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2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729篇
测绘学   286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363篇
地质学   1199篇
海洋学   353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70篇
自然地理   19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新月形沙丘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月形沙丘是最简单且研究较深入的风积地貌,对其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总结和扼要评述国内外对新月形沙丘形态与移动特征、形成条件与过程、流场与蚀积特征、粒度与构造特征及分布与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82.
冬季中东急流对中国西南地区覆冰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西南地区 (25°N~35°N, 95°E~110°E) 9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逐日气象要素资料, 利用同时满足地面日最低气温在-10~1 ℃、 相对湿度大于80%、 日照时数小于等于2个小时这三个条件, 计算1月中国西南地区覆冰日数。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 分析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 强覆冰年时欧亚地区500 hPa高度距平场为 “北高南低”、 中高纬地区 “西高东低”、 中低纬地区“西低东高” 的形势, 乌拉尔山高压脊、 里海东部低压槽、 副热带高压均偏强, 有利于冷暖空气在西南地区强烈交汇, 是西南地区形成覆冰的基本条件; 冬季中东急流强, 则有利于西南地区覆冰的形成, 相关最好的区域位于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 贵州省大部分地区、 云南省北部与西藏东南部交界处、 陕西省西南部以及川西二郎山附近, 这些均是最易发生严重覆冰的区域; 500 hPa中亚低槽活动, 将中东急流变化与西南地区覆冰强弱紧密的联系了起来; 前期12月北大西洋百慕大群岛附近海表温度的异常偏低是1月中东急流异常偏强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83.
人卫激光测距望远镜系统的指向修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实测数据分析了人卫激光测距望远镜系统常用的两种指向修正模型(球谐函数模型与Mount Strom lo支架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达到较好的拟合精度,但Mount Strom lo支架模型系数间大多不相关,其稳定性明显优于球谐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984.
一次多回击闪电过程的物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藏那曲无狭缝光栅摄谱仪获得的一次多回击云对地闪电光谱,研究了各放电通道的温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一次闪电不同回击过程的通道温度有明显差异,闪电前期的温度通常较高,之后呈逐渐降低趋势。将闪电光谱与同步电学观测资料相结合,讨论了光谱特征、通道温度与闪电放电特性、电流热效应的相关性。数据分析显示,光谱总强度与辐射电场的变化幅度成正比;光谱总强度与放电电流的大小成正比;通道温度与回击过程传输的能量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985.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07年的GPS复测资料,建立起整体无净旋转基准,分析了山西地堑系内部地壳运动的细节特征,并利用图形单元法分析了其应变场的分布特征,深入剖析了地壳变形的动力学机制,得出山西地堑系现今构造应变场以NW-SE向拉张应变为主,与区域现代震源机制解及长期构造变形背景相一致;临汾、大同盆地是地堑内剪切应变高值区,现今地壳活动强烈。解释了地堑系内形变异常区的成因,由此揭示出连接临汾与太原盆地的构造隆起带两端的现今地壳活动十分强烈,并同时兼有拉张破裂趋势这一重要的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986.
结合土地利用调查监测业务的需求,基于三层软件架构设计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系统。系统在ArcGIS Engine平台上开发,采用COM技术构建功能模块。设计的功能模块包括数据管理、视图浏览、影像分割、特征选取和面向对象分类等。系统设计并实现了面向对象的多分类器组合的分类器,保证了影像分类精度。系统分类数据可直接纳入土地利用数据库,有效满足了土地利用调查监管的时效性。本系统易于维护和扩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7.
地理国情监测是动态掌握自然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变化、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本文综合介绍黑龙江省地理国(省)情监测的现有基础,列举了已有具体实践,并结合黑龙江省的工作重点及基础测绘现状提出黑龙江省地理国(省)情监测方向,阐述了主要技术手段及监测成果与发布。  相似文献   
988.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以测绘成果为基础资料。农村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测绘保障。本文重点介绍了农村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构设计与功能设计,并详述了系统内容,同时将实现的结果进行展示。  相似文献   
989.
为揭示隐伏型岩溶含水系统在不同边界条件与介质特征下的发育状况,基于地下水渗流和碳酸盐岩溶蚀理论构建耦合裂隙网络渗流与碳酸盐岩溶蚀的岩溶裂隙网络溶蚀扩展模型,模拟再现了河间隐伏型岩溶含水系统平面上发育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岩溶系统发育过程中流量变化呈现三个阶段:第Ⅰ阶段为缓慢层流阶段,流量增速为2.2×10 -6 mL·(s·a) -1,持续时间与初始水头差呈对数关系;第Ⅱ阶段为极快速紊流阶段,流量增速为5.5×10 2 mL·(s·a) -1,持续时间与初始水头差呈线性关系;第Ⅲ阶段为快速紊流阶段,流量增速为26 mL·(s·a) -1。优势裂隙的存在使得岩溶裂隙网络溶蚀演化加快,非均质系统进入极快速紊流阶段所用时间较均质系统缩短了53%,裂隙溶蚀扩展的速度加快了12.5%。   相似文献   
990.
两种有机废弃物对钼矿区农田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和有机肥两种有机废弃物作为修复剂,通过原位稳定化培养和植物盆栽实验,研究不同修复剂的添加对土壤中有效态钼含量及植物体内钼累积量的影响,比较两种修复剂对于钼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稳定化培养后,污泥和有机肥两种有机废弃物均能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钼含量,但降低效果不很显著,有机肥的稳定化修复效果略优于污泥;两种废弃物的施入,能提高紫花苜蓿和黑麦草地上部位生物量同时降低其对钼的累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