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9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691篇
测绘学   268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344篇
地质学   1136篇
海洋学   335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简单线性沙丘形成环境及其动力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腹地典型线性沙丘进行了三期定点监测,结合周边区域风况资料,从沙丘的形态特征、年摆动幅度及其监测断面的高程分布等对其形成环境及动力过程进行了研究。线性沙丘纵向年增高幅度达1.8 m,沙丘底部平均吹蚀深度达25 cm,脊线监测点高差可达1.13 m。沙丘底部风蚀现象比较严重,中上部位主要以积沙为主。该沙丘围绕主体走向向东摆动,沙丘脊线整体向东水平摆动距离达5.8 m。特别是沙丘顶部摆动幅度尤为明显,最大摆动幅度达到13.2 m。在沙丘K监测断面上,沙丘脊线西侧各控制点的高程呈减小趋势,沙丘主体向东侧摆动。从三次不同时期沙丘纵剖面控制点高程变化和横剖面K监测断面摆动特征来看,该线性沙丘除了受优势风向偏西风的影响外,还受东北风和西南风两股风的牵制,表现为沙丘脊线围绕主体走向左右摆动,整体向东侧平移。  相似文献   
992.
 以科尔沁沙地典型流动沙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不同坡度地形上掘穴蚁的蚁丘直径、密度和盖度分布,讨论了不同坡度地形对掘穴蚁筑丘活动的影响,并分析了掘穴蚁筑丘对不同坡度地形土壤的作用。结果表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底、坡中及丘顶对蚁丘直径、密度和盖度分布影响明显,其中蚁丘直径迎风坡坡中显著小于其他坡度地形(P<0.05);密度和盖度分布顺序均表现为:丘顶>坡中>坡底。掘穴蚁筑丘改变了土壤性状,导致土壤含水量升高,pH值变小而电导率变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微地貌条件下,蚁丘含水量和全氮含量迎风坡坡底较高,而蚁丘有机质含量背风坡坡底较高,但蚁丘土壤pH值和电导率丘顶较小。整个流动沙丘土壤基质均比较疏松,流动沙丘微环境易受风力作用而改变,从而影响掘穴蚁的筑丘活动分布,但不同坡度地形间蚁丘分布差异基本上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993.
基于R/S分析黄河及黄土高原主要河流水资源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河流水资源观测资料反映河流随时间变化,它表现为一时间系列。作为非线性分析的工具,R/S可以有效地分析这些资料的时间系列。将R/S 这一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引入到水资源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中,并应用该方法对黄河及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河流在1956—2004年间水资源观测数据进行处理,预测了今后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及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河流径流量赫斯特指数在0.2771~0.3305之间,均小于0.5,背离了正常的长程相关趋势性增强的变化规律,预测了径流量逐步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4.
柴达木盆地跃西油田E3^2-N1储层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岩心描述、分析化验为基础,结合岩电特征,研究小层沉积微相类型和分布特征、通过岩性、沉积构造、粒度分析、薄片鉴定和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组合、利用取心井资料,对部分井进行了单井微相划分,并完成储层特征研究,为油田明确主力产层微相特征和制定开发对策提供了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西南山区第四纪冰川堆积物工程地质分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大陆冰川堆积物几乎都属于巨粒土或块石(漂石)土、碎石土,但因复杂的物质组成和组构特征,各地或同一地区不同成因类型(冰碛、冰水)的堆积物具有极为不同的工程地质性质,其地质体稳定性和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我国已有的工程分类框架不能满足当代冰川堆积物甚至其他碎石土(巨粒土)的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研究的需要。中国西南山区冰川堆积物的物质成分、细观结构等的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冰川堆积物的物质成分和组构特征主要表现为:颗粒组成的不均一性和多元性、组构单元的双元性、结构的无序性和胶结性等。冰川堆积物的物质成分和组构特征与其工程性质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冰川堆积物工程地质分类的基础。本文探讨了中国西南山区冰川堆积物的工程地质分类问题,提出基于胶结程度和粒度组成的二级分类方案,对冰川堆积物及其他块(漂)石土的工程地质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参照太阳黑子相对数特征建立了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时间序列. 大气温度场谱分析结果显示,南北半球中纬度平流层和对流层大气温度场普遍存在22年变化周期. 分析认为,大气温度场的22年变化周期是太阳活动22年磁性周期所激发.  相似文献   
997.
The Hatu large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Xinjiang. Its mineraliz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and Au-bearing altered fracturing zones. Studies on mineralogy, inclusions and decrepitation temperature indicate that the gold deposit was formed by overlapping of two kinds of fluid of different origins, instead of gradual evolution of a single fluid. The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are related to magmatism-originated fluid, but the Au-bearing altered fracturing zones to deep-derived fluid. Bonanzas in quartz veins were formed and localized at overlapping positions of two types of fluid under intensive compression.  相似文献   
998.
针对结构损伤检测中损伤的识别、定位以及程度的标定这三个独立并按一定先后顺序进行的检测过程,提出了一种能将以上三者同时进行的联合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将三层钢筋混凝土剪切型结构在各种损伤工况下的顶层地震作用加速度响应分解为若干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然后以此IMF分量和未经EMD分解的原始加速度响应数据来构造损伤标识量,作为特征参数依次输入到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中进行损伤检测。给出了应用此方法的具体步骤,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利用该方法进行结构损伤一次检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由加速度响应经EMD分解而得到的IMF分量输入到RBFNN中能够更为精确地一次检测出结构所有损伤信息,并且RBFNN在结构损伤损度大时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999.
单螺旋空孔直眼掏槽成腔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祥滨  璩世杰  范利华  王莹 《岩土力学》2008,29(9):2589-2594
采用ANSYS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软件,对单螺旋空孔直眼掏槽的爆炸应力波传播规律与成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单元有效塑性应变分布图、节点有效速度分布图、节点时间-加速度历程曲线和炸药爆炸体积扩展过程示意图。结果表明,模拟的爆炸应力波是以柱面波形式传递,这与理论上的爆破应力波传递形式相一致,同时还总结出爆破效果与装药孔至空孔的距离相关的结论。整个数值模拟研究实现了掏槽爆破成腔成型过程和压力传播过程的可视化,对预测掏槽爆破效果和优化爆破设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多年勘探实践证明,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油气源充足,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以油气成藏组合理论为指导,结合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勘探实践,将志留系下砂岩段划分为塔中、塔东、塔河地区3个油气成藏组合,并引入边缘概率对各成藏组合内的次级成藏组合进行综合分析。塔中地区储盖条件、圈闭条件发育良好,各次级成藏组合边缘概率均很高,综合评价为Ⅰ-Ⅱ类有利勘探区;塔东地区、塔河地区圈闭条件发育良好,但储盖条件不理想,各次级成藏组合边缘概率较低,综合评价为Ⅱ-Ⅲ类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