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8篇
  免费   638篇
  国内免费   890篇
测绘学   460篇
大气科学   306篇
地球物理   460篇
地质学   1630篇
海洋学   577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207篇
自然地理   36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地质雷达在不同岩性介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3个勘察实例,阐述地质雷达技术在花岗岩、石灰岩及砂岩等不同岩性介质中探测断裂、岩溶和旧开采矿坑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2.
邱志明 《湖南地质》2001,20(2):106-110
攸县已探明煤、铁、铀、锑、石膏、石灰岩和矿泉水等30个矿种,主要开采煤、铁、石灰岩等优势矿产资源,拥胡各类矿山企业900多家,由于地质工作程度较底,资金不足,影响了矿业的规模开发和效益。因此,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兰村煤矿中深部及石膏等矿的勘探迫在眉睫。建议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和矿业秩序整治力度,加强矿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地质环境的保护,提高矿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搞好矿业的规模开发和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攸县矿业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3.
青城子地区煌斑岩与成矿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详细研究了青城子地区不同空间分布的煌斑岩,并且对蚀变煌斑岩和未明显蚀变煌斑岩进行了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工作。结果表明:煌斑岩具有幔源源区特征,又有壳源物质的混染特征;蚀变过程中,流体带来成矿元素Pb、Zn、Mo,带走Ti、Fe、V、Co、Ni元素;煌斑岩主量元素氧化物哈克图解呈现线性分布,说明它们之间具有演化趋势。大量钻孔中煌斑岩数量统计反映煌斑岩大致以青城子镇为中心,分别向二道→新岭→桃源、甸南→大地→小佟家堡子线性分布,这种分布与矿床/矿体分布规律相同,因此可以利用煌斑岩的分布规律指示矿床/矿体潜力分布区。  相似文献   
994.
内燃机性能指标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热效率和指示热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热效率概念 ,本文推导出了两种热效率之间相互换算的因子———“热效率修正因子”的计算式 ,应用该因子可以计算或预测内燃机实际循环的性能指标 ,计算结果与热计算结果吻合 ,该方法比热计算简单 ,适用于所有四冲程内燃机。  相似文献   
995.
笔者简要介绍了有关鸟类飞行起源的两种假说,即“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和“飞行的奔跑起源”假说,并根据近几年中国辽西发现的化石材料,对两种假说的立论依据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初步认为两种可能性均存在,但因奔跑而飞地的机制更为普遍合理,“上树”是一种可能的条件,但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96.
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与折返的时限及机制   总被引:49,自引:7,他引:42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形成是阿拉善板块、祁连微板块及柴达木一东昆仑板块在加里东期间汇聚和碰撞的结果。祁连微板块和柴达木一东昆仑板块之间的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于495~440Ma,是继南祁连洋壳向北俯冲于祁连微板块下形成增生的柴北缘火山岛弧带之后,陆壳深俯冲的产物。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是在祁连微板块及柴达木一东昆仑板块之间的“正向陆内俯冲”向“斜向陆内俯冲”转化过程中“斜向挤出”机制下折返的,开始折返年龄为470~460Ma,最后的折返时间为400~406Ma。折返构造很好地保存在超高压变质岩石中,并且记录了广泛的退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灌区水资源实时优化调配决策软件研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特点,在一定农作物种植比例条件下,将有限水资源分配给各种作物,进行非充分灌溉,使有效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并以模拟技术为手段,以控制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最低含水率为方法,结合降水的随机性,进行灌区优化配水过程设计及可实施自修正的灌溉决策软件研制。  相似文献   
998.
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模式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是国际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土地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求建立能够衡量土地质量变化的指标体系。介绍了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来源、基本概念、评价框架和研究计划。介绍了国际土地质量指标研究计划中提出的养分平衡、产量差额、农业土地利用强度与利用多样性、土地覆被、土壤质量、土地退化、农业生物多样性、水质量、林地质量、牧草地质量、土地污染等11项土地质量指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不足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有关部门在土地质量方面的研究趋势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9.
Serious soil erosion is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threatening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semiarid areas, especially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on soil and water loss is important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 strategy. Two sub-catchments: catchment A (CA) and catchment B (CB) with distinct land uses were selected to measure soil moisture, runoff and soil nutrient loss in Da Nangou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patterns on runoff and nutrient loss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soil moisture pattern by kriging and soil nutrients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unoff yield and soil nutrient losses between the two sub-catchments. With similar land uses, the CA produced an average sediment yield of 49 kg ha-1 and 22.27 kg ha-1 during two storm events. Meanwhile, there was almost no runoff in the CB with dissimilar land uses during the same events. Buffer zon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re-absorb runoff and to trap sediments in catchment with similar land use structure such as the CA. Moreover, land use management strategy aiming to increase the infiltration threshold of hydrological response units could decrease the frequency of runoff occurrence on a slope and catchment scale.  相似文献   
1000.
1990~2000年是广东省交通建设大发展时期和耕地减少的高峰期。通过对这一时段的分析,发现交通建设占用耕地已成为广东省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主要成分和耕地减少的一大因素。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利用土地扩展集中指数和扩展强度两个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是广东省交通占用耕地分布区域不均匀,扩展区域主要集中于清远、广州等市;而占用最为严重的地区是深圳和汕头两市。根据广东交通发展的需要,预测到2030年,全省由于交通建设还需占用土地118295.26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