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31.
芶盛  岳宗玉  邸凯昌  徐懿 《遥感学报》2018,22(2):313-323
从比较行星学的角度,开展火星典型河网和地球类比区河网对比研究,对深入理解火星表面河网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时空演变过程,甚至对探索火星古老生命遗迹均具有重要意义。分别基于MOLA和ASTER GDEM高程数据,提取了火星Evros Vallis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开都河流域的河网水系,定量计算并比较了各级河流平均长度、各级河流平均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河道密度、河道比降、河网分维数等河网形态与水文特征参数。结果显示:(1)Evros Vallis流域各级河流平均长度是开都河流域长度的1.4—2.5倍,说明Evros Vallis流域河流的规模普遍较大;(2)Evros Vallis流域各级河流平均弯曲系数为1.19,为平直河流;开都河流域各级河流平均弯曲系数均值为1.35,为弯曲河流;(3)Evros Vallis和开都河流域的河网分维数分别是1.63和1.70,表明这两个流域的地貌发育均处于幼年期刚刚结束,壮年期才开始的阶段,但前者的河网密度和河道密度均远小于后者,说明其整体发育程度小于后者;(4)Evros Vallis干流纵剖面整体呈现下凹趋势,河道相对平缓,比降为1.63‰;整个开都河干流的河道比降为3.74‰,其纵剖面整体形态可划分为两部分,河源这一段为下凹型,河道较平缓,比降为2.54‰,河口这一段为上凸型,河道较陡峭,比降为5.18‰。Evros Vallis的流域形态与水文参数与地球上自然形成的流域的形态与水文特征参数非常相似,并且其干流河道内还能观察到心滩等典型河流地貌、河流干涸过程中形成的泥裂以及表明水/冰曾存在的壁垒撞击坑,这些特征强烈显示该流域是长期水流冲刷侵蚀形成。  相似文献   
532.
无线电磁法(WEM)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人工源电磁探测技术。对WEM法中发射电磁信号的谐波产生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测资料,利用发射信号谐波计算得到的测点视电阻率和相位值与基波信号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认为在WEM法中可以有效利用谐波,减少发射频率点,提高工作效率,或加密频率点,提高资料的解释精度。由于在人工源电磁法中,发射的电磁信号中普遍存在谐波信号,因此,此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其他人工电磁法中。  相似文献   
533.
Abstract– The twin Arkenu circular structures (ACS), located in the al‐Kufrah basin in southeastern Libya, were previously considered as double impact craters (the “Arkenu craters”). The ACS consist of a NE (Arkenu 1) and a SW structure (Arkenu 2), with approximate diameters of about 10 km.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two shallow depressions surrounded by concentric circular ridges and silica‐impregnated sedimentary dikes cut by local faults. Our field, petrographic, and textural observations exclude that the ACS have an impact origin. In fact, we did not observe any evidence of shock metamorphism, such as planar deformation features in the quartz grains of the collected samples, and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shatter cones” are wind‐erosion features in sandstones (ventifacts). Conversely, the ACS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paired” intrusion of porphyritic stocks of syenitic composition that inject the Nubia Formation and form a rather simple and eroded ring dike complex. Stock emplacement was followed by hydrothermal activity that involved the deposition of massive magnetite–hematite horizons (typical of iron oxide copper‐gold deposits). Their origin was nearly coeva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ilicified dikes in the surroundings. Plugs of tephritic‐phonolitic rocks and lamprophyres (monchiquites) inject the Nubian sandstone along conjugate fracture zones, trending NNW–SSE and NE–SW, that crosscut the structural axis of the basin.  相似文献   
534.
朱溪W-Cu矿床是近年来在江南斑岩-矽卡岩W矿带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矿床,其成矿作用特点在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下逐渐明朗,但构造对成矿作用的控制机制尚未明确.文章基于矿床地质特征的观察,对与蚀变和矿化有关的构造进行解析,依据矿脉(体)的穿切关系,主要厘定出5种具先后次序的控矿构造类型:早期挤压背景下形成的近水平贫矿热液脉(H脉),挤压向伸展转换背景下形成的陡倾波状张剪性含矿脉(R脉),水压致裂主导的流体逃逸构造和近直立平直白钨矿-石英-白云母脉(F脉),以及晚期伸展拆离背景下形成的角砾构造.其中,R脉为矽卡岩型W-Cu矿体的主要赋存形式,F脉为白钨矿-石英-白云母脉型矿体的主要赋存形式.结合前人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提出研究区经历了161 Ma以前的挤压,153~145 Ma期间挤压向伸展转换,145 Ma以后的伸展构造背景.其中,挤压向伸展转换时期的断层阀行为控制了朱溪W-Cu成矿作用.据此,文章将朱溪W-Cu矿床的断层阀模型划分为破裂前、断层阀(地震破裂)、流体充填(地震泵吸)、自愈合和再循环等5个阶段.矿化主要发生在断层阀模型的流体充填阶段,表现为压力骤降和流体沸腾,对应矽卡岩成矿期的退蚀变作用和浸染状W-Cu矿化,白钨矿-石英-白云母脉成矿期与白云母密切共生的细脉浸染状W-Cu矿化.朱溪W-Cu矿床的形成与燕山中晚期古太平洋俯冲板片沿扬子和华夏板块间的结合部位撕裂(156~135 Ma)导致岩石圈挤压向伸展转换并形成壳源过铝质-偏铝质花岗岩浆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35.
三道明水矿床位于北山成矿带的西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型Cu-Zn矿。为了解该矿床成因类型及主要控矿因素,本文在前期勘探工作的基础之上,对其矿床地质特征,特别是蚀变矿化特征开展了野外及室内研究。根据热液蚀变、矿物组合及脉体间穿插关系的不同,可将三道明水矿床的蚀变和矿化划分为早、中、晚3期。其中,早期矿化以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组合,以及零星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组合为特征,相关的热液蚀变为绿泥石±绢云母,显示出块状硫化物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中期矿化为该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以浸染状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组合为特征,相关蚀变为绢英岩化,含Cu、Zn矿物(黄铜矿、闪锌矿)形成于韧性变形过程中;晚期矿化主要以石英±黄铜矿±辉钼矿脉±黄铁矿脉、方解石脉发育为特征,蚀变不明显。基于上述蚀变矿化特征的观察,并通过与区域成矿作用的综合对比,认为三道明水矿床早期可能为块状硫化物型(VMS)矿化,中期经历了韧性剪切变形驱动下的热液改造,在主剪切带富集形成了工业矿体,晚期叠加了岩浆热液有关的Cu-Mo矿化。  相似文献   
536.
537.
为实现颗粒沉降问题的精确数值模拟,探索稠密颗粒两相流中流体与颗粒间的影响机制,基于浸入边界法(IBM),建立了高解析度CFD-DEM-IBM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分别通过流体动力学方法(CFD)及离散单元法(DEM)描述连续流体及非连续颗粒,引入浸入边界法处理颗粒移动边界,并在Navier-Stokes动量方程中附加体力项以体现流固相互作用,采用交错迭代算法在同一时间步内多次迭代求解直至收敛以实现流固间的强耦合。通过单、双、群颗粒的沉降行为模拟,结果表明:与传统CFD-DEM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准确考虑颗粒间及流固两相间的相互作用,获得高解析度的流场信息。模拟结果与前人数值计算结果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及其对稠密颗粒两相流问题的适用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538.
以往,国内外提出的关于岩溶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与防控措施,都是基于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理论方法,是在对岩溶地区进行流域范围内大面积的脆弱性评价基础上,进行岩溶水污染危险性分区,然后以危险性分区为依据,提出岩溶水污染风险防控措施.这种风险评价与防控方法,是针对大区域大范围的岩溶水的.评价出的结果或提出的防控措施,对于具体的岩溶水源地针对性差.本文针对中国南方岩溶地区降雨时期集中、水循环快、分布不均、易受污染等特点,综合考虑水源地(污染目标)、污染源、污染途径、污染造成的损失值等因素,首次提出了岩溶水污染风险的"源-径-标-值"(SPTV)评价方法,从控制污染源、切断污染途径、保护岩溶水源等角度提出污染防控措施,针对性、可操作性都很强,克服了已有方法的缺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9.
反循环取样(RC)钻探是钻探技术的又一次技术革命,以其高效率、低成本、高适应性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RC钻探在我国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应用越来越多。采样工艺是RC钻探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在这方面比较先进,而我国采样工艺相对简单落后。双出口旋流取样器是对单出口旋流取样器的改进,在单出口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出口及阀门,阀门为两个出口共用,开启一个的同时关闭另一个。通过阀门的开关实现两个出口轮流接样,避免了连续进尺情况下的样品遗漏,减少了取样过程中粉尘外溢造成的污染。通过在卡拉塔格整装勘查区RC钻探试验中的应用,证明了它在防止样品遗漏、减少环境污染及便利取样操作方面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540.
励磁控制的CSAMT发送机若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利用励磁控制来实现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Method,缩写为CSAMT)发送机的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发送机的主要模块进行说明.该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功率可扩展性极强,其低频发送功率基本上只受限于发电机的功率与开关器件的参数.目前在实验室内已完成30KW样机,野外已实现了850V/25A的发送.该系统电路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稳定性高.该研究为其它有源电磁法勘探大功率发送机研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