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9篇
  免费   1260篇
  国内免费   1641篇
测绘学   653篇
大气科学   819篇
地球物理   1076篇
地质学   3212篇
海洋学   777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471篇
自然地理   59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372篇
  2017年   310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基于GIS空间数据库,对山东省108个城镇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空间统计分析。首先选用了反映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14项指标,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出反映城镇综合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并分析了山东省各城镇的综合发展水平与分布状况。然后利用该综合指标,对各个城镇进行了空间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分析认为山东省各城镇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未呈现空间相关关系;通过计算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分析认为山东省68.5%的城镇分布存在非相似空间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52.
在基于启发式内插等高线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局部内插方法。首先利用Douglas-Peucker算法提取等高线的特征点,根据特征点判断等高线之间的相似性程度,找出导致等高线出现异常的特征点;然后将相似性程度很低的两条等高线自动分解为若干简单等高线再进行内插。有效地解决了局部弯曲很大、马鞍型地貌等复杂等高线的内插问题。算法已经在以Microstation为平台的数字制图系统中实现并逐渐实用化。  相似文献   
53.
从基本矩阵的性质和作用出发,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了如果在一条2维直线上有多于给定的3个以上的匹配点,多余的点将被视为冗余点不能用作匹配点;然后针对该问题引入了Hough变换算法,在建立匹配点对应关系的同时剔除冗余的共线点。实验表明,用改进后的算法估计出的基本矩阵在平均余差和对极距离上都小于改进前的算法,提高了基本矩阵的估计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利用矿物成分特征、化学成分特征、矿石类型、热学性质特征及坡缕石矿成因等分析方法,对贵州大方县坡缕石进行研究,将坡缕石分为3种类型:Ⅰ型为薄至中厚板片状纤维坡缕石,Ⅱ型为薄-中厚层浸染状坡缕石,Ⅲ型为角砾状粘土状坡缕石。前两种类型坡缕石的SiO2,Al2O3质量分数(平均为54.74%,12.15%)低于苏皖地区龙王山-嘉山等地凹凸棒石;据纤维状坡缕石、浸染状坡缕石的晶体化学特征等分析认为属热液成因类型。纤维状坡缕石热学特征表明主要含吸附水、配位结晶水和沸石水,红外光谱中各频率段吸收峰形态及特征,证明了其所含水类型及结晶程度,并表现出热液型坡缕石谱线特征。  相似文献   
55.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贝壳堤剖面记录了约39.7~17.514CkaB.P.期间古湖泊高湖面扩张、收缩的演化历史。剖面中丰富的介形类,皆为我国东部山间盆地~平原区系与西部高原区系常见种。依据青海地区现代介形类分布调查,可知研究剖面高湖面发育期为淡水湖,其中高分异度介形类组合代表近静水的浅湖环境,单种或近单种土星介大量出现层位指示缓流水环境,大量原生双壳类共生可能指示静水、较深水环境。据地层中介形类分布,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组合-沉积环境带,分别为:①少量湖沼种出现(积水洼地形成带)——湖泊前期,②单种缓流水种连续出现(湖泊初始形成带)——高湖面初始形成期,③高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富集(浅水大湖带)——高湖面水深加大期,④中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少量出现(深湖带)——高湖面最盛期,⑤中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少量出现、双壳类连续富集(湖泊变浅带)——高湖面略下降期,⑥缓流水介形类繁盛、双壳类多少不等(湖泊水位下降带)——古湖泊退缩期和⑦介形类稀少带——古湖泊快速消亡期。贝壳堤剖面所见双壳类在现代介形类调查区域没有发现,它们在地层中的出现,进一步指示大体相当MIS3阶段时期柴达木盆地比现代更温暖的气候背景,降水条件好于现代。  相似文献   
56.
对我国西南地区河谷深厚覆盖层成因机理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发现各河流现代河床以下普遍堆积厚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松散堆积物。河谷深厚覆盖层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工程坝址的选择,影响相关流域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也给坝工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由于深厚覆盖层埋藏于现代河床之下,其形成年代一般先于一二级阶地,有悖于河流发育演化的常理,其成因一直令人费解。首次将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运动、地壳运动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提出冰期、间冰期全球海平面大幅度升降,是导致河流深切成谷并形成深厚堆积的主要原因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入层序地层学原理,从理论上较好地解释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和河流侵蚀基准面大幅变化,并产生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的原因和过程。最后,进一步将沿河大型古滑坡的孕育和发生与河谷深切事件相联系,提出沿河大型古滑坡是在河谷深切期因前缘临空较好而形成的新观点,从而对沿河古滑坡前缘剪出口高程往往低于现代河床数十米的原因给出了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7.
现代深部岩溶问题是随着工程建设向复杂场地延伸而逐渐显现,由它带来的一系列地质工程问题对越岭隧道工程具有极强的控制性和危害性,如渝怀线圆梁山深埋特长越岭隧道工程出现的高压突水、突泥问题,既控制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理论难题。综述了现代深部岩溶相关概念、发育类型、发育特征、形成机制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勾画了现代深部岩溶研究今后的重点,主要包括现代深部岩溶概念的厘定、现代深部岩溶工程地质分类及特征、现代深部岩溶受控因素、现代深部岩溶发育机制及演化、现代深部岩溶对越岭隧道工程控制作用等几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8.
南黄海北部盆地东北凹陷烃源岩的早期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烃源岩评价是沉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油气勘探初期的战略选区与决策至关重要.南黄海北部盆地东北凹陷的油气勘探程度极低,至今尚无探井揭示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因此制约了凹陷的油气勘探进程.基于地质类比原理,采用与其相邻类似凹陷--北部凹陷综合对比的方法,应用层序地层、沉积相、地震相分析及含油气盆地动态数值模拟等技术,分析了东北凹陷主要烃源岩层的空间展布和生烃演化特征,并初步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勘探程度低的地区烃源岩早期预测的方法技术流程.研究表明,南黄海北部盆地东北凹陷发育上白垩统泰州组主力烃源岩系,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9.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寒武纪磷块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寒武纪均为主要的磷矿成矿时代之一,但所形成的磷块岩资源量差别巨大.新疆寒武纪磷块岩矿层薄、矿石质量差、储量很少,哈萨克斯坦小卡拉套山寒武纪磷块岩矿层厚度大、矿石质量好、储量巨大.从实施“走出去”战略出发,邻国小卡拉套地区丰富的磷矿资源对于弥补新疆磷矿资源的严重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Two elongatoolithid dinosaur egg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Ganzhou,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embryonic skeletons they bear are described. They represent the first oviraptorosaurian eggs with embryonic skeletons in China and provide the first example that an oospecies can be correlated to certain dinosaur taxon/taxa. The two eggs are the same as the pair of the eggs inside a female oviraptorosaurian pelvis from the same horizon of the same area in both macro- an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egg shells, and can he referred to the oospecies, Macroolithus yaotunensis Zhao, 1975. The morphology of the preserved part of the embryonic skeletons indicates that they may have been laid by an oviraptorid, Heyuannia huangi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or a closely related oviraptorosaurian, which may have been lived in the Ganzhou area too in the Late Cretaceous. The embryonic skeletons of the two eggs are not in the same developing stage. In one of the eggs, the postzygapophysis of the preserved vertebrae are well ossified, indicating that it was just hatc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