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2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729篇
测绘学   286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363篇
地质学   1199篇
海洋学   353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70篇
自然地理   19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Benthic foraminifera, preserved in the Late Cretaceous organic carbon-rich sediments of Gamba, southern Tibet, provide high-resolution proxies for sea-level changes and dissolved oxygen fluctuations of southeastern Tethys. The fossil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faunas of "Cenomanian fauna", "Turonian fauna", and "Coniacian fauna". A middle neritic-upper bathal environment (50-250m) was estimated considering the ratios of planktonic and epifaunal benthic foraminifera (P/(P+E)), th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studies of recent foraminifera and the abundant distributions of depth-related species such as Alabamina creta, Laevidentalina sp., Praebulimina spp., Pleurostomella cf. naranjoensis, Pyrulina sp., Quinqueloculina spp., Haplophragmoides spp., etc. The result shows an almost parallel trend with the global transgressive and regressive cycles, but the former fluctuates more frequently at upper Cenomanian, which probably indicates tectonic instability of the continental margin. According to the benthic foraminiferal richness (BFN), Shannon-Weiner diversity (H(s)), as well as benthic foraminiferal oxygen index (BFOI), five periods of oxygen depleted conditions (dysoxic-anoxic) have been recognized. They correspond to the OAE2, the lower Turonian, the upper Turonian, the Turonian-Caniacian boundary event and the probably OAE3. In addition, the oxygen fluctuations in Gamba might be controlled directly by sea-level changes, while the paleoproductivity and oxygen conditions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under oxygen deficiency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932.
本文采用非稳定流大井法对以"多层叠置含水结构"供水含水层的大安第二水源进行地下水开采下降漏斗不同规化开采量不同开采时间的水位降及漏斗扩展预测和评价。提出防范下降漏斗不可恢复、井间不合理干扰及油田开采对水源地下水环境不良影响措施。为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采补平衡、"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奠定基础,拓宽合理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33.
地层剥蚀厚度恢复是含油气原始盆地恢复的重要内容,对定量研究盆地演化史意义重大.对利用地质判别推断、沉积速率与旋回、压实密度和热演化等四个方面的剥蚀厚度恢复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选取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探讨.通过比较,最后提出应根据研究区具体的地质特征选择适宜的方法,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来进行剥蚀厚度恢复.  相似文献   
934.
通过野外调查和同位素测年, 讨论了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断裂的形成与"八一泉运动"有关, 纠正了前人所说的八一泉雅丹下部褶皱断裂地层属上新世地层的传统概念, 实际上是早更新世湖相地层于中更新世晚期因发生八一泉构造运动形成的褶皱断裂的变形地层带. 所称的上新世地层实际是中更新世晚期的变形地层, 这也是227 ka BP左右的"八一泉运动"的证据, 讨论了它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的特殊阶段, 及其对青藏高原以北地区气候环境的影响, 重新建立了青藏高原隆升与冰期、 间冰期气候变化的序列, 并首次探讨了与中国东部冰缘期的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935.
大连金石滩海岸带地层剖面由凉水湾始,经大林子海岸至葛屯金石滩港止,沿途可见新元古代震旦纪营城子组、十三里台组、马家屯组、崔家屯组、兴民村组和早古生代寒武纪葛屯组、大林子组、碱厂组及馒头组。其中,葛屯组和大林子组为二组层型剖面的命名地。除碱厂组和馒头组以外,其他各组命名地均来自大连地层小区,为大连地区独有。在考察珍贵地层剖面的同时,还可欣赏玫瑰园景群、恐龙园景群、南秀园景群和鳌滩园景群等丰富的地质地貌遗迹。  相似文献   
936.
岩溶裂隙网络的识别与重构,一直是岩溶地下水资源和岩溶区地质环境保护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基于地表原始裂隙数据、经过克里格插值后的地表裂隙数据、以及通过蒙特卡洛预测得到的地下裂隙数据,本文针对三维裂隙构造中的水流通路识别模块,提出了一种基于圆盘模型的渗流路径构建方法,采用有向图的数据结构来模拟圆盘模型概化后水流沿裂隙的渗流路径,并以邻接矩阵的形式存储其渗流路径数据。同时,为满足大规模裂隙数据快速求交的需要,本文给出了三维R树索引算法缩减遍历各个采样点所用的时间,提高了整套算法运行的效率。最后,以北京市房山区张坊地区地表采样裂隙数据为基础,借助遥感地质调查、重点岩溶区精细地质测量及取样分析等手段,开展三维裂隙空间网络分布模型研究,对岩溶裂隙渗流路径构建算法进行计算机仿真实现,为张坊地区岩溶发育机理的研究及岩溶水裂隙数值模拟提供可视化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937.
栅格数据模型是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主要数据模型,成本距离分析是其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但当栅格数据量较大时,传统的Dijkstra求解效率较低,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改进蚁群算法来求解栅格成本距离的方法。首先,构建了适合人工智能算法的栅格数据模型及编码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初始化蚁群,采用状态概率选择机制计算相邻栅格单元之间距离成本,以及距离成本路径方向选择,同时利用改进的信息素更新机制加强蚁群之间信息交流,加快算法收敛速度;最后,引入了遗传算法的选择、交叉和变异等算子优化生产的成本距离的解,增加解的全局性。本文以北极地区的海冰密集度栅格数据为基础,求解北极地区适合航行路线的成本距离。实验表明,结合了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势的改进蚁群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求解出基于栅格数据的成本距离。  相似文献   
938.
基于武汉大学PANDA软件生成的GPS/GLONASS/BDS/Galileo四系统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采用MGEX跟踪站多模观测数据进行试算,对GPS、GPS/BDS、GPS/GLONASS、GLONASS/BDS、GPS/GLONASS/BDS以及GPS/GLONASS/BDS/Galileo 7种模式的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的精度和收敛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BDS动态PPP收敛速度较慢,收敛后精度能够达到cm级;2)GPS/BDS融合定位北方向分量精度不如GPS单系统定位,但东方向和高程方向分量收敛速度和定位精度都得到改善;GPS/GLONASS和GLONASS/BDS融合定位提高了东方向、北方向和高程方向分量的收敛速度和定位精度;3)GPS/GLONASS/BDS融合定位20 min即可收敛,收敛后平面精度优于1 cm,高程精度优于3 cm;Galileo的引入对收敛速度和定位精度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939.
花山洞钨矿是在江西省西北部新近发现的与花岗岩有关的钨矿床,为了确定矿区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形成过程以及构造背景环境,探讨成岩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与花山洞钨矿密切相关的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采用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的方法测定了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表明,花岗岩具有较高的w(SiO2)(6823%~7378%)含量;全碱含量w(Na2O+ K2O)为593%~7%;富Na,K2O/Na2O为038~086,小于1;w(Al2O3)为1441%~1581%,A/CNK均大于11,为过铝质岩石。富集Rb、Tu、U、La、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Ti、Sr、P等元素,具大陆地壳的特征;稀土总含量较低,基本无δCe异常。稀土配分型式总体向右倾斜,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特征;轻稀土斜率较大,分异较为明显,重稀土较为平缓,分异不明显。花岗岩锆石U Pb测年结果为(807±8)Ma,与前人测得的辉钼矿Re Os年龄极为接近,故花岗岩应该为成矿岩体。结合区域资料,综合分析可知,矿区花岗岩应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加入;其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花山洞钨矿床成矿年龄略晚于矿区花岗岩,表明成矿作用是花岗岩分异演化的结果,是晋宁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0.
泥质膨胀岩崩解物粒径分布与膨胀性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解性是膨胀岩最基本的特性之一,但在膨胀岩膨胀性的快速判别指标中少见关于崩解性及崩解物的定量指标。因此,有必要开展膨胀岩崩解物粒径分布特征和崩解性与膨胀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对膨胀岩的快速判别进行补充。以浙江台州黑洞、蛇蟠岛和新疆大阪隧洞泥质岩样品为例,进行了干燥饱和吸水率和干燥饱和崩解试验,并分析了干燥崩解物粒径分布特征、耐崩解性指数及其与基于干燥饱和吸水率的膨胀性判别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膨胀岩膨胀性的强弱与其崩解物的最大含量粒组颗粒粒径、有效粒径和耐崩解性指数呈反相关关系。膨胀岩崩解物粒径分布的差异性对其膨胀性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