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438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337篇
地球物理   388篇
地质学   961篇
海洋学   285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济阳坳陷断裂活动和CO2气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济阳坳陷在惠民凹陷和东营凹陷的地壳中各存在1个低速体,位于惠民凹陷上地壳底部的低速体是坳陷内已经发现火成岩的岩浆房以及CO2的气体库.凹陷的边界断层在10~12 km左右的深度其倾角变得平缓,并以韧性剪切方式沿拆离带向下延伸.拆离带内岩石多为糜棱岩,在岩石圈上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呈现韧性状态的拆离带是良好的封盖层.由于拆离带的作用,沿岩石圈下部裂缝上升的岩浆和气体等在拆离带下部聚集而形成低速体.在地壳相对较稳定期,拆离带也处于较稳定阶段并起分隔作用;如果地壳发生拉分作用,则低速体也会随之发生暂时性破裂,从而导致低速体内的岩浆和气体运移、聚集和成藏.郯庐断裂是间接的成气断裂,埕南断裂及惠民凹陷内地幔隆起区上地幔及下地壳张性断裂是直接的成气断裂;高青-平南断层以及商店-平方王断层等为输气断裂;临邑-商河断层、林樊家断层和齐河-广饶断层等是有利的输气断裂.  相似文献   
52.
方萍  赵卫  陈勇 《现代测绘》2005,28(1):29-30
介绍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定位技术,如何为滆湖公路大桥建立控制网,延伸出时控制网平差方案的确立上,以及如何使控制网中的成果与公路主线控制网中的成果互相兼容,从而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必要的控制资料。  相似文献   
53.
利用FY-1C连续两年的遥感资料,以敦煌辐射校正场为分析区,系统分析了FY-1C可见光、近红外通道的衰减特征,开展了通道衰减订正试验。分析结果表明,FY-1C除可见光通道1衰减强烈外,其它各可见光、近红外通道衰减性能稳定。利用统计分析法,可以建立定标系数衰减订正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订正后的定标系数与2000年辐射校正场外定标实验结果一致性很好。更新后的定标系数可以有效克服通道衰减带来的通道反射率测值误差,提高FY-1C可见光、近红外通道遥感资料定量应用的精度。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鄂西火烧坪地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土壤、植被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在岩溶化作用十分强烈的岩溶山区,当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条件匹配较好时,同样存在着一些极其有利于农业、林业发展的特殊生态环境。在这些地区,结合当地植物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通过农作物类型的调整,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当地摆脱贫穷的面貌。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特别关注当地土地资源相对缺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等不利因素,做到适度开发,稳步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55.
中国西北部盆地岩石热导率和生热率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楠生 《地质科学》2002,37(2):196-206
本文根据大量实测数据,首次系统地报道了中国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内的岩石热导率、岩石放射性生热率数据及其分布特征.对600多个岩石热导率和100多个实测岩石生热率的统计分析表明,沉积盆地中岩石的热物理性质与其岩性、埋藏深度和地层时代密切相关.随深度和地层时代的加大,岩石热导率增大;塔里木盆地的岩石热导率的总体平均值最大,而柴达木盆地的最小.岩石生热率在上地壳的分布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但在沉积盆地的深度范围内几乎不变,其分布是均匀的,仅不同岩性的生热率差别较大.估算的岩石放射性生热产生的热量可以占到盆地地表热流的25%~45%.因此,岩石热物理性质的参数不仅与盆地的地温分布和大地热流特征密切相关,还可以为该地区盆地热历史恢复及深部地球物理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参数和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56.
一种新的储层孔隙成因类型--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石英作为碎屑岩储层中的一种难溶组分,普遍认为它和次生孔隙的形成关系不十分密切。研究认为泌阳凹陷核桃园组储层中的碎屑石英颗粒存在明显的溶解现象,并形成以石英直接溶解型孔隙为主的储集空间特征。石英颗粒被溶解的部分在薄片中所占的范围为 2 %~ 7%者常见,高者达 8%以上,在总孔隙中所占的相对含量也多数在10 %~ 35 %之间,早成岩B期是其最主要形成期。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的大量存在为碎屑岩储层中SiO2 胶结物及次生孔隙成因等问题的解释以及储层预测和评价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7.
火星生命研究的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火星是否存在或曾经存在生命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人以ALH84001火星陨石新鲜破裂面上的大量碳酸盐小球体和多环芳香烃(PAHs)为主要依据,推论火星至少在13~36亿 aBP前很可能有生命形态存在。然而,很多人认为ALH84001陨石的各种特性可以是非生物成因的。由于地球上的生物在超过115℃的温度下很难存活(火星可与之类比),争论的焦点逐渐集中在碳酸盐球体的形成温度上。也有研究者关注该陨石上有机物质的来源问题。对ALH84001陨石的综合学科研究提出了互相矛盾的证据。综述了自1996年以来在国外各种主要期刊上发表的关于 ALH84001陨石与火星生命的研究成果(也包括了一些对其他火星陨石的研究),认为目前尚不能断言火星生命存在与否。对火星继续深入探索以获取进一步的证据是十分必要的。以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Odys sey宇宙飞船起始的火星探测计划将引发新一轮火星生命研究的热潮。  相似文献   
58.
59.
Thermal and rheological structures of the Xisha Trough, South China Se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Xisha Trough,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mainly rifted 30 Ma ago, has been a failed rift since the cessation of the seafloor spreading of the NW subbasin. Based on the velocity–depth model along Profile OBH-4 across the Xisha Trough, a seven-layer density–depth model is used to estimate density structure for the prof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smic velocity and radiogenic heat production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heat sources in the lower crust. The 2-D temperature field is calculated by applying a 2-D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 and the thermal lithosphere thickness is obtained from the basalt dry solidus (BDS). The rheology of the profile is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frictional failure in the brittle regime and power-law steady-state creep in the ductile regime. Rheolog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for a three-layer model involving a granitic upper crust, a quartz diorite lower crust and an olivine upper mantle. Gravity modeling supports basically the velocity–depth model. The Moho along Profile OBH-4 is of relatively high heat flow ranging from 46 to 60 mW/m2 and the Moho heat flow is higher in the trough than on the flanks. The depth of the “thermal” lithospheric lower boundary is about 54 km in the center, deepens toward two sides, and is about 75 km at the northern slope area and about 70 km at the southern Xisha–Zhongsha Block. Rheological calc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two thinnest ductile layers in the crust and the thickest brittle layer in the uppermost mantle lie in the central region, showing that the Xisha Trough has been rheologically strengthened, which are mainly due to later thermal relaxation. In addition, the strengthening in rheology during rifting was not the main factor in hampering the breakup of the Xisha Trough.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