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0篇
  免费   920篇
  国内免费   1479篇
测绘学   604篇
大气科学   566篇
地球物理   664篇
地质学   2407篇
海洋学   724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249篇
自然地理   47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莺歌海盆地异常裂后沉降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涛  解习农  任建业  张成 《地球科学》2008,33(3):349-356
为了理解莺歌海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动力过程, 用回剥法和应变速率反演方法对该区的钻井和地层剖面资料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观测得到的裂后沉降和模拟预测的理论裂后沉降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在西北部为300~500 m, 中部和东南部为900~1200 m, 其异常裂后沉降明显呈现向东南和向海方向递大的趋势.地幔对流模型预测的结果表明, 20 Ma以来南海北部边缘的动力地貌沉降量为300 m, 因此, 莺歌海盆地裂后异常沉降在300 m左右的地区可以用动力地貌沉降机理来解释, 但是盆地中部和东南部的巨厚的异常沉降远大于动力地貌沉降量, 它是自晚中新世以来盆缘断层的右旋走滑作用、裂后热回沉和动力地貌沉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2.
自然营造力作用下岩体混凝土水力劈裂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宗利  任青文 《岩土力学》2008,29(8):2121-2125
水利水电、矿业等工程在自然营造力作用下的水力劈裂边界条件与人工致裂不完全相同,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总结自然营造力作用下水力劈裂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尺度不同,将水力劈裂研究分为岩体宏观的、综合的、统计意义上的水力劈裂和单裂纹的水力劈裂研究两种。分析了单裂纹内水流特性,将单裂纹内的水力劈裂分为两个阶段(或两种情况)分别进行研究,并将此问题得以简化,同时还提出了不同阶段裂纹内水流运动分析的模型。  相似文献   
993.
从天然裂缝、地应力及水力压裂等方面简要地论述了蒙古Toson Uul油田地应力分布特征及裂缝发育特征。通过实际资料,详细分析了油田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以及水力压裂裂缝展布规律,提出适合油藏特征的开发方式。研究成果对加深油田储层裂缝认识,指导油田制定合理开发方式以及开发后期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利用1978-2005年的铁路运输数据,从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4个方面,对我国铁路运输的重心空间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1)客运量重心在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其中向西移动了2°,向南移动了2.6°,揭示了我国铁路客运周转量在南北和东西方向上的差距有所减小,且南北方向差距减小的速度要比东西方向快.(2)客运周转量重心呈直线形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其中,重心向西移动了2.3°,向南移动了2.9°,揭示了我国铁路客运周转量在南北和东西方向上的差距有所减小,且南北方向差距减小的速度要比东西方向快.(3)货运量重心在向西南方向移动但波动较大.(4)货运周转量重心变化轨迹略呈指数型,自1978年以来重心在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其中,重心向西移动了2.6°,向南移动了1.2°,揭示了货运周转量差异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都有所减小,且东西差异减小速度要比南北差异减小的快.  相似文献   
995.
西安城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生态安全动态.为进一步研究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利用2000年、2007年两期遥感影像,解泽得到2000年与2007年西安城区土地利用图;在ARCGIS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图进行空间叠置分析,揭示了近7年西安城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运用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信息熵与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功效函数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将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做叠置分析,得到了生态安全格局与土地利片j格局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96.
根据1970—2004年的实测水文资料,采用水文学及统计方法分析了汾河水库控制流域的径流量变化及其原因,同时还计算了不同重现期的控制站的洪峰设计值。结果表明,入库控制站静乐和上静游站丰、平和枯水水平年不同步,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发生丰水和平水年份比较多,在90年代后枯水年份比较多,多干旱年份。水库控制流域洪水主要集中在7月、8月,同时极端洪涝和干旱事件出现的频次增多。以静乐站为代表分析降水对径流变化的结果表明,高强度降水在量级和次数上存在波动变化的态势,年径流的时序变化主要是受年降水量的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对怀来台伸缩仪EW向基线固定端、传感器进行布设改进试验,将原有28m长基线改为两段短基线(东段:14.6m,西段:13.4m)。改进后,两条短基线取得了较好的观测成果,其中东段基线改造效果非常明显,观测曲线干扰减少,光滑度显著提高,观测数据精度明显优于改造前的观测数据。这次改造试验解决了困扰怀来台多年的难题。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提出一个通过正交三角分解快速计算有效独立法系数的方法。有效独立法是传感器布设中影响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使目标模态尽可能线性独立。传统的有效独立法计算需要对信息阵进行特征值分解或者计算矩阵逆,计算量较大。本文在笔者以前得出的有效独立法与模态动能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先通过对模态矩阵进行正交三角分解(QR),然后比较其行范数即可得到有效独立法的系数,进而对各待选传感器位置进行排序并迭代依次删除。在待选传感器位置比感兴趣的模态数较多时,该法的计算效率明显提高。同时,采用正交三角分解删除一行后的更新算法,进一步提高了迭代计算的效率。最后通过I-40桥的算例表明该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分析了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M9.0级大地震后5天的长春台体应变观测资料,利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较准确地获得了大地震激发的基频球型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频率进行了对比,发现实测振荡频率与PREM预测的振荡频率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000.
东营凹陷负反转构造样式及其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新生代强烈的负反转作用是东营凹陷构造演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为了解负反转构造对东营凹陷中、新生代盆地形成过程中的意义, 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 详细刻画了东营凹陷负反转构造几何学样式, 并综合运用计算断层活动速率和负反转率以及编制地层位移-距离曲线等方法, 对东营凹陷负反转断层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东营凹陷J3-K1和Ek-Es4两期盆地的主体均是印支期逆冲断层发生负反转作用所致, 总的负反转率约为3.367~8.3, 其中J3-K1时期负反转率为1.388~3.904;负反转构造最终定型于Es3-Es2时期; 负反转作用在空间上呈现出SW至NE逐渐增强的演变规律.东营凹陷负反转构造的研究对于盆地内部深层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