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388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294篇
地质学   625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刘创新  高红艳  刘彬彬  李文俊  黄志龙  屈童  杨易卓  夏瑜  单理军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12-2024030012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砂岩储层作为西湖凹陷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至关重要,笔者等基于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分析,明确中央反转带南北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差异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北部地区具有更强的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纵向上以3500 m和4000 m为界划分为酸性、酸碱过渡和碱性3个成岩带,经历两期硅质胶结和三期钙质胶结;而南部地区埋深浅、地温低,仅具有两期钙质胶结,纵向上以4000 m为界划分为酸性和碱性两个成岩带;由于北部地区具有更多的岩浆岩母源贡献使得储层抗压实能力较差,遭受压实更强,但烃源岩较强的生烃强度使得储层遭受溶蚀作用更强,因此北部地区花港组储层具有低孔高渗的特征。该研究对优质储层发育研究和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汶川MS 8.0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7条地震前后日本ALOS/ PALSAR整轨数据,利用D-InSAR技术提取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500km×450km的地表连续同震形变场.形变场覆盖了金川-石棉、黑水-乐山、松盘-彭山、南坪-简阳、康县-重庆所有区域,包括了理县、汶川、茂县、北川、青川等重灾区域.结果显示,整个形变场影响范围较大,四川盆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形变.发震断层附近的非相干区域显示此次地震地表主破裂带在北川-映秀断裂带上,可以追踪出地表破裂带从汶川县映秀镇西南震中附近一直到青川县苏河北侧,全长约为230km.在发震断层西南段汶川至茂县一带,非相干条带的宽度明显大于其它段落,这与彭县-灌县断裂(前山断裂)的都江堰-安县段地表破裂段密切相关,地表破裂带长约70km.在远离发震断层的区域,西北盘总体表现为抬升,东南盘表现为沉降.但在发震断层附近,断层两侧均表现为局部抬升,且沿断层形变量分布很不均匀,表现出较强的分段性,显示出发震断层以逆冲为主的断层性质.从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与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所给出的震中位置和发震时刻的差异来看,也反映出汶川地震破裂过程是多点破裂过程.在汶川县映秀镇西侧震中区,最大相对形变量达260cm,如果全部换算成垂直形变,则两个区域的垂直相对形变达3.3m.在雅安、峨眉山一带约有35cm的沉降区,在重庆及其南侧区域约有25cm的小范围隆起.  相似文献   
993.
地幔岩石圈热结构差异与中国大陆岩石圈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斌  熊熊  郑勇  许厚泽 《地球物理学报》2008,51(4):1058-1065
观测表明,大陆地区存在很多传统均衡模型无法解释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均衡理论中没有考虑地幔岩石圈部分由于热结构差异导致密度差异的影响.本文基于岩石圈尺度的质量平衡模型研究了中国大陆20个构造单元地壳及地幔岩石圈对地形海拔的贡献,以及各块体的均衡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些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北山和柴达木盆地,尽管岩石圈均衡模型和Airy模型得到了一致的海拔值,但岩石圈均衡模型更能体现均衡过程的物理本质;除青藏高原造山带外的多数块体,岩石圈均衡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观测海拔和地表垂直运动状态;总体上,考虑地幔岩石圈热结构影响后,中国大陆各地区的均衡结果普遍优于传统的均衡模型.通过对均衡状态分析,我们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构造稳定地区均衡程度较高;(2) 青藏高原及周边造山带现今地壳运动主要为区域构造过程及深部动力学过程所控制,均衡调整过程不是主要控制因素;(3) 现今地壳垂直运动比较明显的块体处于均衡调整阶段,地表垂直运动的大小反映了该区所受的均衡力作用的程度;(4) 构造稳定地区基于岩石层均衡的理论计算海拔与观测海拔之差值和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率有较好的相关性,据此我们可以通过均衡分析研究构造块体的运动趋势和动力学性质;(5) 地幔热结构对现今地形、海拔及地壳垂直运动有显著影响,在处理均衡问题时,地幔岩石圈热结构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成层地基中倾斜偏心荷载下单桩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工程中地基土性质变化的具体情况,假定地基系数满足(mz+C)的线性增长规律,考虑P-Δ效应并计入桩身自重和桩侧摩阻力的影响,采用矩阵计算方法,分别得到单层土中倾斜偏心荷载作用、桩段顶端倾斜偏心荷载作用以及桩身水平分布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竖向单桩计算分析的幂级数解答。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上述两幂级数解答对成层地基中倾斜偏心荷载下单桩的受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列出了具体的计算步骤;最后,结合某具体实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解答与实际吻合较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刘伟  潘金明 《矿物岩石》1999,19(2):65-68
采用采油速度和油田综合含水率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储家楼油田不同断块的开发阶段及特征,指出中北断块已处于开发结束阶段,油藏剩余潜力较小;中南断块尚处于开发下降阶段初期,油藏剩余潜力较大。并根据剩余油的分布特点,提出了中北断块调剖堵水,中南断块强注强采,扩大开展WPS表面活性剂水驱矿物应用试验,实现稳油控水,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6.
储层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给出了油田储层应力场的两种数值模拟方法。一种是利用现场实测地应力资料,借助空间膜单元模型,反演远场应力边界条件,从而计算出储层应力场。另一种是借助于活动的最小二乘法直接插值得到应力场。针对鄯善油田三间房油藏,用所提出的方法计算模拟了储层应力场,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同时论述了这两种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7.
多波浅层地震勘探中的断层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波勘探角度较全面地叙述浅层地震勘探中断层识别的文献不多见, 本文根据实际工作资料, 以多波勘探思想为基础, 从走时曲线、波形特征、震相特征、速度结构等多方面探讨了断层了的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综合利用上述方法, 不仅能识别断层, 还能对断层的性质作研究, 能够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98.
组合坚固体应变扰动及波速异常的破裂前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昭永  王彬  杨润海  赵晋明  梅世蓉 《地震》1999,19(4):331-337
研究了高、低强度3段拼合岩石样品在单轴压缩和双轴单面直接剪切时的破裂特征及突发应变扰动与波速异常的破裂前兆。从分别置于高、低强度段上的应变变化看,在整个样品破裂前,低强度段(弱岩)先出现突发扰动,高强度段(强岩)后出现突发扰动。从分别穿过高、低强度段上的波速变化看,低强度段波速先出现下降,高强度段后出现下降。主破裂后明显的裂缝贯穿整个拼合岩样。进而讨论了坚固体孕震模式(主破裂前)的突发性应变前兆与波速异常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999.
瞬变电磁场的波场变换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层状介质模型瞬变电磁场数据的波场变换、分析,提高了对瞬变电磁场波场变换物理意义的认识,并总结出若干有价值的规律.指出这种通过数学方法变换出的波场,不仅在形式上满足波动方程,而且在导电介质中也存在“传播”现象,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电性分界面时,也存在“反射”和“透射”.这些结论为在瞬变电磁法中,正确合理地引入地震处理解释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对于快速自转的恒星,谱线的等值宽度(EW)受引力昏暗效应的影响,即使自转速度达到临界也是很小的;而谱线半宽(FWHM)受引力昏暗效应影响相对较大,在(ω≈0.99)时,相对变化达到8%.对于光谱型在B0~B9范围内的主序星,谱线半宽的相对变化在自转速度较小时(ω<0.8)与光谱型无关;在自转速度较大时(ω≈0.99),谱线半宽的相对变化随光谱次型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