna Pee Dee Belemnite (VPDB)] is interpreted as the result of recrystalliza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during burial. Type 2 dolomite has higher 87Sr/86Sr ratios (0·70809–0·70928), suggesting that the dolomite probably formed from basinal fluids with an increased richness in the radiogenic Sr isotope. In type 2 dolomite, Sr2+ concentrations are lower, and Fe2+ and Mn2+ concentrations are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associated limestone and type 1 dolomite. Type 2 dolomite is interpreted as having been formed from upward‐migrating basinal fluids during latest Devonian and Carboniferous period.  相似文献   
95.
西南煤系地层软岩地区坡麓相斜坡软土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西南内昆、株六、水柏及六盘水枢纽等铁路勘察与施工中,在煤系地层软岩地区的山麓斜坡上常遇到一种特殊罕见的"坡麓相斜坡软土"(笔者简称),它是"陆相的饱水堆积物"而非"水相的水下沉积物"。这种土的物理力学特征与一般软土相似,同样具有天然含水量高(但一般不大于液限)、孔隙比大、高压缩性、低强度性、流变性、触变性等特点,并具有弱—中等膨胀性;常隐蔽于山麓斜坡地表较厚的硬壳层之下,非钻探或开挖揭露难以发现,且具有不连续、透镜状或鸡窝状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底部横坡较陡等特点;最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天然地基的不均匀性及非稳定性,对工程的危害较大。工程施工中常发生路堤基底滑移沉陷、路堑边坡滑坡与坍塌、桥涵地基承载力不足、基坑边坡溜坍等地质灾害或工程病害,整治难度较大。笔者结合工程实例,系统论述西南煤系地层软岩地区坡麓相斜坡软土的分布、成因、定义、分类、物理力学特征及其工程特性,并对其命名问题进行探讨,对指导工程实践,防止工程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分析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软体部的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较高 ,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量的 33 2 %。粗脂肪和脂肪酸含量丰富 ,特别是EPA和DHA总量占总脂肪酸的 2 6 0 1 %。除富含Ca,Mg ,Fe等无机元素外 ,Se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97.
软岩填筑高速铁路路堤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全风化及强风化软岩岩块作为高速铁路路堤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得出了模型路堤基床系数K30、变形模量Ev1和变形系数Ev2等物理力学材料参数。采用Drucker-Prager材料有限元理论,分析了路堤在竖向准静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值和实测值较吻合,其对软岩岩土填筑路堤设计、施工与质量控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8.
对中德合作“太阳号”95航次的17954柱状样上部11.2m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与化学元素分析,获取了大约22万年来东亚季风在南海越南岸外上升流区演变的沉积与地球化学记录。结果显示,该站位沉积物颗粒较细,为典型的半深海型沉积,颗粒大小主要为2~8μm,几乎没有大于63μm的颗粒。不同粒径的沉积物含量及中值粒径大小呈现出明显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冰期时,中值粒径较大,介于8~63μm间的颗粒明显增多,指示了干而冷的冬季风加强;间冰期时,2~8μm的细颗粒为主要成分,反映冬季风减弱而夏季风加强。研究认为沉积物粒度的变化与冰期一间冰期旋回的海面变化有关。与生产力有关的Sr和Ba两个元素的含量总体在间冰期时增加,Ba/(Zr Rb)可以指示生产力变化,Sr/(Zr Rb)反映了碳酸盐含量变化。在间冰期Ba/(Zr Rb)值较高,显示了海洋生产力较高,指示了较强的夏季风。17954孔的Ba/(Zr Rb)呈现较强的2万年岁差周期变化,在氧同位素3期呈现最大值,指示了该时期夏季风特强。  相似文献   
99.
利用NCEP FNL资料、FY-2E云顶亮温、常规观测及加密自动站降水量等资料,以及高分辨率中尺度模式WRF V3.3的模拟结果,结合对流涡度矢量方程对2011年6月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再现了该次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该过程主要受地面低压及梅雨锋锋面系统的控制和影响,其中6月14-15日为所选暴雨个例最旺盛的阶段,且该时段伴随梅雨锋上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发展和梅雨锋锋生。对流涡度矢量及其垂直分量的倾向方程的诊断分析表明,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的局地变化主要受非绝热加热项的影响;而非绝热加热与次级环流和梅雨锋锋生的关系说明中尺度对流活动与梅雨锋锋生存在类CISK机制的反馈关系。因此,对流涡度矢量,特别是其垂直分量可以用来诊断和揭示伴随非绝热加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与梅雨锋锋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
分别对ITRS/J2000转换过程中的极移/潮汐章动、常数偏差矩阵等误差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分析季节变化、太阳活动、地磁活动等对坐标转换精度的影响。对2019年的IGS精密星历数据进行ITRS地固系转J2000惯性系坐标分析表明,潮汐章动造成的坐标转换误差为0.44 m,春季坐标转换误差(0.23 mm)是其他季节的约3倍;常数偏差矩阵对坐标转换误差可造成1.7 m的影响。对中性大气掩星反演的轨道转换加入误差改正项进行分析表明,潮汐章动和常数偏差矩阵对反演的温度产品分别造成0.09 K和0.19 K的误差影响。建议在进行GNSS无线电掩星反演中采用潮汐章动的高频改正,并且在ITRS/J2000转换过程中推荐将常数偏差矩阵进行旋转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